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敗毒膠囊

大敗毒膠囊

大敗毒膠囊主要是由大黃、蒲公英、陳皮、木鱉子、白芷、天花粉、金銀花、當歸、乳香、甘草、赤芍、乾蟾、蛇蛻、全蠍、蜈蚣、芒硝等藥物組成的。主要是清血敗毒、消腫止痛。用於臟腑毒熱、血液不清引起:梅毒、血淋、白濁、尿道刺痛、大便秘結、疥瘡、癰疽瘡瘍,紅腫疼痛,現代臨床套用主要是淋病、梅毒等性病。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大敗毒膠囊大敗毒膠囊
通用名稱:大敗毒膠囊
漢語拼音:Dabaidu Jiaonang
成份:大黃 蒲公英 陳皮 木鱉子 白芷天花粉金銀花 黃柏 乳香 當歸 赤芍 甘草 蛇蛻 乾蟾 蜈蚣 全蠍 芒硝
性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黃褐色的粉末,氣腥,味苦澀。
功能主治:清血敗毒,消腫止痛。用於臟腑毒熱,血液不清引起的梅毒,血淋,白濁,尿道刺痛,大便秘結,疥瘡,癰疽瘡瘍,紅腫疼痛。
規格:每粒裝0.5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4次。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是否處方:處方
標準來源:WS3-B-2280-97

適應症

梅毒,尿道炎,便秘,疥瘡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粒,一日4次。

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

禁忌

孕婦忌服。

製法

以上十七味,除芒硝外,天花粉、白芷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餘大黃等十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第三次各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30(50℃)的清膏,將芒硝粉碎,加入清膏中,攪勻,濃縮至相對密度1.35(50℃)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混勻,乾燥,粉碎成細粉,裝入膠囊,即得。

藥理

(圖)大敗毒膠囊大敗毒膠囊

本藥所治的梅毒、淋病,多為臟腑毒熱、血熱不清,外染梅毒螺鏇體而成,《靈樞·痛疽篇》“熱盛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故治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癒合瘡瘍為法。方以金銀花,氣血毒熱兩清。蒲公英清熱解毒祛濕,大黃瀉腸中濕熱閼結之毒,芒硝助大黃促其速下,乾蟾解毒消腫,諸藥針對臟腑毒熱,去除諸症之根本,是為君藥。赤芍涼血止痛,白芷止痛排膿、使熱毒從此處透解,天花粉消腫排膿,當歸止痛活血,四藥相合,涼血排膿止痛,清除血液之濁氣,配以蜈蚣、全蠍增加解毒止痛作用,皆是臣藥。乳香可生肌去腐,木鱉子消腫攻毒療瘡,蛇蛻祛風止癢,皆為佐藥。陳皮理氣,甘草調合諸藥是為使藥,諸藥相伍共達清血敗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大敗毒膠囊曾在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做過體外抑菌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本品在體外對淋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毒理

(圖)大敗毒膠囊大敗毒膠囊

1.動物急性毒性試驗 大敗毒膠囊(總劑量124.8g/kg,相當於人體臨床用量的288倍)小鼠灌胃後未見死亡,體重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行為活動、外觀也未見異常。故認為大敗毒膠囊(124.8g/kg)灌胃小鼠後無急性毒性反應。

2.動物長期毒性試驗 以22g/kg、11g/kg大敗毒膠囊,大鼠連續灌胃1個月,相當於人體臨常用藥劑量的50、25、12.5倍。試驗結果表明,動物一般活動、精神狀態、皮毛等均未見明顯異常;外周血項、白細胞分類、肝腎功能、白/球蛋白等各項指標與給藥前比較均無明顯異常;重要臟器未見明顯的病理性改變。證明大敗毒膠囊臨床用藥具有安全性。

鑑別

(圖)大敗毒膠囊大敗毒膠囊

(1)取本品內容物約5g,加氯仿25ml,鹽酸1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置水浴上濃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對照藥材1g,加氯仿10ml,鹽酸1ml,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2)取本品內容物約1g,加甲醇5ml,超聲處理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柏對照藥材1g,加甲醇10ml,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為展開劑,展開,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黃色螢光斑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