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華宗旨

太乙金華宗旨

《太乙金華宗旨》是道家修身養性的書,教人清心寡欲,作一個有智慧、有道德的人。為唐朝呂祖所作。德國人把它譯成德文,一九二九年在德國出版後,轟動歐洲,成為暢銷書之一,前後出版次之多。後又翻譯英文,暢銷到全世界。日本人又從德文譯成日文,在日本也極為暢銷。此書本是中國固有文化遺產,在東、西洋聲名大震,迄今尚收藏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內,但在國內卻鮮為人知。清華大學氣功研究部有鑒及此,特從日文翻譯成中文,由出版社出版,好廣為流傳,以增強人民的體質,健腦益智,加強道德修養和清謙作風,皆有助於精神文明建設。

基本內容

1. 《太乙金華宗旨》在中國

《太乙金華宗旨》是一部道家內丹典籍.她不用隱語闡述金丹大道修證的思路和技術而不是著重論述玄理。書的全名為《呂祖先天一氣太乙金華宗旨》, 故世人多傳為呂洞賓所著,也有人說是呂祖之後三百多年的南宋時代全真派的王重陽所著,一直門中秘傳,直到清朝公開刊行。《太乙金華宗旨》較少用及鉛汞、龍虎、坎離等名相, 以道教內丹金丹(金華)之修煉為主, 而以儒書、佛書相輔做說明, 文較易懂。

近代中文版《太乙金華宗旨》由著名的養生學家王魁溥教授編譯註釋,1990年《太乙金華宗旨今譯》由台北市氣功文化出版社出版;1993年《太乙金華—慧目養成生功》由北京氣功學院出版發行。

2. 《太乙金華宗旨》在其他國家的翻譯出版

《太乙金華宗旨》一書是道家修煉的經典,一向秘傳,直到近代才由一個叫Richard Wilhelm (1873--1930), 中文名字為衛禮賢或理察.威廉姆的德國人傳到歐洲。1899年,作為基督教傳教士的威廉姆來到中國,他在全真道家龍門派的祖庭勝地嶗山接觸到了正宗的全真道教。實事求是的威廉姆被道教那深奧的玄理和真實的修證所著迷,他在中國21年,學到了道家全真派的正宗修煉方法。回德國後,他將《太乙金華宗旨》翻譯成德文,取名為《金丹的秘密》(“the secret of golden flower”〉。理察.威廉姆是著名心理學鼻祖卡爾·榮格的好友, 卡爾.榮格為德文版的《the secret of golden flower》作序。

這部道家經典被翻成德文後,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關注。《金花的秘密》又被翻譯成英文、法文、義大利文、日文、朝文等多種文字。英文版現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早期由Cary F. Baynes翻譯的,另一個是1991年由Thomas Cleary翻譯出版。依據《太乙金華—慧目養成生功》,王魁溥教授還編譯過日文的《慧目養神功》連載於1992年8月至10月日本東京《氣功雜誌》。

3.《太乙金華宗旨》所講的原理和方法

在衛禮賢的《金花的秘密》書中提到修煉有成者能看見眼前出現一幅幅奇妙的、閃光的圖案,他說這個奇妙的光圖就是曼陀羅。這種現象是,修煉人的眼前天目穴處會出現一個明亮的、奇妙的圖案,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見到自己的曼陀羅,這能反映自己與宇宙及生命的信息感應的情況.

後來有人把這種修煉中看到的曼陀羅畫了下來,稱為丹青曼陀羅,一般世人所見過的只是一些丹青曼陀羅,在《金花的秘密》書中威廉姆給出了一些他收集到的曼陀羅圖案。煉出了曼陀羅意味著人開始見到了自己的性光,是入了門的證明,《宗旨》說回光有“金華乍吐”、“金華正放”、“金華大凝”的不同層次.

4.《太乙金華宗旨》實修過程觀察記錄(初步)

與衛禮賢在中國青島嶗山時遇到道士傳於《太乙金華宗旨》時隔百餘年,2007年9月,在中國北方,道家全真龍門派第十八代傳人王力平居士教授8個歐洲人依《太乙金華宗旨》的原理和方法集中訓練八天,從第六天開始有人見到曼陀羅,到第八天結束時八個人中有六人都見到了曼陀羅。有關報導參見《現代學術研究雜誌》2008年一月發表的“《太乙金華宗旨》修證實踐研究 。這幾個歐洲人的訓練結果還很初步,屬於《宗旨》所說的“金華乍吐”階段,距離真正的內丹修煉還相差甚遠。

5. 中國道家對《太乙金華宗旨》的解釋

《太乙金華宗旨》是南宋時期王重陽所著,用以闡述傳承自唐朝的呂洞賓的內丹大道修煉和驗證的思路和技術書,而不是一本著重論述內丹大道哲理的書。

在衛禮賢的德文版本里,中國老師傳授給他的內容之一是:性功修煉有成者練功時能看見眼前出現一幅幅奇妙的、閃光的圖案,衛禮賢將這個奇妙的光圖稱為曼陀羅。歐洲人首先是從佛教經典中知道曼陀羅(Mandela)的。一些佛經,如《大日經》、《金剛頂經》等等借用這個詞以比喻性功修煉過程中出現的特殊現象。

中國道家認為這種現象是修煉人的眼前天目穴處會出現一個明亮的、奇妙的圖案。把這種修煉中看到的圖案畫了下來,被稱為丹青曼陀羅,世人所見過的只是一些丹青曼陀羅,惟有性功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見到自己的曼陀羅,這才是真實的曼陀羅,這一圖案能反映自己與宇宙及生命的信息感應的情況。在《金花的秘密》書中衛禮賢給出了一些他收集到的曼陀羅圖案。

修煉中所見的曼陀羅與元神、金華、回光這些《太乙金華宗旨》所說的概念有重要的關係。 修煉人所見曼陀羅就是人的性光或稱元神之光,煉出了曼陀羅意味著人開始見到了自己的性光,書中稱之為“光之始回”。 性光由發散轉為回歸是這一修煉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有意義的現象,是入了門的證明。 書中稱回光有“金華乍吐”、“金華正放”、“金華大凝”的不同層次,到了“金華大凝”的境界那一直如如不動的元神就要動了,元神一動人就可窺見到生命的實相了。

與衛禮賢遇到他的中國老師並傳於《太乙金華宗旨》時隔百餘年,2007年在中國北方,道家全真龍門派第十八代傳人王力平居士教授8個歐洲人依《太乙金華宗旨》的原理和方法集中訓練八天,從第六天開始有人見到曼陀羅,到第八天結束時八個人中有六人都見到了曼陀羅。這幾個歐洲人的訓練結果還很初步,屬於《太乙金華宗旨》所說的“金華乍吐”階段,距離真正的內丹修煉還相差甚遠。有關報導參見《現代學術研究雜誌》2008年一月期。 在這篇文中作者給出了這六人所見到的並畫下曼陀羅圖案。

6.《太乙金華宗旨》的英文版本

英文版現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早期由卡利·貝尼斯(Cary F. Baynes)依據衛禮賢的德文版翻譯的,另一個是1991年由湯姆斯·克里爾立(Thomas Cleary)翻譯出版。 這兩個版本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衛禮賢依據的是他中國老師勞乃宣 (Lau Nai Suan)所教授的內容,而湯姆斯·克里爾立是作為一個成就卓著的學者依據他自己的理解翻譯的。

"光明初聚" -- 第1階段的冥想圖示

中國哲學具有“前-現代科學”的色彩,它起淵於哲學和科學還不太明確區分的時代。他們訓練的基礎往往和現代科學不一致,然而,這種訓練的效果非常有效,它能達到一種很高的意識境界,這種境界依舊是現代社會未知的,並試圖想了解和給予合理解釋的一種境界(參見冥想Meditation)。 使用中國的術語表達,這種哲學包含陰陽思想,也反映了直覺和理性感覺。直覺可以靠修煉積累和提高。理性感覺則來自於強烈而深刻的直覺體驗。 衛禮賢的翻譯來自於他在中國老師的傳授,在那裡,他從一個中國聖人那裡學到了經典的中國哲學。 基於他從他的老師那裡學到的東西,衛禮賢更注重描述《金花的秘密》中的陰性思想。而克里爾立的翻譯更注重學院派的陽性思想。榮格為衛禮賢的兩本主要中國哲學書籍《金花的秘密》和《易經》作的序中都提到了中國哲學的這種性質。但是克里爾立幾次批評衛禮賢的翻譯版本的真實性。 如同盲人摸象的故事,似乎詩歌般的中國哲學根據他們自身的喜好向修煉者描述和證實了那些意象。這種詩歌般的意象更適合傳遞一種意念和想像的感覺,而不是傳遞一種理性的知覺。希望在現代社會中,對意象和理性的傳遞會以一種有益的形式發生。

7.西方人對《太乙金華宗旨》的解釋

雖然衛禮賢,榮格,克里爾立的觀點有所不同, 《金花的秘密》一書對冥想的技術的闡述是公認一致的。這種入靜的技術在禪宗中也有詳細的描述。此書以詩歌般的語言細述冥想的技術,並簡化為“靜坐,呼吸,念想”三者組成的方程式。靜坐基本與一個正直的姿勢相關。對呼吸的詳盡描述基本上為行話里的真氣或稱為能量的路線。與呼吸相關的能量路線被描述為好像一個和脊柱並行的一個豎直的車輪。當呼吸平穩後,車輪向前行,同時呼吸的能量從背後升起並在前面下降。 不正確的呼吸習慣,姿勢或壞念頭會引起車輪不轉動或者倒轉,從而抑制真氣的循環。當定神沉思時,你會體察到真氣的升降。

"嬰兒現形無盡藏" -- 第2階段的冥想圖示

推薦至少每日15分鐘冥想修煉。 經過100天后,你就會開始對這個方法有一點感覺。 這種冥想的技術 會被每日修煉出現的現象來證實,觀察到的現象指出你可能達到了某個階段,比如一個現象是感覺到光明在向上浮動。 這種現象歸因於內在功力的提高和相應的真氣循環的暢通以及以前積存的障礙的消減。此書用一些圖畫描述修煉者自身的提高,有些圖畫和圖本身純粹的意義易被混淆。在最初100天的訓練階段出現的現象被稱為“光明初聚”。第二段是冥想意識的關鍵步驟。第三段的冥想意識仍然停留在凡塵世界裡。第四段是各種意識已經分明的較高的冥想境界。 從第四段之後,各種情況被加以分別描述,但是它們仍然是整體意識的一部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