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華人中文

其實讓孩子講中文,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從我們父母角度來說,覺得用中文和孩子交談方便。 於此同時,她們在家有時也喜歡用英文回答我們的中文問題了。 與此同時,我想方設法增加孩子們學中文興趣,讓她們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註冊外資中文。

外籍華人學中文不難,一位加拿大籍華人描述:我的兩個女兒都是除濕機在加拿大出生的,現在一個13歲,一個8歲。她們從小跟著我們說中文,到了學齡時,把她們送去教育局中文學校,每周上課兩個半小時。她們不僅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年年捧回好幾個獎盃(學業優良獎,認字獎,朗誦獎等等)。和我們也都是用中文對話,周圍很多朋友都很驚嘆她們出生在加拿大,卻能講著這么地道的中文,甚至連我們的一些方言土語都會,問我她們怎么學的? 其實讓孩子講中文,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從我們父母角度來說,覺得用中文和孩子交談方便。她們也都是兩歲多就開始上學前教育班,接受正規的加拿大英文教育,英文也就逐漸成為她們生活中主要的交流工具。於此同時,她們在家有時也喜歡用英文回答我們的中文問題了。想想這也可以理解,和我們講中文比講英文順口一樣,她們講英文翻譯公司更順口些。 讓孩子認識到為何要學中文 近幾年,全球掀起了學中文熱。我就想,兩個孩子雖然在中文學校成績都很好,但是不可局限於那裡,至少還是應該讓她們在家全部用中文和我們交流。大道理我沒給她們講,估計她們也聽不懂,就是聽懂了,她們也會覺得那些很遙遠,不會有太大作用。我也沒有說我不懂英文,請跟我講中文。因為那不是事實,孩子們幾乎天天都能聽到我用英文和別人交談,不能撒這個謊。 我就給她們舉身邊的實例:首先說我自己,我們一個香港來的朋友,幾年前和大陸一家公司合作一個生意,由於他們只會粵語,不會國語,於是找到我幫他們翻譯公司介紹和產品介紹等相關資料。後來也先後有幾腫瘤個香港來的家庭請我去教他們子女國語。 20年前我出國時絕對沒想到自己的中文還能在國外有什麼用武之地,真是應了那句“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如今我也可以利用自己中文的長處來幫助別人做事情了。另外,孩子們的小提琴老師和繪畫老師都是精通英語,粵語和國語的,她們不僅和我交談時用國語,她們也都是用國語教我的兩個孩子。 我以此告訴兩個孩子: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別的族裔的語言咱學不了,學好了中文,將來自己生存的空間就大了,選擇面就更廣闊了,說不定將來你們在哪個節骨眼兒就能用到中文,甚至靠中文吃飯呢。
尤其是有一次我去銀行辦理RRSP的事情,正好學校是PA Day,不上學,我就北京翻譯公司帶著她倆一起去的。銀行接待我的工作人員在向我詳細介紹各個不同投資項目後,為了保證我能完全明白,特意又找來一位會講國語的同事來用中文和我又交談了一遍。這些身邊活生生的實例,再加上耳聞目睹我們這裡華人與日俱增,足以使她們心服口服,充分認識到學中文的必要性。後來我家先生還跟孩子們說了一段令我佩服的話:“你們學校老師用英文問你們問題,你們用什麼語言回答?”“英文!”“法語老師用法語問問題,你們用什麼語言回答?”“法語!”“我們在家用中文問你們問題,應該用什麼語言回答?”“中文!” 與此同時,我想方設法增加孩子們學中文興趣,讓她們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註冊外資中文。 兩個孩子喜歡歌舞,我把她們送到華人開辦的音樂學校的合唱團和音樂劇組,周末在那裡學習英文歌舞,也學中國歌舞。春節期間,還有中國的國慶節,她們也隨團一起外出表演。假期,我把以前在國內流行的中文歌曲在卡拉OK上找出來,教她們唱。 每逢中國傳統節日,都按照相關風俗去過,而且把來歷講給孩子。像春節,中秋節這樣的大型節日,華人社區都有活動,我們都帶她們前去參加。其它的像臘八節喝臘八粥,立冬吃餃子等等這樣的節日我也不錯過。而且我特意在過濾器這個節日來臨前幾個星期不吃這個食品,為的是在那天引起她們更大的注意力和興趣。 後來,每當月曆翻到新的一頁,她們就興致勃勃的查看這個月有什麼節日,問我那一天應該怎么過,吃什麼?有的我也不知道,就帶著她們一起到網上查找。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她們對中文的興趣。 外出度假回來,我們在一起談論各自感興趣的地方,有時我故意說一些不起眼兒的事情,博得孩子們的反對,和我辯論。這中間,她們肯定有不會講的詞句,不要打斷她們,等她們中文加英文的講完了,再把光碟刻錄她們不會的詞句用中文告訴她們。這個時候,她們學的可快了,勁頭兒特足。 而且有時她們見我在電腦上用中文寫文章,也模仿著在自己的電腦上寫遊記,雖然錯字很多,但沒關係,要是一下子什麼都會了,就不是孩子,不是學生了,要咱們家長也沒用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