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鵝指名亞種

科名(拉): 科名(中): 屬名(中):

類 別: 動物
種名(中): 大天鵝(指名亞種)
綱 名: 鳥綱
英文名: Whooper Swan
科名(拉): Anatidae
別 名: 黃嘴天鵝
科名(中): 鴨科
保護級別: 二級
屬名(拉): Cygnus
中國特有: 否
屬名(中): 天鵝屬
種名(拉): cygnus cygnus
簡介:
觀賞、肉可食、羽用
特徵描述:別名黃嘴天鵝、鵠、咳聲天鵝。大型游禽,全長約140厘米。全身羽毛潔白,頸長而彎曲。眼先至嘴基淡黃色,上嘴黃色可達鼻孔,嘴尖及下嘴黑色。腳黑色。5-6月間繁殖,每窩產卵4-6枚,孵卵期35-40天。棲息在大型湖泊、池塘、水庫地帶,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水生昆蟲和軟體動物。
分布範圍:國內分布在新疆、東北、河北、內蒙、甘肅、華北至長江流域、四川等地。
保護等級:二級易危。
大天鵝或被分為兩個亞種,即分布於歐亞大陸的指名亞種和分布於北美的北美亞種後者或另立為喇叭天鵝,目前分類上仍有分歧。全身羽毛雪白,嘴端、跗跖與蹼為黑色,最顯著的特徵是嘴的基部黃斑較大一直延伸至鼻孔之下,約占嘴峰長度的二分之一,是黃斑最大的一種,虹膜略褐色,雌雄不易區分,幼鳥和一齡亞成體體羽灰白,嘴灰色和粉紅色,比喇叭天鵝略小,但明顯大於小天鵝。
大天鵝的地理分布:
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包括:冰島、挪威、瑞芬蘭、愛沙尼亞、拉托維亞,俄羅斯由西向東一直到白領海峽,中國的北部和東北部也有繁殖,冬季向南分布到英倫三島及北歐各國,中亞各國、還有日本、朝鮮和中國,最遠抵非洲西北,北美也有少量的越冬個體。
大天鵝的棲息地:
廣泛分布於泰加林和樺木林帶附近的沼澤低地、河流的三角洲、山間積水盆地中,喜歡在水草茂密的淺水湖泊和流動緩慢的河流中活動。植被有蘆葦、苔草,多種沉水和浮水的藻類等。成鳥主要採食水生植物的根莖種子綠葉,如早熟禾、苔草、馬尾草、眼子菜,及其他藻類,冬季也在農田中尋找餘下的穀類、蘿蔔、土豆、、甜菜和冬麥苗,夏季幼鳥更喜歡吃動物性的食物。非繁殖季節匯集成百隻的大群,但仍保持家庭間的聯繫,小群間有一定的距離,夏季只有亞成體或老弱個體積聚在一起換羽和覓食,3—4月和9—10月是遷徙季節,多以小群遷徙,越冬地與繁殖地最長的距離3000公里,一般在1000—1500公里。
整個歐亞大陸分為4個遷徙群:冰島—英倫三島;烏拉爾山以西—西歐群,烏拉爾山以東—黑海、裏海群;俄羅斯遠東—東亞群等。春季遷徙有兩個高峰期,前一高峰期多為繁殖對,急於回到北方繁殖區,遷飛速度快,後一高峰期數量大(占70%--80%),移動速度慢,多為非繁殖群,到達北方的時間幾乎晚半個月到一個月。
大天鵝性成熟年齡4~5年,在冰島約7年,春季遷徙時就開始交配,在水中交配,到達繁殖地後很快占居領地準備繁殖,1—3周后築巢產卵,巢位於小島或草墩上,巢大而深凹,在冰島和俄羅斯產卵期5~6月,窩卵數3—9枚,通常5—6枚,卵殼白色,雌性擔任孵化,每晝夜累積臥巢時間為20~22個小時,覓食和晾卵2~5次,雄性擔任警戒出沒於巢區周圍,孵化期31天左右,在冰島幼鳥的生長速度很快(60天),因為夏季的白晝,覓食時間長,再加上動物性食源充足,幼鳥一直與父母在一起一直到第二個繁殖季節開始。
全世界約有40--50萬隻大天鵝,西伯利亞31.6萬,俄羅斯遠東2.2萬,冰島1.7萬,西北歐2.5萬。
嘯聲天鵝和喇叭天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