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鼐日記

夏鼐日記

《夏鼐日記》是201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鼐。《夏鼐日記》(套裝共10冊)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2017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認識夏鼐——以夏鼐日記為中心》,細述了夏鼐這位對於中國考古學而言稱得上“學神”或“巨人”的大師的一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夏鼐日記夏鼐日記

《夏鼐日記》詳細地記錄了這位學術大師早年刻苦鑽研、勤奮成長的經歷。就讀清華大學時期,他師從陳寅恪、錢穆、雷海宗、蔣廷黻等名師,與吳晗、錢鍾書等被譽為清華園的幾大才子,先治中國近代外交史,後轉中國近代經濟史,在史學領域已經嶄露頭角。留學英國期間,他得到埃及考古學泰斗皮得里等名師的器重,奮力學習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提出獨到的見解;系統進行古埃及串珠的斷代研究,作出在該課題的研究中至今無人超越的突出貢獻,成為中國第一位卓有貢獻的埃及考古學家。日記對當年的學習情況,乃至每天閱讀的書刊(讀什麼書,多少頁,幾天讀完、總計多少頁),考試和作業的題目,論文的寫作過程,都記載得相當詳細。

他閱讀的範圍十分廣泛廣,數量多,古今中外,方方面面,從人文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學識淵博絕非偶然。他不僅注重實際,而且注重理論。早在學生時代就閱讀過《資本論》、《反杜林論》、《共產黨宣言》,以及普列漢諾夫、河上肇等人的著作。後來又注意閱讀西方社會學、人類學、考古學不同流派的代表性著作,以及各種相關學科的重要論著。他本人的具體學術研究,便具有學識淵博、視野廣闊、治學謹嚴的特點,對於中國史前考古學、中國歷史考古學,以及中國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的考古學研究,都曾作過深入的研究,作出許多開拓性的卓越貢獻。

作者簡介

夏鼐,字作銘,浙江溫州人。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1935年至1939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考古學院,後獲博士學位。1941年回國後,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等職。1950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等職。

1982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考古所名譽所長。又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國家文物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榮獲英國學術院、美國全國科學院等外國最高學術機構授予的通訊院士(外籍院士)榮譽稱號。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選為第二至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是新中國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導者和組織者,對中國考古學的全面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圖書目錄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出版說明

《夏鼐日記》整理說明

夏鼐先生傳略

編輯凡例

卷一

家世與少年時代

上海的三年(1927——1930)

1930年日記片斷

1931笠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補錄

卷二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卷三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卷四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卷五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卷六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卷七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卷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