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銅綠山古礦遺址

大冶市銅綠山古礦遺址

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將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舉行“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國之最)”授牌儀式,授予銅綠山古銅礦為“持續生產時間最長的古銅礦”。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位於大冶市金湖街辦,距大冶城西3公里,遺址保護區範圍東至三里七湖西岸,西至金湖街辦銅山村,北至長流港南側,南至銅綠山礦的鐵路線,面積約為555.7公頃。

遺址介紹

據介紹,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於1973年被發現,1974—1985年考古工作者對該遺址進行了11年的考古發掘,已知這是一處以採礦遺址和冶煉遺址為核心的古代礦冶遺址,采冶年代始於商代,經西周、春秋戰國延續至漢代,持續時間長達一千餘年。它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古礦遺址中時代久遠、持續生產時間最長的一處古銅礦遺址。

國務院於1982年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3月20日和2012年10月22日兩次將其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2001年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2012年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被列入“十二五”時期全國150處重要大遺址之一;2015年,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發掘項目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6年10月12日大冶市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為核心的銅綠山大遺址公園規劃,大冶市與鄂西北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協定,聯合進軍銅綠山,將打造一個穿越3000年的古建博物館群。打造銅綠山大遺址公園,總投資達100億元以上。一張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為核心的銅綠山大遺址公園發展大幕,徐徐拉開。

這裡,將是一個與眾不同的青銅文化“大觀園”。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將投資2億元,建設一個新博物館。新館依山而建,6個分館逐級而上,與老館對接,涵蓋採礦、選礦、冶煉、墓葬等環節,遊客將來一次全過程的礦冶之旅。在青銅小鎮上,將按照歷史順序,融入大冶各時代典型的建構築物,市民可以看到復原的古代青山場院、昌化院、草王嘴城等古城。同時建設礦石展覽館、古玩市場、青銅產品製作交易中心、影視基地,讓遊客還可以親身體驗青銅的鑄造、冶煉等。而在古建基地,將打造一個穿越3000年的古建博物館群。而同時,將沿長流港兩側打造生態景觀濕地公園,打造長流港觀光帶,形成一主(核)兩翼一帶格局。 “大冶將大力發展新業態,推進養生養老游、生態山水游、工業研學游、鄉村休閒遊、歷史文化游,將生態文化旅遊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大冶市委書記李修武說,在歷史文化游產業鏈中,大冶將以銅綠山青銅小鎮為代表,以青銅文化、紅色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充分挖掘大冶悠久文化底蘊,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遊精品。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這個“國寶”,將插上生態文化旅遊的翅膀,實現大冶人追蹤自己銅綠山大觀園夢華麗蛻變。

據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管委會主任馮海潮介紹,青銅健康文化旅遊創新城項目,涵蓋三里七湖片區、銅綠山片區和勁牌生態園。“我們是其中一部分,該規劃還在編制中,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是這個大規劃中的一項。”根據規劃,將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為核心,在周邊地區打造青銅小鎮和古建基地,同時沿長流港,打造長流港觀光帶,形成一主(核)兩翼一帶格局。“3至5年後,我們這裡將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和格局迎接遊客的到來。”據銅綠山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初步規劃,整個片區將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為核心,在周邊地區打造青銅小鎮和古建基地,同時沿長流港,打造長流港觀光帶,形成一主(核)兩翼一帶格局。

這是2016年2月7日,華井柯莊家人齊聚祖堂歡度除夕亱。我就把大冶市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為核心的銅綠山大遺址公園規劃信息,如何拿出大冶人自己的智謀,實現大冶人追蹤自己銅綠山大觀園夢構想。與眾不同的青銅文化“大觀園”。在青銅小鎮上,將按照歷史順序,融入大冶各時代典型的建構築物,打造一個穿越時代的古建居住群。推進養生養老游、生態山水游、鄉村休閒遊、歷史文化游,將生態文化旅遊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在歷史文化游產業鏈中,大冶將以銅綠山青銅小鎮為代表,以青銅文化、紅色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充分挖掘大冶悠久文化底蘊,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遊精品。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這個“國寶”,將插上生態文化旅遊的翅膀,實現大冶人追蹤自己銅綠山大觀園夢。將通過各種銅綠山考古遺址公園建立人與遺址、自然資源之間的互動關係,通過各種“體驗”,向人們闡釋遺址的意義,建立人與遺址之間的時光通道,使人們能夠像閱讀自身時代一樣,來領會礦冶文化和青銅文化的內涵和意義。通過一宵演講,我就拿出重修祖堂計畫,將重修祖堂演變成春秋柯山文化中心方案,經過充分討論商定。建設為活躍村文化生活、莊園文化,傳承優秀家族文化,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培育新型大家庭,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春秋柯山文化中心的建成,將使我村整體形象得以提升,將成為宣傳先進文化、培育新型農民、創建和諧社會的主陣地;農民“求知、求富、求樂”的精神家園。同時,圓了大冶市歷史文化旅遊產業鏈中的銅綠山大觀園夢。

大冶市銅綠山古礦遺址 大冶市銅綠山古礦遺址

歷史沿革

這個銅綠山大觀園夢的話題,從1973年10月20日曾被評為上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中國歷史博物館收到大冶縣銅綠山礦革命委員會寫來的一封信,還寄來了一件古代銅斧說起。

經通史部考古、徵集組鑑定,推測銅綠山可能是一處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型礦冶遺址。

1973年,聯合調查組調查所得:銅綠山礦的採礦、冶銅時間也可能早於春秋。

1980年6月2日,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夏鼐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召開的中國古代青銅器學術會上宣讀的《銅綠山古銅礦的發掘》一文引起世界學術界震動。

從1974年開始至1985年7月,國家、省、市考古工作者配合礦山生產,重點發掘了古代採礦井巷400餘個,發掘十餘座西周早期煉銅豎爐(殘)。

1982年2月23日,國務院公布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12月,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落成並對外開放。這是我國繼半坡遺址、秦始皇兵馬俑遺址之後的中國第三座歷史遺址博物館。

1991年8月20日,國務院關於湖北省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保護方案的批覆國函〔1991〕49號,文物保護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古銅礦遺址的保護,儘快解決古銅礦遺址文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古銅礦遺址保護費用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其中,陡邊坡加固維護及坑采後膠結充填等礦山建設所需費用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負責;古銅礦遺址的正常保護及長期保護所需經費由文物保護部門負責。

1994年國家文物局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列入申報《世界遺產預備清單》,並通報世界遺產中心備案。這是國家文物局第一次主動將一處文化遺址列入世界遺產預備清單,在我國遺產申報工作中是極為少見的。

時隔6年再進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明明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何故在2006年被撤下?時隔6年,今年為何能再次進入預備名單?

據了解,2006年,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世界遺產預備清單資格被江西銅嶺古銅礦遺址所取代,退出預備清單,這不是遺址本身價值的問題,而是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周邊環境惡化導致的。

當時,遺址周邊五小企業較多,由於長期不合理開採和亂采濫挖,遺址所在的銅綠山地質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2006年,這一國寶級活化石,突然出現錯位、下沉和開裂的險情,遺址面臨滑坡、垮塌的危險。2007年6月,古銅礦遺址博物館因險情而閉館,停止對外開放。

2006年12月,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從候選了10年的《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中撤了下來。

但這並不意味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不可以申報世界遺產,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的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唯一性以及知名度不是哪一個遺址可以替代的。

2009年11月,黃石市正式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管理權移交給大冶市。

2009年12月,銅綠山銅鐵礦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六大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工程之一,其規模全國排名第二、湖北省排名第一。通過加固穩定露采邊坡,充填採空區,保護了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和礦區周邊居民安全。通過平整復綠排土場,治理恢復青山河區域壓覆破壞土地資源及植被。  2010年初,大冶先後啟動了銅綠山地區地質環境治理、古銅礦遺址博物館修繕等工程。

2010年,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先後三次來黃實地調研工業遺產保護工作,在2011年全國“兩會”上,由單霽翔牽頭,宋祖英、賈平凹等政協委員聯手提交了“關於設立黃石國家工業遺產保護片區的提案”。

2013-12-18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大冶銅綠山考古遺址公園正式獲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年代早、延續時間長、規模最大、技術體系最為完整的古代礦冶遺址,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揭示了中國青銅文化的起源。作為直觀的、形象的實物遺存,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是進行民族優良文化傳統教育的良好教材。

“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旨在妥善解決城市建設和文物保護和諧相處、解決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和諧共贏的文化遺產保護新課題。”對於大冶市的文化旅遊產業來說,將是一個全所未有的大機遇,對於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也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根據《湖北省大冶市銅綠山——三里七湖概念總體規劃》,銅綠山片區計畫占地5.6平方公里,預計投入資金1.05億元,建設30000平方米的青銅文化廣場,投入資金約2億元,建設總建築面積達12000平方米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新館。

銅綠山考古遺址公園將通過各種“體驗”設計,建立人與遺址、自然資源之間的互動關係,通過各種“體驗”,向人們闡釋遺址的意義,建立人與遺址之間的時光通道,使人們能夠像閱讀自身時代一樣,來領會礦冶文化和青銅文化的內涵和意義。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將投資2億元,建設一個新博物館。新館依山而建,6個分館逐級而上,與老館對接,涵蓋採礦、選礦、冶煉、墓葬等環節,遊客將來一次全過程的礦冶之旅。在青銅小鎮上,市民可以看到復原的古代青山場院、昌化院、草王嘴城等古城。同時建設礦石展覽館、古玩市場、青銅產品製作交易中心。而在古建基地,將打造一個穿越3000年的古建博物館群。同時,將沿長流港兩側打造生態景觀濕地公園,預計年遊客量突破200萬人次,年創產值200億元。

2012年11月17日,在國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黃石礦冶工業遺產首次出現其中,也是此次名單中唯一的一個工業遺產,它為下一步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打下了基礎。

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將再次迎來她的春天。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拿到申遺“入場券”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一個舉世矚目的“國寶”。然而,這個國寶,在發展中所釋放出來的潛力,卻遠比不上其他同級別的遺址。秦始皇兵馬俑等一些遺址,每年帶來的是千萬遊客和背後涌動的旅遊經濟。

如何打造和呵護國寶,大冶人拿出了自己的智謀。2016年8月25日至26日,大冶市委召開五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大冶市提出,保全湖生態新區、勁牌生態園、銅綠山大遺址公園建設將快速推進,“一區兩園”生態旅遊格局中,銅綠山,成為重要的一環。

區域範圍

近幾百年來,銅鞮雜虜寇長城,綠水回通宛轉橋。柯如青銅根如石,山水何曾稱人意。我生長在銅綠山南邊小村,幼小時上山尋銅綠石。經歷了疊翠高山變深淵,綠松山坡變黃岩的歷程。現在是仁醫退隱回故里,回憶江南山何在,尋山圖說銅綠山。2013年11月18日,在大冶市政協的牆上看到幅“銅綠山” 原貌山圖。後經大冶市政協領導尋圖來源,在政協文史辦找到了一本《圖說銅綠山》圖集。反覆閱讀細心研磨,我的家在哪?柯家山堡在哪?又查電子圖定位,找到了桃花村、銅山村、石花村、泉塘村。原來桃花村(柯家渡)與我的村(華井柯莊)近在尺咫。我的村有數百年古井、有數百年泉溏、有數百年的古樟樹、有數百年古楓樹、更有有數百年煉銅渣包、還有數百年人文歷史。

大冶市銅綠山古礦遺址 大冶市銅綠山古礦遺址

這些往亊讓我夢裡尋源,山有源水有源,人有祖宗之根源。據清同治六年《大冶縣誌》記載:“銅綠山(銅綠柯山:實為柯姓環繞,東北有柯家渡、嶺莊柯、許咀柯、胡莊,南有金湖華井柯莊、金湖銅綠山柯莊,西有金湖銅山村柯莊、金湖柏樹咀柯莊等。也就是說,銅綠山四周均為柯氏村莊所環繞,柯氏人口約萬餘。如今柯氏企業家們從銅綠柯山採礦練就一身本領,培養一代又一代企業家,擴展到華夏大地採金挖銀,香火相傳。)在縣西馬叫堡,距城五里,山頂高平,巨石對峙,每驟雨過時,有銅綠如雪花小豆點綴土石之上,故名”。“綿延數嶂,土色紫赤,或雲古出銅之所。”這就是今日世界第九大奇蹟——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該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揭示了中國青銅文化的獨立起源,為研究我國礦冶技術發展史提供了一大批實物資料。對展示我國燦爛的青銅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生態價值

青銅文化是我們村特點象徵,尤其是早在春秋時期就落業此地。我們系桃花村柯氏支系。很多村文化史、族文化史、家庭文化史急需挖掘研究。柯氏族人更是以勤奮耐勞為著名,開山掘金,譜寫了春秋柯山文化詩篇。歷史名人較多。文史資料較多。

春秋柯山文化中心將使我村整體形象得以提升,將成為“求知、求富、求樂”的精神家園。為了配合國家“建設幸福村居,打造美麗鄉村”,將我莊建成最佳宜居鄉村,全面促進鄉村經濟,田園觀光,生態旅遊等多項工作發展,為了打造我們共同的“華井柯莊夢”我們要有祖先那種肚能撐船,胸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想我先祖,開疆劈土,看我祖堂,臨巍峨匡廬,各個時代,人才輩出.像那長江之水滾滾長流.前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人文財富,為中國乃之世界作出過傑出的貢獻,今人類以上太空,勿吾族宗親要與時俱進.奮發向上,自強不熄,後德永載.族支發旺,國之騰飛.我們要同脈同心同發奮,念祖念宗念先賢。祖堂世代映後輩,繼往開來速新篇,上告慰我先祖,下警示我子孫。本固忠相裕後光前俎豆千年繩祖武;枝榮大冶承恩享蔭春秋一夢到柯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