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楊鄉

大楊鄉

陝西省鹹陽市的大楊鄉和安徽省泗縣大大楊鄉。陝西大楊鄉於陝西省鹹陽市乾縣縣城東南部,面積68平方公里,鎮區距縣城10公里,312國道沿徑而過,乾興路、乾薑路貫穿全境。安徽大楊鄉位於安徽省泗縣西北。大楊鄉現有人口42015人,耕地面積76441畝,轄23個村民委員會,大楊鄉黨委下設41個基層黨組織,其中農村黨支部23個,中國小支部6個,鄉直機關支部9個,外出務工人員黨支部2個,總支1個,現有黨員1032人,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政府堅持以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工業強鄉,三產興鄉,勞務富鄉,環境立鄉,創業富民”五大戰略,加快工業化、集鎮化、農業產業化、貿工農一體化“四化”進程,突出招商引資、集鎮建設、社會穩定三項重點工作,著力提高鄉財政和民眾兩大收入,謀跨越發展之策,走快速崛起之路,強抓機遇,埋頭苦幹,大楊鄉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基本信息

陝西省乾縣大楊鄉

大楊鄉地處乾縣東部,鄉政府駐地位於乾縣縣城東偏南10.5公里處的王樂鎮。東鄰靈源鎮,南連大牆鄉,西接楊漢、長留兩鄉,北靠陽洪鎮。東西長6公里,南北寬5.5公里,總面積約21.64平方公里。

大楊鄉現轄16個行政村,3354戶,15773人。耕地27938畝,其中水澆地25280畝,果園6600畝。鄉境內地形平坦,海拔585米,地下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有利於農業生產。羊毛灣十七、十八兩支渠縱貫南北,全鄉境內有輻射井120眼,小口井280個,有效灌溉面積26780畝。投資150萬元的高效節水噴灌工程在大楊東村建成,可實現噴灌500畝。

全鄉以農業為主,主產小麥、玉米、棉花、油菜、蔬菜等。糧食作物一年夏秋兩收,年總產1.5萬噸。果品總產0.8萬噸,油料總產225噸,財政收入79萬元。1999年全鄉有各類農用機械178輛,各類農副產品加工機械730台(件)。全鄉有大家畜300頭,生豬存欄1.2萬頭,籠養雞10萬隻,發展大棚菜3200畝。投資243萬元的王樂鎮古鎮改造一期工程已全面交付使用。

鄉辦企業有麵粉廠、減速機廠、綜合廠、磚瓦廠7個,年產值1779萬元,純利潤266萬元,上繳稅金47萬元。王樂鎮設有基層供銷社、糧站、信用社、電管所、稅務所、郵電所等單位,每逢農曆一、四、七有集市,商貿繁榮,為本縣中、東部民眾商貿交易中心。

乾(縣)興(平)公路縱貫該鄉南北,1998年已實現村村通電話,通訊交通十分便利。

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6所,初小3所,教學班73個,教師163名,在校學生3434名。鄉駐地有衛生院一所,診所、藥店7處。各村均有醫療站,共有從業人員30人。

主要產業

果品生產形勢喜人

大楊鄉9124畝果樹,套袋面積8800多畝,優果率在95%以上,重點推廣“大改形”關鍵技術,不斷提高果品質量,增加栽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大楊鄉年產果品2.28萬噸,可增加農民收入2280萬元。

畜牧生產形勢迅猛

大楊鄉大楊鄉

大楊鄉奶牛存欄從2000年的1900多頭增加到現在的7800多頭,5年時間奶牛存欄翻了兩番。大楊鄉完成規模化集約養殖小區4座,存欄量均在100頭以上。大楊鄉日產鮮奶50噸以上,

收入在8萬元,僅此一項年增加農民收入在3000萬元左右。大楊鄉畜牧業發展位居乾縣前列,奶牛養殖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一項支柱產業,圍繞著“規模化帶動產業化”,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的生產要求,結合銀橋乳業在大楊鄉落戶這一便利條件,鄉上積極引導扶持各村興建現代化擠奶站,實現了由“商品型”向“擠奶型”養殖結構的轉變。抓住國家對優質奶牛補貼政策,大楊鄉積極動員民眾,擴大存欄數量,奶牛存欄已突破萬頭。生豬養殖也是大楊鄉的支柱產業之一,成為農民致富的主要門路。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共鋪設沙石道路53.8公里,其中水泥街道2100米,完成投資161.4萬元。水利設施12公里,新打機井3眼,鋪設地下暗管3公里,新增灌溉面積480多畝。

投資環境日漸好轉

。2004年大楊鄉完成招商引資任務530萬元。大楊鄉以發展手工業為著眼點,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除農資經營,商貿交易,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經營項目外,狠抓“一村一品”的生產,對於留午村祖輩傳承的木工手藝,鄉政府因勢利導,扶持大戶使其擴大加工規

模,更新大型設備,加工適應市場需求的木工產品,帶動了一批木材加工生產。該村木材加工達到320戶,占總戶數的80%。

五、勞動力資源豐富。大楊鄉4萬多口人,主要勞動力2萬多人,其中富餘勞動力在8000人左右。為擴大勞務輸出,鄉上成立了勞務輸出辦公室,為外出人員辦理各種手續,提供就業信息,進行崗前培訓和安全教育,積極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

大楊鄉-鄉鎮介紹

概況

大楊鄉大楊鄉

大楊鄉共有19個行政村,155個村民小組,41690人,耕地面積64614畝。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政府帶領大楊鄉廣大幹部群

眾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黨的

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努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大楊鄉已形成畜牧養殖,果品生產,蔬菜種植,食品加工、木器生產、食醋釀造等多種產業互相促進,迅猛發展的產業格局。

地理位置

大楊鄉位於乾縣城南5公里處,34個行政村,40282口人,耕地面積64623畝,其中果樹面積9124畝。該鄉土的平坦、交通便利、文化底蘊濃厚,投資環境良好,被民眾稱為乾縣的“白菜心”。

大楊鄉黨委、政府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團結和帶領全體鄉村幹部轉變職能、改變作風、努力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斷改善農村基層設施,最佳化產業結構,按照“優果、興牧、強基、活商”的發展思路,加壓緊逼、負重奮進,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安徽省泗縣大楊鄉

簡介

大楊鄉地處泗縣西北部,鄉域面積97平方公里,距離縣城20公里。北面和東面分別與本縣的黃圩鎮和平山鎮接壤,南面與本縣的長溝鎮隔河相望,西面與靈璧縣毗鄰。人口42015人,耕地面積76441畝,轄10個村民委員會,鄉黨委下設58個基層黨組織,其中農村黨支部28個,中國小支部5個,鄉直機關支部11個,外出務工人員黨支部3個,總支11個,現有黨員1152人。

2011年,全鄉實現財政收入292.9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58.3%,是2007年79.9萬元的3.6倍多。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000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00%,是2007年3720萬元的5.9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80元,同比增長了13%,是2007年3112元的1.6倍。五年來,全鄉財政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有力地保證了我鄉各項事業順利進行,較好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發展。著力深化“4421”工程,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在做大做強飛楊牧業市級龍頭企業的同時,充分發揮馬宅村其響專業養殖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培育一批農業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我們牢固樹立工業強鄉理念,依託資源招商引資上項目,大力發展鄉域工業經濟。2011年招商引資簽約資金1.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6300萬元,新引進工業項目9個,投產項目9個,意向項目4個,有力地推進了全鄉工業化進程。2011年度,全鄉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6906萬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398萬元,是2007年的7.8倍。以鄉政府所在地為代表的商業、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成為全鄉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全鄉民營業戶逐年增長。農副產品集貿市場發展迅速,交易紅火,並逐步步入規範化管理軌道。

全鄉外出務工人已達1.2萬人。我們十分注重外出務工人員技能培訓,提高抵禦就業風險的能力。全鄉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外出務工人員參加培訓達3000人次。全鄉勞務經濟總值逐年提升,2011年已突破1.3億元。

我們加快了對全鄉境內四個街道的開發建設步伐,累計投資3億多元用於集鎮基礎設施建設,集鎮已成為全鄉農產品的集散地、商品物流的貿易地、餐飲娛樂服務的集中地,有效地拉動了一、二、三產業的發展。

鄉村道路建設進展迅速,農電網改造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電信事業發展較快,無線通訊信號實現了全復蓋,有線電視實現了村村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的建設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大楊鄉大楊鄉

大楊鄉地處泗縣西北部,鄉域面積9

7平方公里,距離縣城20公里.北面和東面分別與本縣的黃圩鎮和平山鎮接壤,南面與本縣的長溝鎮隔河相望,西面與靈璧縣毗鄰。大楊鄉現有

人口42015人,耕地面積76441畝,轄23個村民委員會,鄉黨委下設41個基層黨組織,其中農村黨支部23個,中國小支部6個,鄉直機關支部9個,外出務工人員黨支部2個,總支1個,現有黨員1032人,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政府堅持以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工業強鄉,三產興鄉,勞務富鄉,環境立鄉,創業富民”五大戰略,加快工業化、集鎮化、農業產業化、貿工農一體化“四化”進程,突出招商引資、集鎮建設、社會穩定三項重點工作,著力提高鄉財政和民眾兩大收入,謀跨越發展之策,走快速崛起之路,強抓機遇,埋頭苦幹,全鄉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2006年度,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8億元,較上年增長12%,實現財政收入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558元,較2005年的2172元增長17.7%以上,全鄉步入了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地理位置

大楊鄉地處安徽省泗縣西北部,鄉域面積97平方公里,距離縣城20公里.北面和東面分別與本縣的黃圩鎮和平山鎮接壤,南面與本縣的長溝鎮隔河相望,西面與靈璧縣毗鄰。大楊鄉現有人口42015人,耕地面積76441畝,轄23個村民委員會,大楊鄉黨委下設41個基層黨組織,其中農村黨支部23個,中國小支部6個,鄉直機關支部9個,外出務工人員黨支部2個,總支1個,現有黨員1032人,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政府堅持以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工業強鄉,三產興鄉,勞務富鄉,環境立鄉,創業富民”五大戰略,加快工業化、集鎮化、農業產業化、貿工農一體化“四化”進程,突出招商引資、集鎮建設、社會穩定三項重點工作,著力提高鄉財政和民眾兩大收入,謀跨越發展之策,走快速崛起之路,強抓機遇,埋頭苦幹,大楊鄉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泗縣大楊鄉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工業強鄉理念,強力推進工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推動工業經濟跨越發展。大楊鄉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私營企業新增2家,個體工商戶新增87個,使工業經濟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經濟發展

大楊鄉工業經濟發展較快,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潛力。鄉黨委、政府通

過廣泛調查研究深深體會到,大楊經濟要發展,就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為此,他們採取多種措施,以推動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大楊鄉將整體改造老(山)黃(圩)路楊集街東頭南北段,將其建成大楊鄉景觀大道——迎賓大道。現鄉政府整體出讓,搬遷至迎賓大道北端,同時將大(楊)草(溝)路以北、新鄉政府以西地塊全部規劃成工業集中區,並按照“一區三園”(民營

經濟園、返鄉創業園、招商引資工業園)的模式規劃建設,全面提升項目承載能力。四是轉變職能,完善服務。繼續按照“全精力投入、全方位招商、全過程服務”的理念,堅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建成集行政、便民、黨員、信訪、經濟為一體的“五位一體”服務中心,為全鄉黨員、民眾及外來投資者提供政策法規諮詢、相關證照辦理等一系列服務,實行項目幫助,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等制度,以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外商為大楊鄉投資興業。

行政轄區

楊集村 引 雙李村 馬宅村 繆塗村 小丁村 大萬村 大熊村 谷李村 吳集村 盧林村 三王村 三田村 張徐村 時圩村 谷盧村 趙集村 曹安村 大曹村 高集村 雙吳村 時李村 三時村 陳嚴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8974
19803
19171
家庭戶戶數 9952
家庭戶總人口(總) 38966
家庭戶男 19795
家庭戶女 19171
0-14歲(總) 11073
0-14歲男 5741
0-14歲女 5332
15-64歲(總) 24731
15-64歲男 12647
15-64歲女 12084
65歲及以上(總) 3170
65歲及以上男 1415
65歲及以上女 175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8857

發展建設

大楊鄉建設

大楊鄉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農工部、新農辦的指導下,立足實際,認真貫徹二十字方針,確定了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目的,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為突破口,以抓幹部隊伍為保障,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各項事業發展。

大楊鄉大楊鄉

雙廟村位於大楊鄉東部,轄7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648戶,2919人,耕地面積3782.2畝,果園面積714.88畝,該村主導產業是生豬養殖和豆粉加工。雙廟村生豬養殖戶429戶,養

殖10頭以上的178戶,50頭以上的43戶,生豬存欄總數4800頭,年出欄生豬10000頭。

雙廟村以農民增收為重點,抓好產業發展,生豬養殖小區建設工程,一期8戶建設8棟養殖圈舍,投資35.7萬元,生豬存欄1000頭,已陸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村內適度規模養殖戶增加到197戶,規模養殖戶增加到54戶,該村人均純收入增加342元,增幅15.6%,主導產業占人均純收入的65.6%,達到1856元。

中心文化娛樂廣場工程。村委會、廣場、健身器材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文化室、圖書室、衛生室建成已向廣大民眾開展服務。百貨超市已竣工。商業街建設工程,初步規劃13戶已建成12戶,其中10戶已投入經營,其餘1戶正在緊張施工中。道路、廣場、養殖小區兩邊栽植計畫,栽植國槐、雪松、側柏、黃楊等各種苗木2400多棵,街道兩邊住戶門前小型花園已建成。衛生改廁及沼氣池建設工程。衛生改廁初步規劃100戶,現已完成60戶,沼氣池規劃100戶,現已完成50戶。建設580米文化長廊,刷寫標語12條,繪畫20多福,建設黨風廉政牆一處,廣場設立大型噴繪三個。

行政轄村

王樂村 羅家村 大楊南村 楊善西村 楊母村 大楊西村 祥符村 北門村 蒲頭村 雙廟村 蘇章村 中巷村 大楊東村 雙新村 院子村 楊善東村 留午村 永生村 北倪村 閆家廟村 西讓村 東讓村 鹹寧村 杜村 大留村 楊漢東村 新鐵爐村 月西村 月中村 月東村 楊漢西村 紀德村 南張村 楊安村 小村 牛池村 大寨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5292
7839
7453
家庭戶戶數 3867
家庭戶總人口(總) 15118
家庭戶男 7736
家庭戶女 7382
0-14歲(總) 4146
0-14歲男 2331
0-14歲女 1815
15-64歲(總) 10061
15-64歲男 4988
15-64歲女 5073
65歲及以上(總) 1085
65歲及以上男 520
65歲及以上女 56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483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