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翻簧竹刻

奉化翻簧竹刻

奉化特產翻簧竹刻是寧波奉化的傳統工藝。始於清光緒年間,是用當地特有的大毛竹去掉青皮,再分層開剝,翻出竹簧,再經手工造型、彩繪、雕刻、油漆等加工的綜合性手工藝品。花色品種繁多,有花瓶、鏡框、提籃、檯燈、筆筒、棋盤、茶盆、竹根佛像、小型屏風等,實用美觀,風格獨特,產品暢銷國際市場。

特產簡介

奉化特產翻簧竹刻是寧波奉化的傳統工藝。始於清光緒年間,是用當地特有的大毛竹去掉青皮,再分層開剝,翻出竹簧,再經手工造型、彩繪、雕刻、油漆等加工的綜合性手工藝品。花色品種繁多,有花瓶、鏡框、提籃、檯燈、筆筒、棋盤、茶盆、竹根佛像、小型屏風等,實用美觀,風格獨特,產品暢銷國際市場。

品種達100多個,如鏡箱、提藍、花瓶、動物玩具、大型屏風等。刻有人物、山水、花鳥、形象副真、栩栩如生。雕刻的作品,既有中國傳統的白描,又有篆刻古樸蒼勁的風味,融觀賞與實用於一體,深受中外顧客的歡迎。

奉化翻簧竹刻奉化翻簧竹刻

產品歷史

奉化翻簧竹刻,是用大毛竹劈去青皮,通過分層開剝,翻出竹簧,再經造型、彩繪、細刻、油漆等加工而成,是寧波傳統的工藝品。

竹刻藝術在我國已有悠久歷史。相傳,明嘉靖萬曆年間,有嘉定朱松林祖孫三代,撫宋元小景、名畫刻之於竹,為時人所珍愛,得之者如獲至寶,其刀法技藝多為後人所效仿。到了清代,因浙東一帶盛產毛竹,就地取材極為方便,名手大家相繼輩出,名揚四海,不少佳品還被選入內府。

寧波奉化是大毛竹的主要產地,從事翻簧竹刻已有100多年歷史。新中國建立前,奉化城裡曾開設過“挹素齋”,“貧民藝術所”、“竹器公司”製作過不少翻簧竹刻工藝珍品。寧波博物館收藏有多種竹刻珍品,就是實證。

翻簧竹刻製作時,需選取口徑大、竹節長的鮮毛竹,去青皮,取裡層2毫米厚的竹簧,用水煮後壓平,再用膠將其膠合在木板或竹片製成的半成品上,拼接時做到天衣無縫;刨光成形後,再施雕刻或繪畫裝飾工藝。由於翻簧色彩自然潔淨,嫩黃如同象牙,再經噴漆上蠟,更顯得鮮艷悅目,可與玉雕、漆器媲美。

翻簧竹刻工藝品,寧波各地多有生產。但以奉化最為有名,生產有100多個品種,如鏡箱、提籃、花瓶、檯燈、棋盤、茶盒,動物玩具,大型屏風等,刻有人物、花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雕刻的作品,既有中國畫傳統的白描,又有篆刻古樸蒼勁的金石刻風味,融觀賞與實用於一體,深受海內外人士的歡迎。[2]

藝術特點

翻簧竹刻在藝術風格上將文人的閒情逸趣與詩情畫意,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在藝術表現題材上,以山川風景、樓台亭閣、飛禽走獸、人物、花鳥、書法藝術為藍本。

藝術表現方法

有的畫面重巒疊嶂,密而不滯,靈秀多姿;有的將複雜的自然景色予以集中和高度概括,以小充大,流利放縱,刀簡意亂;有的則傾向於雕刻的精細,所刻山水極窮其工。

產品分類

有日用品和工藝品兩大類,日用品有茶盒、煙盒、筆筒、文具盒、糖果盒、首飾盒、梳妝盒等,工藝品有花瓶、掛屏、桌屏、匾扇等。

翻簧竹刻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和很高的藝術成就,典雅、秀美、舒逸等風格,是居家裝飾、饋贈親友的上乘工藝品,只有經典的才是永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