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從游王一川文學批評講稿

大海形象與中國文學的現代性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叢書名: 京師大講堂
平裝: 37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303098828
條形碼: 9787303098828
尺寸: 23.4 x 15.4 x 2 cm
重量: 458 g

作者簡介

王一川,四川沐川人,1959年2月生。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曾赴英國牛津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訪學。近年主要研究文藝美學、中國現代文藝問題。著有《意義的瞬問生成》、《語言烏托邦》、《中國現代卡里斯馬典型》、《修辭論美學》、《中國形象詩學》、《張藝謀神話的終結》、《中國現代性體驗的發生》、《文學理論》、《文學理論講演錄》等。主編《美學與美育》、《大眾文化導論》、《批評理論與實踐教程》、《文學概論》、《大學美學》、《新編美學教程》等。

內容簡介

《大學從游王一川文學批評講稿》講述了:“人魚前導,小魚尾隨”加之“中魚感測”是為“從游式教育”。與老師從游,可以“傳道、授業、解惑”。與學長從游,“二人行,必有我師焉”。與同學從游,“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在書海從游,“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一大群“小魚”跟從“人魚”和“中魚”暢遊,娛情養性,求真、至善、臻莢,從游可覽天下人事,可養浩然正氣,可佇沛然感必。

目錄

引言:大學中的“從游”
第一章 當前文學與文學批評新趨勢
第一節 當前文學新趨勢
第二節 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的關係
第三節 批評理論及其特徵
第四節 批評理論模式
第五節 認識批評理論的意義
第二章 興辭批評
第一節 文學批評的突圍
第二節 從感興批評到興辭批評
第三節 興辭批評及其特色
第四節 興辭批評的運用
第三章 興辭批評個案分析
第一節 分析于堅的《一枚穿過天空的釘子
第二節 符號矩陣中的《祝福》
第三節 《北方的河》與雙重文本性
第四節 《頑主》與語言性存在
第四章 傷痕文學的三種體驗類型
第一節 傷痕文學及其體驗類型
第二節 驚羨型文本
第三節 感憤型文本
第四節 回瞥型文本
第五節 傷痕文學評價
第五章 大海形象與中國文學的現代性
第一節 中西文學中的大海形象
第二節 大海在現代中國的發生
第三節 從大海回到海
第六章 雙重文本間的現代原憂:
第一節 革命加戀愛文本
第二節 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原型——原憂
第三節 沈之菲與現代原憂
第四節 雙重文本性
第七章 從雙輪革命到獨輪鏇轉
第一節 第五代的雙輪革命
第二節 雙輪革命與獨輪鏇轉之間
第三節 文藝學及相關問題討論
第四節 大學的“從游式”教育
第八章 中國現代性體驗與現代文學
第一節 中國現代性體驗及其基調_
第二節 現代性體驗類型:
第三節 從現代性體驗看現代文學
第四節 關於現代性體驗與問學之道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