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學家的小故事:達爾文

大科學家的小故事:達爾文

科學是嚴謹的、深奧的,科學家是寂寞的,和科學家們打交道最多的也是實驗室以及實驗數據。他們性格不同,背景迥異,卻無不具備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堅韌不拔的毅力,無比深邃的科學思想,可歌可泣的奉獻精神。他們就像神探福爾摩斯一樣,在大自然的蛛絲馬跡中探尋人類未知的宇宙間的秘密。他們發明和發現的道路如同原始森林中的崎嶇小徑,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豐富多彩。“大科學家的小故事”系列中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為我們破解了一位位科學巨人成功的奧秘。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家的生活又是迷人的。 本書為其中一冊《達爾文》,由張啟偉編著。 《達爾文》講述了: 達爾文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婦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請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

內容簡介

“大科學家的小故事”是一套引人入勝、讓讀者受益無窮的叢書,在輕鬆的故事敘述中闡釋深刻的哲理,引導青少年步入科學殿堂。叢書不僅介紹了科學家的人格、所處的社會和時代、思想歷程,還闡述了科學家的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的基本知識及其意義,引導青少年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方法和基本原則。同時,考慮到叢書面向的是青少年讀者群,編寫者有意跳過那些深奧難懂的技術細節,在對這些大科學家別樣人生的講述中,注重詮釋科學精神,展現大家風采,激勵讀者登攀。
本書為《達爾文》,由張啟偉編著。

圖書目錄

◆1童年生活
高尚慈愛的父母2
舅舅喬賽亞8
多姿多彩的野外生活13
強烈多樣的興趣19
◆2校園生活
在布勒特寄宿學校24
放棄學醫28
自己的生活33
甲蟲趣事37
◆3考察初探
亨斯洛的散步同伴42
第一次地質考察46
遠航的實現52
◆4環球航行
貝格爾艦上的航海生活58
不平靜的航程62
火地島65
“天堂里的山谷”69
◆5航海中的危險際遇
火山爆發和地震74
龜鱉群島77
塔希提島82
別了,澳大利亞84
◆6學術與生活
返回故鄉並處理“寶物”92
達爾文的朋友:胡克和赫胥黎98
要理性還是要信仰102
終生伴侶107
◆7物種起源
思想困擾116
生命的搏鬥122
《物種起源》出版128
◆8論戰
攻擊者136
捍衛者141
勝利144
◆9晚年生活
不倦的研究者150
應得的榮譽152
揭開人類起源之謎159
不斷聳起的豐碑165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173

文摘

高尚慈愛的父母
在距離倫敦大約220公里、距離西海岸約10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英國的古城施魯斯伯里,它被蜿蜒迴轉的塞文河環抱著。在小城西北郊塞文河岸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座三層的紅磚樓房,從這裡能看到塞文河最美麗的風景。1809年2月12日,一聲嘹亮的男嬰的哭聲從這座優雅別致的樓房裡傳了出來,這個男嬰就是查理?達爾文。
達爾文在家裡的六個孩子中排行第五,也是他父母的第二個兒子。在他的一生中,他從一個學術失敗者轉而成為一位享譽全球的世界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
小達爾文的父親羅伯特?達爾文是一名醫生。他是一個身材魁梧的人,身高1.88米,很胖,體重約有160公斤。羅伯特?達爾文作為一名醫生享有很高的聲望。他對病人的關心,他那博得人們信任的本領和他那高度敏銳的觀察力(這使他總是能夠預先準確地說出病的發展經過)——這一切對他的成功都起了推動作用。他在21歲以前就開始行醫了,在施魯斯伯里剛行醫半年就診治了四五十個病人。這樣,他剛開始行醫就能夠完全靠自己的收入為生,而不需要他父親的資助。他很能博得人們的信任,所以許多病人往往不只是向他訴說自己的健康狀況,而且還把自己的憂慮和不幸講給他聽。查理?達爾文說他父親是“人們當中最聰明的人”,他對父親無限信賴。達爾文在回憶父親時,常常列舉幾件描述這位醫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的趣事。
例如,查理聽父親說過,城裡曾經有位小工廠主向他借一萬英鎊以緩解其工廠和家庭的經濟問題。一萬英鎊,對於當時還不富裕的羅伯特醫生來說,並不是個小數目。而且這位小工廠主還不能提供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抵押品,充其量只能留下一張寫著“日後歸還”的字據。即使是這樣,羅伯特醫生還是儘自己所能,給這位小工廠主湊齊了一萬英鎊,緩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羅伯特?達爾文醫生看病醫德為先。他看病不僅為病人著想,更為那些病人家屬著想。他曾教育小達爾文說,做一名醫生最重要的是所作所為要對病人有利,要使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屬能鼓起希望和勇氣。曾有一位施魯斯伯里城裡地位顯赫的老紳士生了病,請羅伯特醫生去參加會診。這位老紳士家裡本來還有位家庭醫生,這位醫生斷定病人已無救治的必要了,但羅伯特醫生對老紳士的夫人說病情還有迴轉的餘地。不久以後,老紳士病重去世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鄉紳夫人不僅沒有對羅伯特醫生的診斷有微詞,反而把那位家庭醫生辭退了,並把羅伯特醫生請來為自己的家人看病。原來,那位家庭醫生的一句話給病人和家屬帶來了絕望和悲痛,而羅伯特醫生的一句話卻給他們帶來了希望與安慰。
羅伯特?達爾文醫生為人正直。在他的一生中,他曾救治了無數的患者,在生活中,他也幫助好多人解除了困惑和痛苦。不管是生活瑣事,還是家庭糾紛,人們只要遇到問題,總會去尋求他的幫助。羅伯特醫生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人們甚至會把他的行為準則尊為他們生存處世的道德標尺。一次,施魯斯伯里城裡的一個銀行大股東偷偷自殺了。這個訊息一旦被人所知,銀行的業務勢必會受到衝擊。羅伯特醫生當時被請去鑑定屍體,當他想到這些,便馬上去通知了銀行。第二天,銀行大股東自殺的訊息還是被傳播了開來。有人說看到了羅伯特醫生從銀行取走了自己的存款。儲戶們聽到平時非常敬重的羅伯特醫生都已經取走了自己的存款,也紛紛跑到銀行去取錢。在眾人的壓力下,銀行不得不公開了羅伯特醫生的賬戶,結果眾人發現羅伯特醫生的賬戶分文未動。於是,人們對正直的羅伯特醫生更加敬重了。
成長於這樣的環境中,達爾文無疑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父親希望達爾文能繼承自己的醫術,所以總是嚴格要求達爾文。由於達爾文的天性使然,達爾文並沒有從父親那裡獲得許多理性知識,但羅伯特醫生卻一直是達爾文的道德榜樣,這種影響一直伴隨了達爾文的一生。 父親總是嚴厲的教師,母親才是關愛的天使。在達爾文眼裡,母親蘇珊娜就是這樣。
蘇珊娜是英國著名陶瓷技師喬賽亞?韋奇伍德的大女兒,她在思想上非常傳統,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
羅伯特醫生的父親和蘇珊娜的父親是好朋友,在一次羅伯特隨父親拜訪蘇珊娜的父親時,他們雙雙墜入了愛河。由於兩家家庭宗教信仰不同,蘇珊娜的父親不同意這門親事。然而兩人的戀情之火併沒有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止息,相反卻愈演愈烈。這段長久的馬拉松式愛情直到蘇珊娜的父親去世後的第二年才有了結果:他們終於結婚了。
蘇珊娜是個有教養、有見識的婦女,她懂得怎樣愛護兒童的好奇心,對孩子們提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她從來都不會簡單地說一句“傻孩子,問這些乾什麼”了事,而總是耐心地進行解答。
達爾文小的時候,有一次跟媽媽到花園裡為小樹培土。媽媽說:“泥土是個寶,小樹有了泥土才能生長。別小看這泥土,是它長出了青草,餵肥了牛羊,我們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長出了小麥和棉花,我們才有飯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寶貴了。”
達爾文問:“媽媽,那泥土能不能長出小狗來?”
“不能呀!”媽媽笑著說,“小狗是狗媽媽生的,不是泥土裡長出來的。”
達爾文又問:“我是媽媽生的,媽媽是姥姥生的,對嗎?”
“對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媽媽生的。”
“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
“是上帝!”
“那上帝是誰生的呢?”
媽媽答不上來了。她對達爾文說:“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個謎,你像小樹一樣快快長大吧!這些謎等待你去解開呢!”
達爾文自幼喜歡花草樹木、鳥雀蟲魚。上學以後,他仍然保持著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他經常騎馬、打獵、釣魚、採集礦石、捕捉昆蟲、鑽進樹林觀察鳥類的習性。對達爾文來說,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問號,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達爾文的童年的早期似乎是平靜而幸福的,但在他還不到八歲半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了。於是他的姐姐瑪麗安娜、卡羅琳、蘇珊代替媽媽來照顧他。她們非常愛她們的小弟弟,並與他一起分享從他們的母親那裡繼承來的宗教信仰。這樣,儘管他早早地失去了母愛,但他在一種溫暖舒適的家庭環境——愛意濃濃的安全港灣里長大。他接觸的是既有激進的學術性又有傳統的價值觀點的討論。這種錯綜複雜的影響對他來說非常重要,貫穿了他的一生,這從他的世界觀和個性中都可以找到印記。
有人說達爾文對大自然的愛好是與生俱來的。其實,實際情況是良好的早期親職教育才使達爾文的思想得以啟蒙。P2-7

序言

勒格羅在法布爾的傳記《敬畏生命》中寫道:“每一個時代總是會有那么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們,以他們不朽的貢獻在人類進步的過程中留下值得紀念的一筆。特別是那些在某些領域裡開拓出新的境界的人們,更加值得我們懷念。對於他們這樣的人傑,單單只是抱著一種敬仰的態度顯然是不夠的。如果能夠將人們對他們的懷念虔誠地蒐集起來,無疑可以對後世起到一種教育和楷模的作用。”
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奮鬥在不同的科研領域,經歷過成功的喜悅,也遭受過失敗的痛苦,最終,他們的研究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贏得了歷史的認可。因此,在後人的眼中,那些著名科學家往往是傳奇般的英雄。他們總是廢寢忘食地工作在遠離人間煙火的實驗室里,做事也是一板一眼,仿佛與風趣幽默沾不上邊。
確實,科學是嚴謹的、深奧的,科學家是寂寞的,和科學家們打交道最多的也是實驗室以及實驗數據。他們性格不同,背景迥異,卻無不具備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堅韌不拔的毅力,無比深邃的科學思想,可歌可泣的奉獻精神。他們就像神探福爾摩斯一樣,在大自然的蛛絲馬跡中探尋人類未知的宇宙間的秘密。他們發明和發現的道路如同原始森林中的崎嶇小徑,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豐富多彩。叢書中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為我們破解了一位位科學巨人成功的奧秘。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家的生活又是迷人的。
牛頓非常勤奮,他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里度過的,他常通宵達旦地做實驗,有時一連六個星期都在實驗室工作,不分晝夜,直到把實驗做完為止。
達爾文從小就喜歡花草樹木、鳥雀蟲魚。上學以後, 他仍然保持著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他騎馬、打獵、釣魚、採集礦石、捕捉昆蟲、鑽進樹林觀察鳥類的習性。對達爾文來說,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問號,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喜歡親自去試驗,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從事研究和發明。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的發明總計兩千餘種。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婦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請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
一個愛說廢話卻不用功的青年,整天纏著愛因斯坦,要他公開成功的秘訣。 愛因斯坦寫了一個公式給他:
A=x+y+z
愛因斯坦解釋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 “z代表什麼?”青年迫不及待地問。“代表少說廢話。”愛因斯坦說。
這是一套引人入勝、讓讀者受益無窮的叢書,在輕鬆的故事敘述中闡釋深刻的哲理,引導青少年步入科學殿堂。叢書不僅介紹了科學家的人格、所處的社會和時代、思想歷程,還闡述了科學家的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的基本知識及其意義,引導青少年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方法和基本原則。同時,考慮到叢書面向的是青少年讀者群,編寫者有意跳過那些深奧難懂的技術細節,在對這些大科學家別樣人生的講述中,注重詮釋科學精神,展現大家風采,激勵讀者登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