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葉蘆薈

多葉蘆薈

多葉蘆薈(學名:Aloe polyphylla Pillans),又名螺旋蘆薈、女王蘆薈,是賴索托德拉肯斯堡山脈特有的一種蘆薈。 多葉蘆薈植株多單生。葉片互生,近三角形,成螺旋狀排列。葉片綠色至黃綠色。花紅色,花柄有分枝。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無莖多漿植物,每株獨立單生;植株直徑達90厘米,高達30厘米。

葉呈蓮座狀螺旋形排列,翠綠色至灰綠色,肉質柔軟,多汁肥厚。葉基部寬闊,葉尖尖銳,黑色,葉緣有不規則鋸齒。當植株開始產生螺旋狀態時其直徑至少需要達到20厘米的寬度;葉片最初形成螺旋時共有5排,每排約15-30片葉,成型後每株130-150枚葉片;螺旋有時為順時針,有時為逆時針。

花莖高60厘米,花紅色至肉粉紅色,有時呈黃色;頭狀花序分支狀,每條分支末端開一花,花朵緊湊;花期春季至初夏。

生長環境

多葉蘆薈 多葉蘆薈

該種生長於海拔為2000-2500米高的草原地帶,有時會存在於更高海拔的地區。由於高山區域氣候寒冷,因此多葉蘆薈通常都會長在山坡朝東的一面,這樣在的冬季植株也能夠受到儘可能多的日照。該種可以承受冬季的降雪。

多葉蘆薈為保存良好的排水,在自然情況下其一般紮根於處在陡峭坡壁的鬆散玄武岩裂縫中。在該種的原產地賴索托,多葉蘆薈種群常常位於霧帶和雲帶的濕潤山地處。雖然其需要排水較好的土壤,但也需要潮濕的環境。在賴索托霧帶、雲帶的高層山地,夏季會有不間斷的水流供給該種。且高海拔地區的降雨量也偏大,濕潤涼爽,非常適合多葉蘆薈的生存。

產地分布

多葉蘆薈只分布在南非海拔2,000米潮濕高原草地中,常年被雲霧遮覆蓋的地方。

保護現狀

多葉蘆薈被盜採,水情的變化和過度放牧是該物種數量降低的原因。

多葉蘆薈雖然被指是瀕危物種,但卻沒有被列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內。不過,它們也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保護。

栽培技術

多葉蘆薈不能進行無性繁殖,只能通過播種種植,植株開花後可以進行自花受粉,但不能確定得到的種子是否具有活性。
冷濕層理處理可以解除胚胎的休眠,過氧化氫、酒精、鹽酸、氫氧化鈉可以增加內種皮的透氣性,但是不增加發芽率,赤霉酸浸泡後不會增加發芽率。

病蟲防治

蘆薈常見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葉枯病、白絹病及細菌性病害。在病害未發生前,或已發病的植株去除帶病部位後,將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銅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於蘆薈葉面,可有效預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病害治療。病害發生後,用內吸傳導的治療劑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鏈黴素、農用鏈黴素、春雷黴素、井岡黴素等直接施用,能殺死蘆薈體內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多葉蘆薈容易受到鐮刀菌冠腐病的危害,而這種病菌主要是在種植過程中,根部沒有獲得充足氧氣的情況下導致,所以栽培上本種適合大顆粒粗石做上層植料,並且配合多菌靈控制病害。

主要價值

多葉蘆薈的觀賞價值極高,通常只能通過播種和人工干預破壞生長點獲得種苗。所以多葉蘆薈種子的價格也是幾乎所有植物中最昂貴的之一,因為不常開花且開花沒有合適的機會和授粉也很難結子,因此其單粒種子價格甚至超過10歐元的記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