奧古斯特二世

奧古斯特二世

奧古斯特二世(強力王)(1670年5月12日—1733年2月1日) 波蘭語:August II Fryderyk Moncny;德語:Friedrich August I der Starke波蘭國王(1697年—1706年,1709年—1733年)。在登上波蘭王位前,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薩克森選帝侯(稱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1694年-1733年)。腓特烈·奧古斯特為薩克森選侯約翰·喬治三世之子,1694年自其兄約翰·喬治四世處繼承選帝侯爵位。1697年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去世後,腓特烈·奧古斯特從18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當選為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

古斯特二世出身

奧古斯特二世雕像奧古斯特二世雕像

父親:約翰·喬治三世 Johann Georg III(1647年6月30日出生於德雷斯頓,1691年9月12日逝世於蒂賓根)是一位薩克森公爵和選帝侯,他從1680年開始在任,他是韋廷家族的一個薩克森公爵。

當時波蘭的國王揚三世·索別斯基評價說:“薩克森的選帝侯是一個正直的人。”1689年到1691年的普法爾茨繼承權戰爭他於蒂賓根病死,可能死於霍亂。

母親: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三世的公主安娜·索非亞

兄長:約翰·喬治四世(1668年—1694年),薩克森公爵和選帝侯

生平

腓特烈·奧古斯特於1699年結束波土戰爭,偕同奧地利、俄國、威尼斯與奧斯曼帝國簽訂卡爾洛維茨和約。儘管在戰爭中取勝,但由於哈布斯堡王朝的自私自利,波蘭並未能分得一塊大蛋糕。和約的最大受益者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得以將整個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吞併。腓特烈·奧古斯特於1699年11月與俄國和丹麥結成反對瑞典國王查理十二的北方同盟。1700年8月,腓特烈·奧古斯特與俄國和丹麥共同投入反對瑞典的大北方戰爭(1700年—1721年)。然而,戰爭的進展很快證明波蘭缺乏與瑞典對抗的軍事能力。1701年卡爾十二世在里加戰役中打敗波蘭軍隊,到1702年他已經攻克波蘭首都華沙。1704年7月12日,貴族會議在卡爾十二世武力威脅下宣布廢黜腓特烈·奧古斯特,選舉親瑞典的斯坦尼斯瓦夫·列辛斯基為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但是這一決定受到波蘭大部分小貴族的反對。1706年奧古斯特二世被迫無條件投降,簽訂阿爾特蘭施泰特和約,放棄自己的波蘭王位。但是,1709年彼得大帝在波爾塔瓦會戰中將卡爾十二世徹底擊潰,導致奧古斯特二世重登波蘭王位。斯坦尼斯瓦夫一世逃亡普魯士。

1714年,奧古斯特二世與俄國、丹麥、普魯士聯盟反對東山再起的卡爾十二世。1715年波蘭貴族發動叛亂企圖推翻奧古斯特二世,但兩年後即被平息。1721年,奧古斯特二世與瑞典簽訂斯德哥爾摩條約,恢復戰前疆界。

奧古斯特二世致力於恢復波蘭形同虛設的王權,並且一直拒絕簽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為確保其女兒瑪麗婭·特蕾莎繼承奧地利王位而要求各國君主和諸侯簽署的國事詔書。因為他的兒子奧古斯特三世娶了查理六世的哥哥約瑟夫一世皇帝的女兒,也對奧地利王位繼承提出要求。

奧古斯特二世的外號“強力王”可能含有貶義,意在諷刺他不遺餘力地追逐女色。他擁有365名子女的傳聞雖然無法證實,但其的確擁有不少私生兒女,其中最出名就有法國歷史上四個大元帥之一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

奧古斯特二世統治時期,進行了宮廷革新。今天德勒斯登憑藉其傑出的建築和藝術成就享有“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的雅號,也當歸功於奧古斯特二世把在南歐和西歐宮廷所見聞的好處,搬用到了德勒斯登。德勒斯登很大一部分巴洛克建築要歸功於奧古斯特二世,他曾經說過:“君王通過他的建築而使自己不朽”

音樂劇

奧古斯特二世奧古斯特二世

《奧古斯特二世》由克里斯多夫~茨維納編曲,它是第一部反映強力王奧古斯特二世(1670~1733)生平的音樂劇。奧古斯特愛江山、愛美人、愛藝術。在今天的德勒斯登可以看到他下令建造的美輪美奐的巴洛克宮殿,也會聽到他令人眼花繚亂的風流韻事。除了奧古斯特二世,德國的“太陽王”本人外,他周圍的人群中也有不少有名的人物。本音樂劇不僅描繪了“強力王”數之不盡的情婦,包括其中最著名的科澤爾伯爵夫人(Gr?fin Cosel),並且對他的大臣、秘書、建築師、藥師、宮廷鍊金術師的故事也有所反映。音樂劇潑墨渲染了在奧古斯特二世輝煌的統治時期充斥的愛情決鬥和絢爛的宮廷舞會,卻也不乏富有煽動力的電子樂舞蹈以及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劇場面。觀眾能夠欣賞到一場由舞蹈、音樂和表演構成的盛大演出,強力王時代的堂皇富麗、權利、陰謀、美女、宦臣以及它們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從中可窺見一斑。德勒斯登久負盛名的建築設計以及夢幻般的服裝道具布置更是賦予了整台大戲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力。

王位繼承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1733年~1738年),為歐洲諸國以助波蘭立王為名,而滿足自身利益之戰。其肇始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駕崩後,王位空懸所致的王位爭奪戰。而最終演變為統治法國、西班牙及兩西西里王國之波旁王朝與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之間的大戰。

起因

在大北方戰爭之初,斯坦尼斯瓦夫一世被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立為波蘭國王,然而後來由於俄軍在波爾塔瓦會戰擊敗瑞典,斯坦尼斯瓦夫遂被廢黜,原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復辟。奧古斯特二世逝世後,斯坦尼斯瓦夫希望再次登基。而奧古斯特二世生前則努力將王位繼承方式改為世襲制,以傳給自己的子孫,但始終未能成事。另外,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支持岳父斯坦尼斯瓦夫·萊什琴斯基奪得波蘭的王位,他希望恢復法國和波蘭這個傳統盟友的關係,以求平衡北歐和東歐的奧地利與俄國勢力。

奧古斯特二世更易王位繼承法之舉動激怒了俄羅斯帝國女皇安娜·伊萬諾芙娜、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遂聯合干涉之。然而他們並不支持斯坦尼斯瓦夫,而是屬意葡萄牙的曼努埃爾成為波蘭國王。

波蘭方面

1733年2月1日,奧古斯特二世逝世,由大主教泰奧多·波托基率領的波蘭與立陶宛貴族,聚集起來以推舉下一任國王。俄國和奧地利看見萊什琴斯基有很多貴族支持,決定放棄推選曼努埃爾,改為支持奧古斯特二世的兒子,亦是唯一合理的候選人薩克森選侯奧古斯特成為波蘭國王。雖然俄國和奧地利動員軍隊包圍波蘭國會,強迫議員選擇奧古斯特,但國會仍推舉萊什琴斯基為波蘭國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