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盜龍

天宇盜龍

天宇盜龍(Tianyuraptor)是馳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存於下白堊紀。它們的化石是在中國遼寧西部發現。在與其他遼寧的馳龍科比較下,它們明顯較為原始。模式標本擁有一些北半球馳龍科所沒有,但南半球馳龍科及原始鳥類所有的特徵。故此,專家認為它們就是過渡性物種,填補了北半球及南半球馳龍科之間的空隙。天宇盜龍的叉骨較其他馳龍科的細小,而前肢也較為短。

基本信息

命名

天宇盜龍的學名是來自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這是其完模標本所存放的地方。種小名是為紀念在研究馳龍科有羽毛恐龍有特別貢獻的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

復原圖復原圖
天宇盜龍是中等身型的馳龍科,具有幾種獨有的衍生特徵。這些特徵包括尾巴中間的脊骨比背部脊骨長2倍、叉骨細小及極為幼長、後肢很長及是背部所有脊骨長度的3倍。它們的尾巴也與其他遼寧的馳龍科化石一樣相對較長,長約96厘米,差不多是大腿骨長度的4.8倍。
完模標本STM1–3是一個接近完整及連線的骨骼,只缺欠了尾巴末端。共有25節尾巴脊骨保存了下來,相信最多只缺欠了3節末端。化石是在中國遼寧西部凌源發現,藏在義縣組大王杖子層。義縣組是下白堊紀的地層,約為1297-1221萬年前的巴列姆階阿普第階之間。大王杖子層可以追溯至1220萬年前。這個標本估計是屬於一個亞成體,因為發現一些骨骼未完全的融合特
天宇盜龍天宇盜龍
征。天宇盜龍的軟組織並沒有被保存下來。
天宇盜龍是中等身型的馳龍科,具有幾種獨有的衍生特徵。這些特徵包括尾巴中間的脊骨比背部脊骨長2倍、叉骨細小及極為幼長、後肢很長及是背部所有脊骨長度的3倍。它們的尾巴也與其他遼寧的馳龍科化石一樣相對較長,長約96厘米,差不多是大腿骨長度的4.8倍。

四肢

天宇盜龍的前肢在與後肢比較下很短,只有後肢的53%。其他馳龍科比例可以多於70%。
雖然天宇盜龍的體型較小盜龍亞科的大,但後下肢也一樣相對較長,這卻與馳龍科的有所不同。天宇盜龍的脛跗骨與大腿骨比例大於1.30,但蒙古伶盜龍的卻少於1.10。除了較長的後肢外,天宇盜龍的前肢也較其他的短。例如差不多大小的伶盜龍,其手臂與腿的長度比例約為0.75,而天宇盜龍的卻只有0.53。

古生物學

天宇盜龍的手臂較短,顯示了它們手臂的用途與其他馳龍科有所不同。小盜龍亞科(如小盜龍)就被指是可以滑翔的。不過,天宇盜龍較短的前肢、細小的叉骨及橫向較闊的喙突,都顯示它們不適合滑翔或飛行。

分類

天宇盜龍的種系發生學分析發現它們是勞亞大陸馳龍科的基底成員。它們似乎擁有一些勞亞大陸馳龍科所沒有的特徵,但卻可以在初鳥類岡瓦那大陸馳龍科(如南方盜龍鷲龍內烏肯盜龍脅空鳥龍半鳥)中發現。研究人員亦發現天宇盜龍擁有一些小盜龍亞科單系群的特徵。由於天宇盜龍混合了這兩種特徵,故估計它們是小盜龍亞科的基底。若是如此,其他長臂的小盜龍亞科應該是獨自演化出飛行的能力。
不過從另一角度看,天宇盜龍也有可能是不包括小盜龍亞科的勞亞大陸馳龍科的基底。無論如何,天宇盜龍的發現提供了更多有關馳龍科早期演化的資料,亦展示了它們初期的多樣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