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設

外設

外部設備簡稱“外設”,是指連在計算機主機以外的硬體設備。對數據和信息起著傳輸、轉送和存儲的作用,是計算機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計算機套用的迅速普及以及網路化、信息化套用的日益廣泛,使市場對計算機外部設備的需求不斷增長,從而拉動了我國計算機外部設備產業的形成和快速發展。如今,有些產品已形成了規模化生產並占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預計未來幾年,我國計算機外部設備產業將在研發自主核心技術、培育自有品牌、提高產品性價比、擴大生產規模、增加行業套用解決方案等方面不斷進步,並有望在某些產品領域與國際品牌展開競爭。

基本信息

分類

由於外部設備種類繁多,有的設備兼有多種功能,到目前為止,很難對外部設備作出準確的分類。按照功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輸入設備、顯示設備、列印設備、外部存儲器和網路設備五大類。

外設外設

輸入設備

輸入設備(Input Device )是人或外部與計算機進行互動的一種裝置,用於把原始數據和處理這些數據的程式輸入到計算機中。現在的計算機能夠接收各種各樣的數據,既可以是數值型的數據,也可以是各種非數值型的數據,如圖形、圖像、聲音等都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輸入設備輸入到計算機中,進行存儲、處理和輸出。

外設外設

顯示設備

在計算機輸出設備中顯示設備相當於我們的眼睛,我們要了解操作是否正確,結果是什麼,通常都通過顯示設備來觀察。目前計算機顯示設備主要有CRT顯示器、LCD顯示、等離子顯示器和投影機。而用於微型計算機中的主要是CRT顯示器和LCD顯示器。

外設外設

列印設備

印表機(printer)是計算機的輸出設備之一,將計算機的運算結果或中間結果以人所能識別的數字、字母、符號和圖形等,依照規定的格式印在紙上的設備。印表機的種類很多,按列印元件對紙是否有擊打動作,分擊打式印表機與非擊打式印表機;按列印字元結構,分全形字印表機和點陣字元印表機;按一行字在紙上形成的方式,分串式印表機與行式印表機;按所採用的技術,分柱形、球形、噴墨式、熱敏式、雷射式、靜電式、磁式、發光二極體式等印表機。衡量印表機好壞的指標有三項:列印解析度,列印速度和噪聲。

外設外設

外部存儲器

外部存儲器是用來存儲計算機中不直接與運算器發生聯繫的那些指令和數據等信息的設備。它最初主要用來擴充計算機記憶體的容量,但隨著計算機體系結構的變化,後來成為在線上定時、分時系統的隨機存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軟體和數據等信息大都存放在高速外存中。

外存能長期保存信息,並且不依賴於電來保存信息。但是由機械部件帶動,其速度與記憶體相比就顯得慢很多。外存儲器不直接與運算器和控制器交換信息,而是在處理機控制下,通過外部控制部件把所需的數據和程式隨時送到記憶體儲器,並把運算過程中的結果存儲起來。這樣就解決了速度和容量、造價之間的矛盾。

外設外設

網路設備

為了高速、準確地進行信息傳送,達到資源共享,提高計算機的利用率,往往把許多計算機系統通過專門的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成計算機網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路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網路控制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計算機與計算機、工作站與伺服器進行連線時,除了使用連線介質外,還需要網路傳輸介質互聯設備、網路物理層互聯設備、數據鏈路層互聯設備、網路層互聯設備和套用層互聯設備等五類中介設備。

套用

外部設備的作用是為主機提供需要處理的信息並把處理的結果以人們可以識別的形式輸出,同時為主機提供足夠大的外部存儲空間。外部設備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作用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外部設備是人機對話的傳遞工具

人們在操作計算機時必須藉助外設輸送程式和數據;獲取計算機處理結果必須藉助外設送回信息;了解計算機運行狀態必須通過外設傳達參數。所以外部設備是人機對話的傳遞工具。

2.外部設備是信息轉換工具

人們與計算機打交道所使用的信息形式是圖形、文字、聲音、圖像。但計算機只能運行二進制數據,因此,外部設備必須將本身的信息形式變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數據,才能夠進行加工、處理。所以外部設備是將一種數據形式轉換成為另一種數據形式的信息轉換工具。

3.外部設備是程式和數據的駐存地

計算機要對浩瀚的信息進行管理和組織,就必須由外存儲器設備來裝載程式和數據,如資料庫、程式庫等,供計算機隨時讀寫。因此,外部設備具有保存、承載程式和數據的功用。

發展趨勢

今後幾年,計算機外部設備產品的發展趨勢是集成化網路化無線化智慧型化、人性化以及健康環保和綠色節能。

融合性

現在,“融合”已經成為IT領域的時髦用語。包括產業融合、技術融合、產品融合乃至市場渠道融合在內的融合從膚淺走向深入,並同時帶動了相關套用和相關產業之間的融合。而計算機外部設備的融合將是一個最典型、最完整的融合發展史。

1.外設與計算機產業的融合

產業融合已是全球性的發展趨勢。外設產業在很大程度上要與計算機協作存在,甚至在某些渠道融合和服務上需要與計算機捆綁進行。如果一個廠商,能夠既在計算機市場中穩居有利位置,又能在外設市場中搶得先機,自然會取得天時、地利、人和得機遇。例如,聯想集團計算機和外設產業的結合有可能為企業創造了更大的發展機遇。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以期融合IBM成熟的品牌和渠道走向國際市場。

2.外設與計算機產品的融合

計算機與內置硬碟的融合使計算機從一個簡單的計算工具,變成了大容量的存儲工具;計算機與CD-ROM、DVD-ROM、CD-RW、DVD-RW等光存儲設備融合,不僅提高了計算機的數據存儲和傳輸能力,也使計算機成為一個數據和多媒體製作及存儲中心;各種形式的快閃記憶體卡和讀卡器的介入,又拉開了計算機與消費電子產品融合的序幕;而音效卡的出現和顯示器性能的提高又使計算機 開始了多媒體功能的融合;乙太網卡、Modem等網路設備的內置和集成,使計算機逐步具備了網路通信能力;隨著無線網路功能的融入,計算機的網路通信功能也日趨完善。

攜帶型計算機對移動性和便攜性的需求使它們顯示出更前衛的融合能力:從顯示器到鍵盤、滑鼠與主機的融合;從音頻系統內置到無線網路功能的內置,等等。

3.多功能技術的融合

多功能和擴展性如今已成為用戶衡量外設產品的新指標。用戶越來越希望一個外設產品能夠融合多種功能,使用戶在最小的空間內實現最多的辦公,並且希望自己購買的產品能夠快速、方便地升級。印表機是多功能技術融合的典型代表:從最初的黑白列印到彩色列印、到集成網路列印功能,再到後來的集成掃描、複印和傳真功能。而無論是針式印表機、噴墨印表機還是雷射印表機,都走過了從黑白到彩色的技術融合過程。目前有些印表機已開始融合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高速處理器和大容量記憶體乃至硬碟都已經套用到印表機產品中;RIP、加密列印、內置Web網頁、IPP等功能的融合,使印表機的獨立工作能力大大提高;網路通信和計算能力的融入使印表機成為網路中獨立的信息輸出設備。

彩色噴墨多功能一體機、彩色雷射多功能一體機和數碼複合機堪稱外設技術領域融合成功的一個典範。從低端的個人辦公到企業和集團辦公,多功能一體機和數碼複合機都深受歡迎,並顯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同樣的融合趨勢在諸如顯示器和投影機產品中也已經出現,網路連線、存儲卡讀取、電視接收等多種功能都開始融入這些顯示產品中。甚至大螢幕電視產品中也融入了列印功能。

此外,數碼攝像機和數位技術、NAND和NOR快閃記憶體技術也都呈現出技術融合的趨勢。

預計未來的外設產品將實現列印輸出、圖像輸入、顯示輸出功能的集成,並且智慧型化水平和獨立性越來越高,具備相當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信息輸入輸出中心。

4.市場渠道融合

市場渠道融合已開始衝擊傳統的分銷渠道。外設與計算機、外設與OA、外設與家電、彩色噴墨印表機與數位相機、家庭和SOHO用戶與行業高端用戶……銷售渠道的融合已引起外設企業的廣泛關注。例如,計算機與印表機捆綁銷售;彩噴與數碼DC渠道銷售;施樂OA渠道與富士IT渠道的融合;聯想外設入圍銀行、電子政務等金融、政府高端套用領域等等。

滲透性

發揮在IT技術和信息產業中的強大滲透作用,以小帶大、以點帶面,不斷向其它相關技術和高端套用領域滲透,促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挖掘現有企業潛力,加速傳統工業的改造。例如聯想外設已由單一的雷射印表機一項業務滲透到了包括雷射印表機、多功能一體機以及投影機在內的多項業務領域。

網路化

數位化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和通訊設備基本實現了網路化,自然催生了用戶對外設產品網路化的需求。目前具備網路接入能力的網路印表機、網路存儲器、數位相機等外設已經出現。未來趨勢是所有的外設產品都將具備網路接入功能。

網路化的外設產品是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因而會導致網路外設產品的安裝、調試和日常維護比較複雜。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易用性、連線的方便性以及資源的透明性和獲取資源的便利性。

無線化

筆記本電腦的普及發展,使用戶對移動辦公甚至移動商務的需求呈趨勢性發展,從而對外設產品提出了無線化的挑戰。採用無線區域網路技術的外設產品將是其重要的發展方向。短距離通信的藍牙技術已成為當前無線外設的主流技術。藍牙無線滑鼠和鍵盤是出現最早、最多的無線外設產品,優派和飛利浦的無線智慧型顯示器也已推向市場。此外,聯想外設在其投影儀、雷射印表機、終端設備中採用了關聯技術,實現與其它相關設備的互通和互聯。無線區域網路技術則是關聯技術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智慧型化

智慧型化也是用戶對外設的最高期待。如映美LED高速智慧型商用彩色印表機、惠普智慧型彩色商務印表機,微軟的智慧型顯示器。此外,智慧型化數碼照片印表機、智慧型化鍵盤、智慧型化存儲卡等也都問世。

集成多種高新技術

計算機外部設備是集機、光、電、磁學技術和微精密機加工為一體的高技術產品, 是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的產業。其設計和製造難度很大, 產品更新換代將非常迅速。

維修方法

在外部設備日益增多的今天,學習外部設備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掌握硬體的維護與維修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對外部設備故障的維修需要先對故障做出正確的診斷,診斷故障需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

1診斷外部設備故障的步驟

1.由外到內

檢測硬體故障時,應從表面查起,先檢查電腦的外部部件:開關、插頭、插座、接線等是否沒連線或鬆動;外部故障排除後,再檢查內部,同樣按照從外到內的步驟,先觀察灰塵是否嚴重、有無燒焦的氣味等,然後再檢查是否接觸良好、元器件是否有燒壞。

2.先電源後負載

電腦硬體故障中電源出現故障的可能性很常見,檢查時從電腦的外部電源到內部電源。檢查電壓的穩定性、保險絲等;如果電源沒有問題,可以檢查電腦系統的各部件及外設。

3.先外設再主機

檢測故障時,可以先去掉所有的外設,再進行檢查;如果沒問題,則說明故障出在外設上;反之,則說明故障出在主機上。

4.先靜態後動態

當確定了是主機的問題後,可以打開機箱進行檢查。先在不加電的情況(即靜態)下觀察或用工具進行測試,然後再接通電源,根據電腦螢幕的提示進行檢查。

5.先共性後局部

電腦中的某個部件如果出現故障,會影響其他部分的工作,而且涉及面很廣,比如主機板出現故障,則其他板卡都不能正常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要先檢查是否為主機板故障,再檢查其他板卡的局部性故障。

2外部設備的維修方法

1.清潔法

當判斷電腦出現硬體故障時先進行清潔,可以用毛刷輕輕刷去灰塵,清潔完畢後再進行下一步檢查。另外,一些插卡或晶片插腳處常因為灰塵等原因會造成引腳氧化,致使接觸不良,導致故障的發生。這時可以將板卡取下來,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層附著的物質,再重新插好後開機檢查能否排除故障。

2.觀察法

用手摸、眼看、鼻聞、耳聽等方法做故障的初步輔助檢查。首先可以觀察板卡的插頭、插座是否有歪斜、鬆動的現象,表面是否燒焦等;然後可以聽電源風扇、軟/硬碟讀寫時設備的聲音是否正常。及時發現故障並採取措施解決,防止故障擴大。

發生主機、板卡燒焦的問題時會發出難聞的味道,對發現故障和確定短路很有幫助,還可以用手輕輕按壓晶片,檢查是否鬆動或接觸不良。在系統運行時用手觸摸CPU、顯示器、硬碟等設備的外殼,如果十分燙手,則可能此設備被損壞。

3.代替法

在計算機故障檢修中代替法是非常有效、簡單實用的檢修方法。將同規格同功能沒有故障的板卡相互交換,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判斷故障所在。如顯示器出現亂碼,可用沒有故障的顯示卡來替換,如果交換後故障現象消失,則說明換下的那塊顯示卡是有問題的。

4.測量法

測量法是分析、判斷儀器設備故障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利用萬用表、示波器等測量工具測量所需的電阻、電流、電壓及波形等數據,從中找到故障的部位。按測量的特徵參量不同,又可分為電阻測量法、電流測量法、電壓測量法和波形測量法等。

5.比較法

同時運行相同的沒有故障的電腦,執行相同的操作時,根據不同反應可以初步判斷故障的部位,也可以用正確的參數和有故障的電腦的波形、電壓以及電阻值進行比較,根據邏輯電路圖逐級測量,分析並確定故障的位置。

本章小結

外部設備是計算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計算機套用的日益普及,外部設備的套用越來越廣泛,對計算機外部設備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都促使了外部設備朝著產品系列化、體積微型化、技術綜合化、多功能一體化、工作智慧型化等方向發展,在將來的計算機系統中外部設備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大。通過本章的學習,我們要掌握外部設備的分類、套用、發展趨勢和一般維修方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