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道

《大開道》是流傳於泉州江南、晉江、石獅、泉港等地的一種民間舞蹈,源於民間模仿舊時衙門出巡時的儀仗隊。演員身穿古代服飾,裝扮為文武將官、衙役,高舉各種旗、幡、牌、傘,吹角鳴鑼,開道前行,陣容龐大,威武氣派。鄉間人家凡婚喪喜慶,請其表演。


《大開道》始於何時,已無法稽考,但至遲在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0》引《溫陵舊事》詳細記載清代泉州的游神活動的盛況時,已有類似記載:“樂之部,有馬上吹,有步吹,有音銅鼓……”“旗之部,有高招旗、五方旗、三軍五命旗、清道旗、飛虎旗、巡視旗。”“執事則戈、鋌、矛、戟、箭架、劍盾、龍頭、鉤鐮等,刀無不畢具;而材官、騎士、執蓋、碇馬、奚奴、軍校、蒼頭、旗手之類復百餘人。”估計有300餘人。
現今所見 《大開道》,一般20至60人,與當時相比簡單多了。
泉州鯉城區江南村的《大開道》:2人高舉“江南大開道”繡金主旗開路,後面的隊伍,8人合吹4枝2.4米長的大哨(類似西藏寺廟中的長號),4人吹1.5米長的中哨,一路鳴號;16人一前一後扛8面直徑2尺的海鑼,震天敲響;2人持三角令旗、2人舉三層涼傘踏舞而行;南鼓、鑼、缽、小鑼等鑼鼓隊7人掌握節奏;4人至8人墊後大吹伴奏。整個隊伍不緊不慢邁步前行,壯觀威嚴;遇寬闊場地則停下作場地表演。表演一般由主旗指揮,變化各種隊形,如交叉、出水、入水、繞陣等,動作較為簡單機械。
泉港區的《大開道》,還加上“肅靜”、“迴避”牌,真人騎真馬化妝武將彈壓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