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榮華

本土植物紋樣的演進第三節 影響興盛期植物紋樣的人文因素第二節 明清時期植物紋樣面臨的新變化第二節

內容介紹

本書對植物裝飾紋樣的研究,借鑑了考古類型學的研究方法,考證了一些植物裝飾紋樣發展變化的系列過程,對蓮紋、忍冬紋、寶相花紋、卷草紋等紋樣的發展演變,作了較深入的分析和闡述,使對植物紋樣的研究超越了一般層面的介紹和描述,是置於歷史的時空中進行系統的比較研究。書中還注意到外來文化對中國植物紋樣的影響,雖然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較大的難度,但作者還是作出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外來紋樣傳入中國後逐漸發生的變化。

作者介紹

張曉霞,祖籍山東淄博,1972生於四川武勝。1995年畢業於蘇州絲綢工學院美術系染織專業,2001年於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獲設計藝術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2005年於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獲設計藝術學博士學位。現任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染織設計和美術考古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作品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概述——人與植物
第一節 為生存,先民走近植物
第二節 變採集為種植,農業應運而生
第二章 濫觴期(遠古至漢代:約公元前六七千年~公元220年)——本土植物紋樣的發生和發展
第一節 植物原生態是植物紋樣之源
第二節 本土植物紋樣的演進
第三節 濫觴期典型植物紋樣
第三章 轉型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年~公元581年)——外來紋樣的羼入
第一節 印度佛教文化與中國
第二節 域外文化與中國
第三節 轉型期典型植物紋樣
第四章 發展期(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植物紋樣的兼收並蓄與新創
第一節 文化性質的多元化對紋樣的影響
第二節 植物紋樣在不同載體上的表現
第三節 紋樣形式的總體特徵
第四節 發展期的典型植物紋樣
第五章 興盛期(五代、宋、元:公元907年~公元1368年)——植物紋樣的成熟
第一節 影響興盛期植物紋樣的人文因素
第二節 中國傳統植物裝飾紋樣基本完備
第三節 中國傳統植物裝飾紋樣構成形式基本定形
第六章 普及期(明、清: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植物紋樣的商品化
第一節 明清時期植物紋樣面臨的新變化
第二節 吉祥植物紋樣
參考文獻
後記
彩圖賞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