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谷

天意谷

華鎣山天意谷景區,位於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甘壩鄉。華鎣山主峰高登山南麓, 原名華鎣山大峽谷,風景區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區海拔在400—1100米。相對高度700米,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天意谷風景區與華鎣山景區緊鄰相依。兩景區僅18公里,小車可通行。從鄰水縣城至景區20公里,所有大型車輛暢通無阻。從重慶到景區可以在壇同下高速,下高速後到一號橋左轉,下高速至景區18公里。根據四川旅遊標準評定委員會2014年第2號公告,華鎣山天意谷景區於8月13日被批准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交通信息

自駕車

1、成都-成(南)廣高速288公里-廣鄰高速20公里-天池站(下高速)-左轉上景區旅遊公路16公里-華鎣山景區。

2、重慶-渝鄰高速轉廣鄰高速83公里處-天池站(下高速)-左轉上景區旅遊公路16公里-華鎣山景區。

汽車

先從廣安火車站對面(過河的那邊)的前鋒汽車站乘車到鄰水縣,再到鄰水汽車站換成前往天意谷(甘壩鄉)的汽車。

地理環境

天意谷天意谷

華鎣山天意谷原名“龍鬚溝”,曾用名“大峽谷”,座落

在鄰水縣甘壩鄉境內,位於華鎣山最高峰-高登山南麓,方圓十五平方公里,距縣城二十公里,距達渝、滬蓉高速路鄰水出口18公里,交通四通八達。是聚華鎣山千峰萬峽之水於一流、與喀斯特地貌的斷裂層相遇後形成的地質奇觀。在僅1.5公里長的峽谷內就有無數的溶洞奇觀和瀑布群,現已發現的大小溶洞約60餘個;大小瀑布120餘處,其中高百米的十餘處,數十米的三十餘處。這裡是古巴人洞穴文化的發祥地,也是華鎣山游擊隊的根據地。

天意谷天意谷

峽谷內溝壑縱橫,地縫犬牙交錯、洞穴連連、暗河深潭,為峽谷增添無盡的神秘和魅力。相傳,公元前300餘年,秦軍到蜀國後,直取巴人國都江州(今重慶)。巴國門戶賨城廣

安失陷,秦軍便兵臨江州城下,國都指日可破,巴王為了留下後裔,以圖東山再起,命巴王子率部退進大峽谷內,借險關要隘堵住秦軍進入。從此,這支巴人部落神秘地消失在這煙霧瀰漫的峽谷之中。

整個峽谷從入口石門關起,至核心景區洞中天河陰陽口,是一道長三公里的地縫,寬處數十米,窄處不過二、三米,由於谷內洞穴深潭無數,自古以來對龍的傳說頗多,因此古稱“龍鬚谷”,谷中溪流故名“龍鬚溝”。此河水源自華鎣山中湧出,終年不斷。遠方的客人,無論你什麼時候來,都可體驗洞中天河的驚險、高大巨佛的神奇、險峻峽谷的幽靜。

神話傳說

據傳曾是巴王子躲避秦軍、重新振興之地。

古人稱,“天意谷里拜三天,人生低谷得天意”,因此游天意谷 洞中天河,要過三關、跨九坎、三拜天母、天佛、天河。

自然奇觀

天意谷-洞中天河天意谷-洞中天河

天意谷是聚華鎣山千峰萬壑之水

於一流,與卡斯特地貌的斷裂地縫相遇後形成的地質奇觀、在一條約5000米長的y字型斷裂地縫河谷內、形成了無數的溶洞奇觀和瀑布群。由於這裡溝壑縱橫、洞連地天、地縫交錯、暗河深潭,在峽谷內構成了一個水石交融、高深莫測的神秘世界。傳說是當年秦軍滅巴國,巴王子敗退時、藏身藏寶,消災避難之地。自然奇觀加歷史神話傳說,更讓這裡成為了舉世無雙的神話世界。谷內有大小溶洞與瀑布200處以上。其中由近千米疊瀑形成的洞中天河,乃舉世無雙。由億年滴水溶岩形成的天然巨佛、乃世界之最、數十公里長的巴人陰陽洞與被稱為世外桃源的洞裡人家,乃人間罕見。

除此之外,更有舉世無雙的天王母奇觀是其景區主峰山形酷似一體態豐盈之睡美人,以其山為身、峰為乳、峽為腿、谷為襠、洞為陰、瀑為液,巨大的女陰洞內有一尊數十米高的天然巨佛,宏偉神秘的洞窟內轟然天開、百米天河從天而降,有萬馬奔騰之勢。河水在洞內流向大佛身邊,從數十米高處奔騰而下,經大佛足底、從女陰口流出。此洞集天母、天佛、天河為一體, 所以稱為“三天神靈洞”,是舉世無雙的自然奇觀。由有詩為證:盤古開出洞天境,佛祖甘為護鬥神,疑是龍王禁地處,轟然天開銀河傾。由於景區內的自然奇觀神秘莫測、步入其間、仿佛來到了遠古的神話世界。加上巴民族的神話傳說、更讓人匪夷所思,一切都是天意造化……因此,就叫神話世界----天意谷。傳說當年秦軍吞噬巴國王朝時,巴王子攜帶宮中財寶,率領宮中殘部進入谷內藏秘,逃過秦軍追殺與滅頂之災、在此悟道得天意、繁衍生息,最終又走出人生最低谷帶領民族重新走向輝煌的地方。

景區特色

天意谷-天佛天意谷-天佛

華鎣山天意谷的洞中天河為世界罕見的洞中瀑布,堪稱亞洲第一。“天然石佛”—由億年滴水形成的天然石佛為世界之最,川東渝北首選避暑休閒勝地。國家級地質公園。天意谷是聚華鎣山千峰萬流之水於一流,與喀斯特地貌的斷裂層相遇後形成的地質景觀。整個峽谷蜿蜒曲折,陡峭幽深,飛瀑、溶洞、茂林、修竹和各種奇形怪異的岩石,多姿多態的山峰構成了大峽谷美不勝收的壯麗奇觀,在僅數公里谷內就有無數的奇觀溶洞和瀑布群。

主要景點

主要景點有拂塵瀑、飛瀑迎賓、石門關、老龍潭瀑布、地縫峽、天生橋、天心洞、洞中天河、望月瀑布、穿心洞、天母、天佛、天河等。

天意神龍游路線圖天意神龍游路線圖

飛瀑迎賓

飛瀑迎賓飛瀑迎賓

正對景區大門處有一天然飛瀑,高寬數十米,奔瀉而下

,捲起雪花萬朵,煙霧瀰漫數十米,猶如仙女輕紗拂面,頗具神話色彩,仿佛起舞的巴山神女,迎接四海賓朋——故名飛瀑迎賓。

石門關

石門關是華鎣山脈地層斷裂處經洪水常年沖刷而形成的天然豁口。石門天開,奇險無比,是進入華鎣山洞中天河的必經之路,也是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入”的雄奇關隘。傳說秦國滅巴時,巴王子命將士死守此關,秦軍才不得寸進。自此巴人于山中以洞穴為居,留下巴人余脈,巴文化方傳承至今。

赤龍瀑布

由於地殼運動,原本平行橫臥的丹霞岩層突然縱立,形成一道高約百米的紅岩峽谷。每逢暴雨季節,山洪奔騰,猶如紅色巨龍匍然而下。故名“赤龍瀑布”。

老龍潭瀑布

因華鎣山山泉豐沛,瀑布水簾常年垂掛,水遇深澗,形成一潭,深不可測。潭壁有洞,通達遠處,洞中時有鳴響,似游龍低吟,因而得名“老龍潭”。此為洞中天河景區瀑布群代表景觀之一。

沙灘浴場

華鎣山山高水急谷窄瀑多,而此山間谷地卻水緩灘平地闊,為山中罕見,是夏季遊客戲水沐浴的優良浴場。

刺豬洞

天意谷天意谷

刺豬洞,又名“仙人洞”,此洞雖窄小,卻深達數丈。相

傳曾有似豬非豬似獸非獸之怪物群居洞中,常出沒傷人。一日,有仙風道骨一老者,手揮神鞭,將怪物趕入洞中,遂口吹仙氣,沙石飛走,紅塵漫天,瞬間將洞口封堵。為防怪物復現,老者於洞口獨坐三載方才離去,自此怪物不再復出。如今,每逢雨季,洞內泉水如注,奔流不息,時有刺鼻腥臊氣味傳來,疑為怪獸陰魂不散。以上都是傳說,實際上那是地質運動形成的一個溶洞而已。

白龍峽

此處為大峽谷較為狹窄谷段,兩旁石壁直立,變化多姿。水流至此,浪花翻湧,有如雪龍下山,吼聲如雷,氣勢壯觀,故名白龍峽。

石門洞

石門關絕壁之上有一口小腹大的溶洞,人稱石門洞,此洞深達數公里,內大廳可容數百人。相傳,當年巴王子兵敗賨城(今廣安),退守山中,拒秦軍於此洞之外,並於洞中休生養息,厲兵秣馬,以圖東山再起。

三龍吐水

山崖之下,三道清泉似三條巨龍在此噴水嬉玩,且常年不竭,故名“三龍吐水”。此為洞中天河湧泉景觀的典型代表。

三界洞

此為三界洞,口小肚碩。洞內石鐘乳奇異無比,上、中、下三層各具特色。傳說是玉皇大帝為輔佐巴王子成就偉業而特設的人間、天堂和地獄。故名“三界洞”。洞口圓圈,據傳那是巴王子的刑具—油鍋,後來成為華鎣山游擊隊煉炸藥的地方。

千丈瀑布

此處岩高數百米,一瀑自頂端直瀉而下,長虹飛練,與峽谷內的潺潺流水共鳴呼應,形成交響。讓人驚心動魄又心曠神怡。

地縫峽

地縫峽為地殼運動形成的地層斷裂地帶,其形犬牙交錯,崢嶸怪異。山澗激流飛奔至此,層層跌落,綿延數十丈,形成飛瀑,轟然作響,如虎嘯獅吼氣勢宏壯。谷底碧潭,深淵幽幽,不可探底。此為世間罕見的地質奇觀。

仙女池

此處疊水流泉,水清如鏡,景色優美,有詩畫之境,傳說天仙女曾飄然下凡,來此沐浴,故喚“仙女池”。

巴王璽

巴王璽為一巨型山岩,由於地殼運動,此石自山顛絕壁跌落谷中,因其形狀酷似一方巨大玉璽,且因體型碩大,惟力大無比的巴王可執,故稱“巴王璽”。

黃金洞

位於峽谷絕壁之上有一個巨大的岩洞,叫黃金洞。相傳巴王兵敗退入峽谷之後,為安全起見,將所有黃金和財寶悉數藏入這絕壁之上的岩洞之中。多少年來,一直有人不惜冒險入洞探寶,終是有去無回。後有人發現後山有一入口可達此洞,但入洞者均因洞中暗河縱橫,危機四伏,最終也無功而返。黃金洞是否真有黃金,此謎至今未解。

虎掌印與牛頭石

巴人崇拜白虎,視白虎為祖先。相傳一日,有山民經過此處,見一猛虎正在殘食一公牛,山民驚呼而虎退,因此留下河中虎掌印與牛頭石。

鷹飛虎嘯

遙望峽谷絕壁頂端,一巨石突兀十丈有餘,似一鷹頭,兩側岩壁又如展開的鷹翅,仿佛一隻巨鷹飛臨翱翔天穹。又因翼展左高右低,虎頭虎身,神靈活現,故名“鷹飛虎嘯”。

摩頂岩

此岩岩層奇異,是地殼造山運動的傑作,為華鎣山大峽谷又一地質奇觀,具有極高的地質科考價值。

珍珠簾瀑布

天意谷-天河天意谷-天河

此處泉水如珍珠,形成水簾,故名“珍珠簾”。

陰陽口

此處為地縫峽谷的底部終端。因有兩谷兩河在此匯合,且谷嘴凸處與峽凹對迎,山雄水柔,故名“陰陽口”。

天然巨佛

它是景區的特級景點,也是景區最特別、最震撼的景觀之一。據專家推測,如此高大的鐘乳石需億年時間方能形成,為世所罕見,而如此生動的天然巨佛更堪稱稀世奇珍。傳說這是當年巴王兵敗退守洞中之後,天母為他派來的護國天神的化身。

洞中天河

洞中大瀑布全長800餘米。有上、中、下共三疊,此為洞中一段,是舉世罕見的洞中大瀑布。山泉從洞頂轟然而下,似天河落入洞中,讓人驚心動魄,若遇雨季,天河之水飛流直下,有萬馬奔騰之勢,被譽為“亞洲第一洞中天河”。有詩曰:“盤古開出洞中觀,佛祖甘當護鬥神。本是龍王禁地處,轟然天開銀河傾。”天意谷洞中天河是華鎣山千峰萬壑中的一條4000米的河谷,其中被稱為“三天神靈”集天母、天佛、天河一體的“三天洞”,它酷似天母像,洞口有一天然巨佛,洞底一道天河從天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