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中醫基礎術語]

穴位名,屬足陽明胃經,主治消化不良,胃痛,心煩不寧等。

概念

經穴名(TaiyiST23)。屬足陽明胃經。

解讀

出《針灸甲乙經》。太,甚大。乙,天干之一。古以中央為太乙,即《河圖》里的中宮。脾土居中,喻腹中央為太乙。穴在胃脘下部,約當腹中央,故名太乙。

中醫套用

取穴:《針灸甲乙經》:“在關門下1寸。”穴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即在任脈下脘穴外2寸

解剖:局部為腹直肌,有第8、9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分布有第8、9肋間神經分支。

主治:癲狂,心煩不寧,吐舌,胃痛,消化不良,腸粘連等。配百會、心俞、神門、大陵治精神病。

刺法:直刺0.5-1寸,艾炷灸5-10壯,或溫灸10-30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