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皋墓

此後幾千年中,雁翎關附近的崤山地區又發生過數次有名的戰爭,其中秦晉崤之戰和赤眉軍崤底大戰最為有名。 公元27年,東漢大將鄧禹、馮異部在雁翎關附近的回溪阪被赤眉軍打敗,死傷3000餘人。 馮令軍士著赤眉軍服,黃昏伏兵突襲,在雁翎關以東兩公里處的崤底將赤眉軍打敗,赤眉軍損失8萬餘人。

夏侯皋墓位於雁翎關口和雁翎關村中間的山巒上。墓呈圓丘狀,高1.5米、長30米。墓旁數株櫟樹蒼勁挺拔,灰黑色龜裂的樹枝好似長長的手臂直指遠方,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敘說著歷史的風煙。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曰:“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說的就是此地。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鼎同志都曾親臨此處考察。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的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侯皋是夏朝的第十五代君王。那時,部落間戰爭頻繁。據《陝縣縣誌》記載,夏侯皋是在率部同敵對部落作戰中殞命而葬於此地的。此後幾千年中,雁翎關附近的崤山地區又發生過數次有名的戰爭,其中秦晉崤之戰和赤眉軍崤底大戰最為有名。公元前627年5月,秦穆公稱霸心切,不顧老臣蹇叔和百里奚的極力勸阻,派大將孟明視、白丙乙、西乞術率精兵3000餘人和300輛戰車伐鄭。在進入滑國地域(今偃師東)時,遇到做販牛生意的鄭國人弦高。弦高為了救國,將牛獻給秦軍,假說鄭國已知訊息,有了準備,使秦軍放棄伐鄭,而順手滅了滑國。因滑國是晉國的東南邊邑,受晉保護,秦滅滑,引起晉襄公的不滿。晉派大將先軫率兵兩萬餘人伏擊秦軍於雁翎關東南地區,秦全軍覆沒,秦國將領孟明視、白丙乙、西乞術成了晉國俘虜。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赤眉軍轉戰陝縣。公元27年,東漢大將鄧禹、馮異部在雁翎關附近的回溪阪被赤眉軍打敗,死傷3000餘人。鄧禹逃到宜陽,馮異帶殘部落荒回營,收散兵萬餘人,再與赤眉軍會戰。馮令軍士著赤眉軍服,黃昏伏兵突襲,在雁翎關以東兩公里處的崤底將赤眉軍打敗,赤眉軍損失8萬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