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度

天度

雲南天度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天度集團”,企業集團登記證號:53010020086)目前擁有12家下屬企業、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研究院(首批研發機構法人化試點單位),並已經發展成為集網站建設、移動APP開發、網路行銷、軟體開發、大數據挖掘、雲計算、物聯網、信息化系統集成、電商運營、電信IDC數據業務、廣告印刷、智慧財產權代理、影視文化及投融資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型企業。集團總部位於昆明市環城南路668號雲紡國際商廈A座18層,辦公面積近5000平方米、員工近400人、服務超過8000家知名企業,客戶遍布北美、歐洲、上海、北京、廣州、雲南、重慶、成都等地區,其中78%的雲南100強企業選擇了天度。

公司企業

雲南天度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天度集團”,企業集團登記證號:53010020086)目前擁有12家下屬企業、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研究院(首批研發機構法人化試點單位),並已經發展成為集網站建設、移動APP開發、網路行銷軟體開發大數據挖掘雲計算物聯網、信息化系統集成、電商運營、電信IDC數據業務、廣告印刷、智慧財產權代理、影視文化及投融資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型企業。集團總部位於昆明市環城南路668號雲紡國際商廈A座18層,辦公面積近5000平方米、員工近400人、服務超過8000家知名企業,客戶遍布北美、歐洲、上海、北京、廣州、雲南、重慶、成都等地區,其中78%的雲南100強企業選擇了天度。

天度優勢

天度集團作為網際網路全產業鏈服務商,擁有12家上下游服務控股子公司,成立12年來擁有400人專業團隊,服務超過8000家知名企業。集團目前在重慶建立了博士科研工作站和獨立法人研發中心,並在成都、貴陽、上海成立子公司。發展歷程 2005年天度創始人鄭桂文籌措了6萬元,在昆明江岸小區一所民宅內正式註冊成立了昆明天度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006年天度將辦公室設立在雲南建工大廈11樓1113-1115號寫字樓,公司設立之初辦公面積只有75平方米,員工只有8人,電腦只有5台。
2007年與美國MEDIAKING公司業務合作,開拓北美華人市場。同年公司搬遷至雲南建工大廈16樓1619-1624號寫字樓,面積280平方米,員工突破30人。 2008年天度客戶數量突破1000家,天度採購伺服器並開展昆明電信IDC數據中心服務,公司新版網站上線。 2009年天度客戶數量突破2000家。同年,天度與原來合作的IDC企業進行業務和股權整合。
2010年公司獲得雲南通信管理局核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增值業務許可證》,同年投資成立樂意網,並擴建雲南建工大廈24樓辦公場地。 2011年投資成立雲南天度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天度初步構建一體化企業服務集團體系。 2012年與昆明源暢印刷有限公司等進行股權整合併搬遷至雲紡國際商廈18樓1-7號寫字樓,辦公面積近1000平方米,廠房面積3000平方米,員工突破100人。 2013年成立雲南天度影視文化有限公司、雲南天度軟體系統有限公司。公司擴充雲紡國際商廈18樓整層寫字樓,行政辦公面積近2000平方米,同年客戶數量突破5000家。 2014年雲南天度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天度新增雲紡國際商廈19樓辦公樓,員工突破300人,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客戶突破6000家。 2015年與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簽訂投資協定,成立重慶天度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重慶天度獲研發機構獨立法人化改革試
天度十周年慶典天度十周年慶典
點授牌,獲批成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公司成立10周年,辦公面積超過5000平米,團隊規模突破400人,客戶突破8000家。

中醫名詞

天度,指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素問·六節髒象論》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為什麼會是這個數字,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麼不是三百六十九天呢?

萬年曆是我國古代傳說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陽曆。為紀念曆法編撰者萬年功績,便將這部曆法命名為“萬年曆”。而現在所使用的萬年曆,實際上就是記錄一定時間範圍內(比如100年或更多)的具體陽曆或陰曆的日期的年曆,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詢使用,與原始曆法並無直接聯繫。

由來 一

要想追尋萬年曆的由來,那故事得從遠古時代的西周說起……有名樵夫喚做萬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罷了就坐在樹下休息。他眼望著樹影出神,心中想的,仍是如何將節令定準的事。不知不覺過了大半個時辰,他才發現地上的樹影已悄悄地移動了方位。萬年靈機一動,心想,何不利用日影的長短來計算時間呢?回到家後,萬年就設計了一個「 日 晷 儀 」。可是,一遇上陰雨天,日晷儀又失去效用了。有一天,萬年在泉邊喝水,看見崖上的水很有節奏的往下滴,規律的滴水聲又啟發了他的靈感。回家後,萬年就動手做了一個五層的漏壺,利用漏水的方法來計時。這么一來,不管天氣陰晴,都可以正確地掌握時間了。

有了計時的工具,萬年更加用心的觀察天時節令的變化。經過長期的歸納,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運行的規律,就不用擔心節令不準了。 萬年就帶著自製的日晷儀及水漏壺去覲見天子祖乙,說明節令不準與天神毫不相干。祖乙覺得萬年說的很有道理,就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蓋起日晷台、漏壺亭,又派了十二個童子供萬年差遣。從此以後,萬年得以專心致志的研究時令。過了一段日子,祖乙派阿衡去了解萬年制歷的情況。萬年拿出自己推算出的初步成果,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榮枯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聽後,非常忐忑不安,他擔心制出準確的曆法,得到天子重用,直接的威脅到他的地位。於是阿衡就以重金收買了一名刺客,準備行刺萬年。無奈萬年全心研究時令,幾乎從不離開所住的日月閣。刺客只好趁夜深人靜之時,挽起了箭射殺萬年。只聽得「嗖」的一聲,一箭射中了萬年的胳膊,萬年應聲倒下。童子們高喊抓拿刺客,守衛的兵士及時抓住了刺客,將他扭送天子。 祖乙問明了是阿衡的詭計,就下令將阿衡收押,親自到日月閣來探望萬年。萬年就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報告給祖乙:「現在申星追上了百星蠶百星,星象復原, 子時夜交,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天子定個節名吧!」祖乙說:「春為歲為,就叫春節吧。」當時祖乙見萬年為了制歷,日夜勞瘁又受了箭傷,心中不忍,就請他入宮調養身體,萬年答道:「多謝天子厚愛,只是目前的太陽曆還是草歷,不 夠準確,要把歲末尾時也閏進去。否則,久而久之,又會造成節令失常。為了不負眾望,我必須留下來,繼續把太陽曆定準。」又經過了數十個寒暑,萬年精心制定的太陽曆終於完成了。當他把太陽曆獻給祖乙時,已是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了。 祖乙深受感動,就把太陽曆定名為「萬年曆」,並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上就是「萬年曆」名稱的由來。

由來 二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氣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

日出日落三百六

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

一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見此,知道萬年的曆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萬分懼怕萬年因創建曆法而得寵,國君會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於是,他陰謀策劃,派了一個刺客去除掉萬年。刺客攀上日月閣,見萬年正在閣上觀察星斗,便張弓搭箭,準備射死他。誰知,刺客被衛士發現,被當場緝拿。祖乙知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的。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陽曆與陰曆

歷史上使用過的曆法,有陽曆、陰曆和陰陽合曆,“盲年”是陰陽合曆某種“置正”安排的結果。

陽曆,可能是我們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曆法,它根據太陽運行規律制定。古人以為太陽繞地球運行,轉動一周為一年——今日我們知道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但古人的認識卻相反。據學者考證,戰國時還有太陽曆,一年十個月,以天干為名,每月三十六日,分三旬,旬以地支為名,如此十個月三百六十日,加上五至六天不入乾支的“廢日”,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日或三百六十六日。在那種情況下,節氣的安排首先有“夏至”、“冬至”,繼而又有“春分”、“秋分”,季節上的回歸年先分春秋二季,後來再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以至二十四節氣。古代文獻《管子》中有這種曆法的痕跡,彝族和西南少數民族的火把節與之有關。嶺南民間至今還流傳“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就是民間對這種曆法的記憶殘留。古人確實曾經以“一陽更始”的冬至作為元旦。這種太陽曆的回歸年,不會出現“雙春”和“盲年”現象。

陰曆是按月亮的盈虧變化來制定的。一個朔望月的周期是二十九或三十天,年的長短只是月的整倍數,與回歸年無關。月也與四季寒暑無關。希臘歷和回曆都屬於這種曆法。它的一年中,也不可能出現“雙春”、“盲年”。

陰陽合曆,是結合太陽和月亮運行的周期制定的。一年按太陽的運行分為二十四節氣,又按照月亮的運行分為月。小月、大月十二個加起來,只有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兩者相比,相差約十一天。為了協調二者,古人採取“設閏”的辦法來處置,若干年中就有一年是十三個月的。現在從商代的甲骨中還可以看到“十三月”的記載,就是設閏的明證。上世紀有學者報告,南方的瑤族還保存著“十三月”的叫法。現行“十九年七閏”的制度起源相當早。我國的歷史,自《春秋》以下,就有乾支曆日可查,足以為證。

但置閏月,未必就造成一年兩個“立春”,或沒有“立春”。這裡又涉及“置正”的問題,即以那一個月為正月。從歷史記載來看,這種“置正”比較複雜:

夏朝以寅月為正月,稱為建寅;

商朝以今十二月為正月,建醜;

周朝以十一月為正月,建子;

秦朝以十月為正月,建亥。

漢朝建立,初承秦制,以為得水德,亦建亥;後來到武帝時,經落下閎推算,又改成夏曆,以寅月為正月。

不同“置正”,就有不同的新年起點。例如建寅的,就以寅月的起點為元旦。這種辦法,自漢武以來,二千年中,雖經不斷完善,但大體沿用不變。

萬年曆算星期幾

只要隨便說出公元几几年幾月幾日就可以馬上算出是星期幾。

只要計算出日的代碼,月份代碼,年份代碼。三個加起來除以七的餘數就是星期幾,(如餘數是三,則就是星期三)。

日的代碼計算:日的代碼最簡單,就是它本身,是幾號就是幾。

月份代碼計算:月份代碼也很簡單,下面有十二個數:144725736146,分別代表一至十二月份每個月的代碼。比如,九月份的代碼為6。(據姚江嘯介紹,他是用逆推的方法,計算出這12個月份代碼的,即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幾,反過來推算月份代碼。)

年份代碼計算:年份代碼相對比較複雜,先記住2000年對應的年份代碼是4,這是基礎代碼,牢記即可。

假如大於2000年,比如2010年,則對應的年份代碼是(2010-2000)÷4=2……2,再用基數代碼4減去2倍的商加上餘數再加1。即4-2×2+2+1=3,則2010年對應的年份代碼為3。如果沒有餘數,即潤年,則餘數後面的1也不用加。比如2008年,對應的年份代碼為0。

假如小於2000年,比如1991年,則對應的年份代碼是(2000-1991)÷4=2……1,再用基數代碼4加上2倍的商減去餘數。 即4+2×2-1=7,則1991年對應的年份代碼為7。

再記住1個特殊情況,即潤年的3到12月份到最後要加1。

舉個例子吧,比如1992年8月27日。則(2000-1992)÷2=2……0,再4+2×2-0=8,年份代碼計算結果為8,加上8月份的代碼3,再加上日的代碼27,因為是潤年,所以還要加1,等於39。再除以七的餘數為4,則這一天為星期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