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寺

大藏寺

大藏寺位於馬爾康縣城正北,距成都市約500公里,位於海拔三千米以上的深山中。大藏寺的全名是甘丹大藏恆周林(Gadan Dhe-Tsang Lhundrup Ling),即"兜率信滿任運成就洲"之意。"大藏"是藏文中"圓滿的信心"的意思。

基本信息

簡介

大藏寺大藏寺
由嘉絨高僧阿旺札巴(TsakoNgawangDrakpa,即"語名稱"之意)大師在嘉絨地區所建的最後一座寺廟,建成於公元1414年。
在漢語文史上,大藏寺亦被譯作"答倉寺"、"大澤寺"等,這是因為藏文以漢文音譯所出之異。在某段時期,安多地區的藏民亦稱大藏寺為"茶谷寺"。
在歷史上,大藏寺甚有名氣,堪稱格魯派在川北一帶之總寺,於宗喀巴大師諸傳記、《安多政教史》及明、清二代史料中常有提及。在拉薩布達拉宮中,一幅"西藏重要寺院"壁畫中亦包括這座大寺。

地理位置

大藏寺大藏寺
大藏寺距成都市約500公里,位於海拔三千米以上的深山中。大藏寺的全名是甘丹大藏恆周林(Gadan Dhe-Tsang Lhundrup Ling),即"兜率信滿任運成就洲"之意。"大藏"是藏文中"圓滿的信心"的意思。在漢語文史上,大藏寺亦被譯作"答倉寺"、"大澤寺"等,這是因為藏文以漢文音譯所出之異。在某段時期,安多地區的藏民亦稱大藏寺為"茶谷寺"。

歷史發展

大藏寺大藏寺
大藏寺乃由嘉絨高僧阿旺札巴(Tsako Ngawang Drakpa,即"語名稱"之意)大師所建,建成於公元1414年,至今已有近五百九十年歷史了。在歷史上,大藏寺甚有名氣,堪稱格律派在川北一帶之總寺,於宗喀巴大師諸傳記、《安多政教史》及明、清二代史料中常有提及。在拉薩布達拉宮中,有一幅"西藏重要寺院"壁畫,其中亦包括這座大寺。
阿旺札巴大師生於十四世紀中葉的嘉絨,幼年本信奉西藏的原始信仰苯教,並因資質聰敏及其才學而在幼年時已相當有名氣。大師約於1381年赴西藏中部學法,依止格律派初祖宗喀巴學法及受僧戒,次第學習因明、般若、俱舍、中觀及律學等佛法,又受灌修持各部密法,獲得顯密各種成就,得宗喀巴大師賜號"堪欽(Khenchen)",即"大方丈"之意。在拉薩一寺的某次僧眾上殿誦經時,由於遲到而殿門已關上了,阿旺札巴曾示現穿牆入殿之神通。在十五世紀初,阿旺札巴為初成形的格律派教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宗喀巴大師的其中兩大弘法事業--建立甘丹寺及創辦拉薩廣願法會(自1409年始,一年一度舉行,集聚數萬僧人及十數萬居士共同祈願,場面盛大),阿旺札巴都是主要負責人之一。
在1409年,宗喀巴與阿旺札巴二師徒在拉薩大昭寺著名的觀音聖像(稱為"天成五尊觀音"像)前,修持大悲觀音齋戒禁食閉關(Nyung-lay),宗喀巴大師囑阿旺札巴觀察睡夢內容。阿旺札巴在晚上夢到天上降下一雙白螺,二螺合而為一後跌入他的懷中,他信手取來向東方一吹,螺聲震動整個東方。第二天,阿旺札巴向宗喀巴大師描述夢境,宗喀巴回答說:"這是一個吉祥的夢兆,預言你的弘法因緣在你的家鄉--西藏東部,而且弘法事業將十分廣大,能利益很多當地的眾生!夢見吹螺表示你必將弘法;向東方而吹表義你應在西藏東部弘法;宏亮的螺聲是預言你的弘法事業將廣大而成功。"此時,阿旺札巴之弘法因緣已成熟了,便告別恩師而回鄉。在西藏的口敘史事中,宗喀巴在師徒告別時,把自己的念珠贈予阿旺札巴,阿旺札巴便發下大願:"這串念珠有多少顆珠子,我便當建立同數目的寺院以報師恩!"這段故事雖未見於正史上,但卻流傳極廣。
在離開宗喀巴大師後,阿旺札巴先去了現今青海塔爾寺地區。此寺乃宗喀巴大師之出生地,但當時塔爾寺並未建立。然後,阿旺札巴便在其家鄉一帶廣弘宗喀巴大師之教法,首先建立了現今稱為安斗寺的道場(此寺亦稱"亞各寺",即"第一間寺院"之意,其命名據口語相傳是因此寺乃阿旺札巴所建立一百零八寺之第一座),再建立了曲爾登甲寺、冬日寺、南木甲寺、羅若寺、毛爾蓋寺、桑登寺、彌勒寺、康貓寺、松多寺及茶谷寺等。
大藏寺所在地,山形如一頭巨象,寺院建在象的頸部。此外,附近山勢如同環繞中央,自然形成一座十三尊大威德金剛壇城之排列。在寺院中心可遠眺東、南、西、北各有一峰,是壇城的四方護法。
大藏寺歷代以來發展至過百間建築物,如同一座小城。寺僧在寺院全盛時代超過八百人之多,但在文獻上一般記載為五百之數,乃取自佛教史上五百羅漢之意。

構成

大藏寺大藏寺
在五十年代前,大藏寺有彌勒殿三座、宗喀巴大師殿、大雄寶殿及護法殿等六座佛殿,又有祈竹樓及堪康樓各一座作兩位法檯曆代住錫之處。各殿均有聖物及珍貴經書無數,彌勒殿供有幾十米高的未來佛聖像。即使是普通的僧舍,每間樓中俱有《大藏經》(在藏傳佛教中分為"甘珠爾"及"丹珠爾"兩部)整套,每間房的牆壁及天花繪滿了璧畫,記載佛陀及歷代祖師之生平史傳。大殿之樓頂為鎏金銅瓦,乃漢地皇帝所賜。寺院後山上有閉關院一座,供寺僧禪修閉關之用。在寺院前方,有一座三十米高的佛塔,內有無數珍貴聖物。
在歷史上,由於其悠久寺史及其規模,大藏寺被尊稱為"札倉第二",地位僅次於格律派祖庭甘丹寺。在明、清兩代,寺院倍受歷代帝皇及朝廷尊崇,長期得到歷代帝皇的供養,其中包括法物、印章、黃金、寶物、布料及僧人日用所需。大藏寺現今仍保存著乾隆皇所贈象牙印章一枚、乾隆所供織錦布料少許、御賜天衣及五佛冠(當年有五十套之多,價值連城)散件、歷代聖旨及詔書多函及明代大將軍所供銅鑼一個。這個銅鑼是大藏寺之寶物,其鑼聲異常宏亮及美妙,遠近知名。除來自明、清兩代歷代帝皇及西藏中部的無數珍貴供品及尊重外,大藏寺在歷史上亦得當地十八土司的支持及供養,成為川北一帶的佛法權威與中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