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聞圖片社

這期間,拍攝天津市各領域建設成就的新聞、資料圖片9000餘套、300多萬張 。 這期間,該社還提供所拍的大量資料圖片以配合《天津城市建設40年》、《騰飛中的天津》、《中華綠色明珠》、《天津景觀》等大型畫冊的出版。 與此同時,該社多次承擔組織和以所拍的新聞圖片、資料照片參加國內、國際的展覽。

成立初期

天津新聞圖片社於1964年開始籌建。當時,市文化局從劇協等單位抽調張朝璽、關平、池士潭 3人做籌建工作。籌建組按照邊籌建、邊生產的原則,投入工作後,就先後為河北省的“社會主義教育展覽”和天津市的“抗洪搶險鬥爭展覽”製作了大批展覽照片;還為華北區五省市製作了“抗大校史展覽”的展覽圖片。這期間,籌建組以開展業務所得收入購置了進口攝影沖洗設備。1966年初天津市人民委員會批准正式建立天津新聞圖片社,市文化局派齊鴻馳主持工作,為負責人。至1968年,全社工作人員增至14人。1972年該社建立黨支部,方弘任黨支部書記兼主任,王俊如、李受恩為副主任,人員增至20多人;職能機構設行政組、采編組、製作組、幻燈組。

主要任務

該社的任務是:
一、拍攝、收集、保存天津市政治、經濟、文教等各方面建設成就和重大活動的資料照片;
二、根據宣傳任務的需要,編印、出版反映天津市各條戰線先進事跡的新聞展覽圖片和複製發行新華社的新聞照片; 三、面向社會服務,承擔大型展覽圖片的拍照和製作,以及出版物照片的拍照和製作等。

工作成就

建社後近30年間,先後翻制、發行新華社供給的新聞圖片和製作本社采編的各類新聞展覽圖片共10萬餘套,近千萬張。
20世紀60—70年代,翻制大量報導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的國務活動和“文化大革命”發展動態的新聞圖片,發到全市工廠、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在“宣傳欄”張貼。1976年,為三位領袖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逝世後全市人民的追悼、紀念活動製作的圖片共有2萬餘套、100多萬張。此後,直到1994年,受市政府委派,拍攝中央領導同志在津視察工作的照片,先後拍攝了鄧小平、李先念、喬石、萬里、王震、谷牧等來津視察的情況。
這期間,拍攝天津市各領域建設成就的新聞、資料圖片9000餘套、300多萬張 。主要有:每年至少一次以天津市容變化為內容的航空拍攝;1976年唐山強烈地震波及天津,搶拍了一大批天津受災實況和全市人民抗震救災、恢復城市建設的資料;拍攝的重大工程建設有“引灤入津”工程,環線交通工程等;拍攝工、農、商等戰線新面貌的專題片有:工業方面的《紡織工人之歌》,農業方面的《農業戰線突擊手》,商業方面的《學先進、正商風、創優質、做貢獻》,體育方面的《增強人民體質,為四化貢獻力量》,文化方面的藝術表演團體的演出盛況等。80年代中後期,每月編髮《天津新姿》,謳歌天津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勢。1990年,配合法務部門編髮的《行政訴訟法》、《遊行示威法》大型招貼畫,發行7萬餘套;配合市愛國衛生委員會編髮的《吸菸有害健康》大型招貼畫2萬張,發行全市各單位和街道里巷,起到很大的宣傳作用。
這期間召開的市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以及每年的國慶招待會、遊園會和文藝晚會等,該社都到現場拍攝照片,保存下了珍貴資料。
從建社到1989年,受市政府委託,先後完成數百次來津的外國元首和代表團的訪問活動情況拍攝任務。其中包括高棉西哈努克親王、朝鮮金日成主席、美國尼克森總統和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等國家的領導人,與天津結為友好城市的奧地利的墨爾本、美國的費城、日本的神戶和四日市等城市的訪問團,以及巴基斯坦國家藝術團、波蘭瑪佐夫舍歌舞團、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等。此類的拍攝 ,均選出精彩的照片集成相冊贈給外賓,深受外賓的喜愛和好評。
1978年改革開放後,受天津市和國家對台宣傳辦公室之聘,向福建前線對台宣傳機構和香港《大公報》社傳送數百幅反映在津的台胞、台屬的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傳到台灣、香港等地後,產生很大反響。尤其是幾組反映台灣海、陸、空軍高級將領在津親屬的工作 、學習、生活的照片,反響更大。因此,該社的攝影工作者史力軍、劉世鐸、徐宗達等多次受到國務院對台辦的表彰獎。
這期間,該社還提供所拍的大量資料圖片以配合《天津城市建設40年》、《騰飛中的天津》、《中華綠色明珠》、《天津景觀》等大型畫冊的出版。由該社出版的畫冊有《’95世乒賽天津服務指南》、《走向世界的天津》、《今日天津》、《天津無縫鋼管》、《首屆京劇藝術節》、《天津青年京劇團》、《天津環境公報》等。1986年,該社創辦《天津畫報》,出版了“試刊號”和第一、第二兩期,從而把天津的攝影事業推向一個新水平。後因經費困難改由市委宣傳部和《今晚報》社繼續出版,改名《今日天津》。
與此同時,該社多次承擔組織和以所拍的新聞圖片、資料照片參加國內、國際的展覽。主要有:80年代,在天津的友好城市塞拉耶佛、墨爾本、費城、神戶、四日市等城市舉辦的介紹天津風土人情、城市建設概況的圖片展覽;90年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時舉辦的“天津農業成就展”、“全國農業先進縣(薊縣)成就展”等。
在歷屆天津市攝影展和全國攝影展中,該社有數百幅作品參展,獲大獎10次。其中突出的有張朝璽、史力軍的《地下長城》,關平的《天津新港》、徐宗達的《駱玉笙和工人在一起》、王志成的《龍飛鳳舞》、包靜的《今日天津》等。
近10年來,該社先後派人到一宮攝影學習班、二宮職工攝影研究會、河西區文化館、和平文化宮、天津大學學生攝影研究會等10幾個單位舉辦的攝影學習班講授《攝影藝術》、《相機構造與功能》、《新聞攝影》等課程,培訓了一大批攝影愛好者,有不少人自此走上了專業攝影的道路,並取得了好成績。
1987年11月該社併入天津楊柳青畫社;1992年該社回歸為市文化局直屬事業單位。
自1966年該社成立至1995年,先後擔任主要領導職務的有:齊鴻馳、方弘、融漢增、池士潭、馬雙玉、閆惠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