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雜耍

天橋雜耍

天橋,在歷史上是一座南北方向的“鑼鍋橋”,它縱臥在東西向龍鬚溝上。由於是天子(封建帝王)經過這裡祭天、祭先農的橋,故而稱天橋。元代天橋處在大都城的南郊。明嘉靖年間增築外城後,成為外城的中心。天橋一帶逐漸出現了茶館、酒肆、飯館和賣藝、說書、唱曲娛樂場子,形成天橋市場的雛形。清康熙年間,內城的燈市也遷到此處。“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這是著名劇作家曹禺先生描繪昔日老天橋勝景的質樸詩句。天橋是舊時代老北京練把勢的地方,是百戲雜練的市井喧囂之地,因此成為數百年來最能體現京城民俗的地方。

天橋雜耍簡介

舊時的中國京城有許多江湖藝人在天橋“撂地”。所謂“撂地”就是在地上畫個白圈兒,作為演出場子,行話“畫鍋”。鍋是做飯用的,畫了鍋,有了個場子,藝人就有碗飯吃了。天橋市場的雜耍表演是一大特色,不但項目繁多,而且技藝高超。

耍中幡

“擎天一柱”、“羅漢撞鐘”、“老虎大撅尾”、“秦王倒立碑”———老天橋中幡表演中的諸多精妙招式,曾經令京城百姓流連忘返。昨天上午,劉魁立、宋兆麟等國家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專家,趙書、劉鐵梁等民俗方面的專家齊聚宣武區,就老天橋民間絕活中這一特色項目申報北京市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進行論證。
中幡最早起源於晉代皇家表演項目,又名緣橦,是既具有儀仗特色又用於比賽力量的一種旗幟。
據介紹,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項目,多是最為瀕危、最需搶救保護或者正在開展和已經取得顯著保護成果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具體類別包括瀕危的古語言文字、傳統民間藝術、傳統工藝與技藝等內容。在本次論證會上,各位專家就天橋中幡的形成、特點及歷史價值和傳承現狀進行了充分論證,為其申報北京市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提供重要依據。

拉弓

天橋雜耍-拉弓天橋雜耍-拉弓
拉弓用的弓是硬弓。藝人在表演這個節目前,請觀眾中力氣大的人進場試拉。試拉者憋得臉紅脖子粗,最多只能將弓拉開一半。藝人卻能將弓輕鬆地拉開,還能左右開弓。張玉山的兒子張寶忠能同時拉開四張弓。

舉刀

舉刀也是顯示臂力的節目。所用大刀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差不多。張寶忠能用雙手、單手將刀平托起,也能用單手將刀豎著舉起,還能把一二百斤重的刀舞動起來,連“背花”都能耍。

抖空竹

空竹是北京的民間玩具之一。德子是光緒年間人,因生活困難,就到天橋市場撂地,表演空竹。為了滿足廣大觀眾需要,他研究出很多新的招數,因此稱他“空竹德子”。據說單頭空竹就是他的創造。後來有個叫常立全的,不僅抖空竹,還抖嘟嚕(黑陶的長脖、大肚的盛酒容器)、壺蓋等。

爬竿

爬竿是民間雜技中的傳統節目,據考證漢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時就有。於正明和他的徒弟表演爬竿,難度較大。他們在竿頂能表演各種動作,如“扯順風旗”、“倒立”、“站竿”等,十分精彩。

車技

20世紀40年代,在天橋表演車技的是金業勤兄妹。他們的絕技很多,拿手的是騎車過桌子。表演時在場子裡擺一張八仙桌,他騎車沖向桌子,在前車輪將要撞上桌子之際,猛地伏下身子,兩腿夾住車座,高高翻起一個跟頭,落在桌子對面,仍然騎車前進。

硬氣功

在天橋表演硬氣功的人很多。朱國良弟兄表演“油錘貫頂”,就是頭頂一撂磚(約4~6塊),另一人用油錘猛擊磚,將它們擊碎。還表演“睡釘板”,即將釘尖朝上的木板平放地上,演員脫光上衣,仰躺在釘板上,胸前放一塊石磨扇,另一人用大錘敲擊磨扇,將它打碎,而表演者前胸後背均無恙。

崩鐵鏈

就是用鐵鏈將演員上身緊緊捆住,然後運氣將鐵鏈崩斷。捋鐵條,就是將手指粗細的一根鐵條弄彎,放在火上燒紅,然後用手將它捋直。咬鐵條,就是把一根筷子粗細的鐵條燒紅,然後把一頭放在嘴裡一段一段地把它咬斷。
天橋雜耍走進校園,強烈的民俗氣息撲面而來。學院內的甬道兩側、圖書館門前張燈結彩,大紅燈籠、風箏等民俗飾物懸掛於校園內。在禮堂內,素有“中華氣人”之譽的丁玉春正在表演他的保留節目——吞鐵球。只見他拿起一個直徑五六厘米的鐵球含在嘴裡,“咕咚”一聲就給吞下去了,大喝一聲、用力一蹦,鐵球“撲”的一聲又吐出來了。隨後一名光著上身的“大漢”將一把寒光閃爍的鋼刀刀刃貼在肚皮上,另一人掄起鐵棍猛擊刀背。“呀!”膽小的觀眾都捂上了眼睛。再看那漢子,肚皮上只留下一道淡淡的紅印。輪到學生們上場表演,他們毫不遜色,街舞社團剛一出場,倒立、鏇轉等高難度的街舞動作立刻就讓人眼花繚亂。
“平時接觸的都是流行元素,很少有機會看這些民俗表演,沒想到這么精彩,讓我對北京傳統民俗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一名同學看完表演後感觸頗深。
喝著大碗茶安坐在古樸的茶樓中聽戲,去天橋看“雜耍”和欣賞絕技,這些依然還存留於老北京們頭腦中的生活場景已逐漸遠離我們。據校方的活動組織者表示,這次請“天橋功夫”進校園,就是想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民間文化藝術。學校將繼續大力支持民間藝術進校園的活動並與天橋民俗文化宣講團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共同傳播與保護民族文化,讓民俗藝術在大學校園內得到傳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