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夜關門根

大夜關門根

大夜關門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多脈葉羊蹄甲Bauhinia pernervosa L. Chen的根。分布於貴州、雲南。具有止血,鎮咳,補腎攝精之功效。常用於崩漏,咳嗽,遺精,滑精,遺尿。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辛、酸,微苦,性溫。

歸經

歸心、肺、腎經。

功效

止血,鎮咳,補腎攝精。

主治

用於崩漏,咳嗽,遺精,滑精,遺尿。

相關配伍

1、治血崩:大夜關門根30g。煎甜酒水服。

2、治咳嗽:大夜關門根15g。煎水服。

3、治遺精、滑精:大夜關門根、陽雀花根各15g。煎水服或燉肉吃。

4、治遺尿:大夜關門根30g。切細,裝於豬尿泡內燉吃。(1-4方出自《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多脈葉羊蹄甲:又名顯脈羊蹄甲、關門草、羊蹄風、豬腰藤。藤本;小枝近無毛,卷鬚1或2個。單葉互生;葉柄長2.5-4cm,疏被硬毛;葉革質,近圓形,長8-11cm,寬8-12cm,先端2淺裂,裂至葉片的1/7-1/5,先端圓形,基部心形,葉脈9-11條,下面沿脈處被紅棕色柔毛。傘房花序頂生,長8-14cm;總花梗和花梗有紅棕色柔毛;萼管長,無毛,長2-2.5cm,裂片長橢圓形;花瓣白色帶紅,匙形或近圓形,長約11mm,寬10mm,外面沿中線有一縱列柔毛,邊緣皺波狀;能育雄蕊3,不育雄蕊7;子房有短柄;柱頭頭狀。莢果扁,長達22cm,寬4-5cm,有細的網脈,無毛。種子30多顆。花期6-7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路旁和山溝林中。分布於貴州、雲南。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補腎氣,提神,止血,鎮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