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黃縣

外黃縣

外黃縣,古代縣名。春秋時為宋國黃邑。秦朝於外黃邑置縣,治所在今河南民權縣西北內黃集。 秦末農民起義,項羽、劉邦自雍丘還攻外黃,即此。西漢時,陳留郡都尉治此。北魏廢。隋復置。唐貞觀元年(632年)廢縣。 外黃縣有名人張耳,家於外黃縣,曾任外黃縣令,漢高帝五年薨,謚曰景王,稱趙景王。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外黃縣治河南商丘市民權縣西北內黃集。

歷史沿革

春秋,置黃邑,屬宋國。《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季年,敗宋師於黃。《杜注》黃,宋邑,東留外黃縣東有黃城。《史記魏世家》“齊擊魏,委令太子申為上將軍,過外黃。"

秦朝實行郡縣制,在外黃設定外黃縣。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西北內黃集。

秦末農民起義,項羽、劉邦自雍丘還攻外黃,即此。

西漢時,仍置外黃縣,設陳留郡都尉治此。

北魏廢縣。

隋復置縣。

唐貞觀元年(632年)廢。

歷史名人

張耳(?-前202),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人,家在外黃縣(今河南商丘民權縣西北)。 秦末漢初人物,曾參加秦末農民起義軍,後成為劉邦部屬,被加封為趙王。

張耳年少時,曾為魏國公子無忌(信陵君)座上常客。張耳曾經亡命游外黃(今商丘民權縣),當地有位富家女喪夫,她父親的門客就建議她:“想要找一位好丈夫,就跟著張耳吧。”於是這個女子就嫁給了張耳,並且給予張耳大力資助。張耳因此得以招致四方食客,成為魏國外黃縣縣令。

魏國滅亡後,張耳家住外黃縣,劉邦為平民百姓時,曾多次到外黃縣看望張耳,相處達數月之久。 秦國滅魏國數年後,秦始皇聽說張耳和他的朋友陳餘是魏國名士,懸賞千金捉拿張耳,五百金捉拿陳餘。於是張耳、陳餘更名改姓逃亡到了陳縣(今河南淮陽縣)。

張耳死後被上諡號為景王,他的兒子張敖嗣立為王,並娶了劉邦的長女魯元公主,成為漢高祖的駙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