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爾・海蘭察

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多拉爾・海蘭察作為清軍先鋒率部進入緬甸作戰。 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農曆7月,乾隆大帝賜多拉爾・海蘭察宴。 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農曆2月,多拉爾・海蘭察由領侍衛大臣升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多拉爾・海蘭察:(公元?~1793年待考),鄂溫克族;滿洲鑲黃旗人,索倫多拉爾氏,世居黑龍江布特哈阿倫河。著名清朝將領、大臣。多拉爾・海蘭察為將勇敢善戰。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隨軍入準噶爾,平定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因功升任頭等侍衛大臣。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多拉爾・海蘭察作為清軍先鋒率部進入緬甸作戰。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再度出師,屢建戰功。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多拉爾・海蘭察率部鎮壓大小金川(今四川大、小金川流域)割據勢力,平小金川。又從福康安平定大金川。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甘肅、青海回族、撒拉族發動起義,多拉爾・海蘭察隨軍前往鎮壓。至清乾隆末年,台灣爆發林爽文起義。清廷派福康安進兵台灣,多拉爾・海蘭察在福康安帳下任參贊大臣。在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多拉爾・海蘭察擊潰起義軍,俘獲義軍首領林爽文,解往北京。另一起義領袖莊大田亦被多拉爾・海蘭察俘殺。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廓爾喀(今尼泊爾)侵擾西藏,多拉爾・海蘭察率部進入日喀則。次年,多拉爾・海蘭察隨福康安入藏,擊敗廓爾喀兵,迫使廓爾喀請和。因此,多拉爾・海蘭察深得福康安賞識,福康安屢任大帥,均以多拉爾・海蘭察為參贊大臣。後多拉爾・海蘭察封爵至一等超勇公。鄂溫克族人至今流傳有這么一句話,“清朝的武是鄂溫克人.文是達斡爾人”。海蘭察就是清盛世時期鄂溫克族的著名將領,杜拉爾哈拉。“海蘭察”的意思是“海拉爾的森林”,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有一年,大清朝曾派出欽差大臣趕赴海拉爾地區視察。有一天夜間該大臣帶領手下巡視時,忽然傳來了嬰兒響亮的啼哭聲,他們認為不遠處一定有新生命降生了,於是巡聲找去。可是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在森林中走了很久,仍然沒有看到住戶,而嬰兒的啼哭聲卻還在繼續著。這一奇怪的現象令他們非常驚詫,大臣下令繼續尋找,就這樣,他們在林子裡大約走出了三、四里的路程,才終於發現一所亮著燈光的木屋,而那個奇怪嬰兒的啼哭聲也正是從這個小木屋裡傳出來的。出於好奇,欽差大臣拜訪了這戶人家,發現是一位鄂溫克婦女剛剛生下來一個男嬰。這個小傢伙除了皮膚黝黑和大嗓門以外,和普通的嬰兒並沒有什麼區別。嬰兒的父母對突然拜訪的朝廷貴客非常尊重,希望他們能給孩子起一個名字,大臣認為這個孩子的哭聲居然會傳出三、四里地,肯定將來會有不平凡的經歷,再加上他們是在海拉爾的森林中找到了這個神奇的孩子,遂為之取名“海蘭察”,意思就是“海拉爾的森林”。這個新生的小傢伙就是多拉爾・海蘭察。多拉爾・海蘭察從小為人放牧、趕車。在海拉爾一家商號當牧工時,起初主人對他很不信任,時常監視他,有一天主人見到一隻黑熊睡在他牧放的畜群旁邊,非常奇怪,聯想起自從多拉爾・海蘭察來當牧工,牲畜從無丟失,就覺得這一定是個不平凡的人,從此刮目相看。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多拉爾・海蘭察作為一名馬甲從征準噶爾,開始為維護滿清王朝的統一,反對外國殖民者侵略我國邊疆進行了不懈的鬥爭。清朝康熙年間,準噶爾蒙古部上層貴族噶爾丹等勾結沙俄侵略者在青海、西藏等地製造分裂、多次發動叛亂,嚴重影響著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清朝廷多次派兵加以鎮壓,這場戰爭也一直延續到乾隆帝執政時期,而多拉爾・海蘭察正是在清乾隆年間的公元1755~1758年參加了平滅準噶爾叛亂的戰鬥,並屢建奇功。其中多拉爾・海蘭察以少勝多,獨自擒獲敵將巴雅爾的故事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據說,當時多拉爾・海蘭察正在山中砍木時與巴雅爾不期而遇,他隨即掄斧上馬與之展開大戰。巴雅爾不是多拉爾・海蘭察的對手,幾十個回合下來,巴雅爾體力漸漸不支,隨時有被砍於馬下的危險,為了保全生命,巴雅爾被迫下馬歸降,並割下一角衣襟給多拉爾・海蘭察作為憑證。戰爭結束以後,全軍將士論功行賞,很多人都說巴雅爾是自己擒獲的,並為此爭執不休,而多拉爾・海蘭察卻什麼都沒說。由於爭執不下,上級便下令讓巴雅爾自己到軍營里去認,結果他認出多拉爾・海蘭察來。那些高級將領很不服氣,紛紛讓多拉爾・海蘭察拿出證據來,於是多拉爾・海蘭察把巴雅爾割下的那一角衣襟拿了出來,眾人皆啞口無言。“是金子總會發光”,經過這件事以後,多拉爾・海蘭察的勇猛無敵以及謙遜正直的人品得到了上級的賞識,他不僅得到了獎賞,還很快就被提升為頭等侍衛。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在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割據勢力的戰役中,由於多拉爾・海蘭察帶領鄂溫克士兵攻取險阻碉卡,奮力超眾,升為協領,乾隆大帝賞他銀三百兩。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多拉爾・海蘭察督率官兵去台灣作戰,鼓勇直進,三日破鹿耳港。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農曆7月,乾隆大帝賜多拉爾・海蘭察宴。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農曆2月,多拉爾・海蘭察由領侍衛大臣升為正白旗蒙古都統。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廓爾喀人侵入西藏,應班禪、達賴喇嘛的請求,多拉爾・海蘭察奉命率領鄂溫克勁旅由青海進藏征剿侵略者。第二年(公元1792年)農曆5月,多拉爾・海蘭察把入侵的廓爾喀軍隊全部逐出國境,廓爾喀王認罪乞和,立誓以後永不侵犯邊境。乾隆大帝又一次嘉獎了海蘭察,並在同年農曆9月將多拉爾・海蘭察由二等公爵,晉升為一等公爵。可惜從西藏得勝回京後,多拉爾・海蘭察因南征北戰身上多處受傷,不久便病故在家中。當時清軍的將領如在家中病故,一般不能入昭忠祠,但乾隆大帝“念伊軍營效力多年,身曾受傷”,格外加恩,特使多拉爾・海蘭察入昭忠祠,以都統銜的待遇為他舉行葬禮。據歷史記載,多拉爾・海蘭察在清軍中武功卓絕,曾四次被列入滿清紫光閣御功臣的繪像之列,在台灣和黑龍江都曾專為他修過祠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