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眉茶

壽眉茶

壽眉茶,有時稱作貢眉茶,乃以菜茶有性群體茶樹芽葉製成的白茶。用茶芽葉製成的毛茶稱為“小白”,以區別於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樹芽葉製成的“大白”毛茶。菜茶茶芽曾用以製造白毫銀針,其後改用大白制白毫銀針和白牡丹,而小白則用以製造貢眉。一般以貢眉表示上品,質量優於壽眉,近年則一般只稱貢眉茶,而不再有壽眉茶的商品出口。

基本信息

簡介

壽眉茶,有時稱作貢眉茶,乃以菜茶有性群體茶樹芽葉製成的白茶。用茶芽葉製成的毛茶稱為“小白”,以區別於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樹芽葉製成的“大白”毛茶。菜茶茶芽曾用以製造白毫銀針,其後改用大白制白毫銀針和白牡丹,而小白則用以製造貢眉。一般以貢眉表示上品,質量優於壽眉,近年則一般只稱貢眉茶,而不再有壽眉茶的商品出口。

產地

貢眉主產區在福建建陽縣。建甌、浦城等縣也有生產,產量占白茶總產量一半以上。製造貢眉原料採摘標準為一芽二葉至一芽二、三葉。要求含有嫩芽、壯芽。初精製工藝與白牡丹基本相同。

特徵

優質貢盾毫心顯而多,色澤翠綠,湯色橙黃或深黃,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張主脈迎光透視呈紅色,味醇爽,香鮮純。其採摘標南山壽眉準為一芽二葉至一芽二、三葉,要求含有白毫。優質壽眉色澤翠綠,湯色橙黃。

採制技術

山壽眉產於江蘇省溧陽縣李家園茶場。1985年開始創製,1986年通過技術鑑定,1989年在西安農牧漁業部召開的名茶評比會上榮獲全國名茶稱號。

李家園茶場地處江蘇、安徽二省交界的山區,這裡山勢不高,丘巒起伏,林木翠竹,鬱鬱蔥蔥,溪流縱橫,空氣濕潤,土壤肥沃,是茶樹生長的理想之地。

南山眉茶的採制技術特點是:嫩采精揀,工藝不繁,技術精湛,連續操作,一氣呵成。主要工藝分攤放、殺青、搓條顯毫、煇鍋四道工序。清明至穀雨前是壽眉茶採摘的黃金季節。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芽長1.5~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特級乾茶需采6萬個左右芽葉。採回的芽葉必須經過精揀細剔,達到嫩、勻、淨的目的。揀剔後的芽葉放置在竹匾上攤放2~4小時後再行炒制。

殺青

在鍋徑60厘米的遠紅外線平鍋內進行。鍋溫120~140℃,投葉量300~400克,採用抖、翻、理手勢,將茶葉殺透殺勻。當葉質柔軟、色澤轉暗即進入搓條顯毫工序。

搓條顯毫

是壽眉茶成形的關鍵工序。通過搓條,達到失水搓緊成條、顯毫的目的。鍋溫70~80℃,採用抖、理、搓、抓手法,先理直茶條,再用雙手掌合攏搓條。理、搓、抖、抓各種手法靈活掌握,變換進行。用力程度掌握輕、重、輕的原則,即含水量高或低時,動作應輕,避免茶葉結塊和斷碎。當茶條圓而略扁,茸毫顯露,乾度達七成乾左右,降低鍋溫至50~60℃,轉入煇鍋工序。

煇鍋

目的是進一步理條整形,達到定形、足乾的要求。採用慢速翻炒的手法,促使水分蒸發、理順茶條,固定形狀。炒至茸毫披露,鍋溫略升10℃左右。當發出持久的清香,捻茶即成粉末,含水量約6%以下時,起鍋攤涼貯藏。全程歷時35~40分鐘。

品質特點

南山壽眉茶的品質特點是,緊圓略扁、勻整,形似扁眉,披毫,色澤翠綠,香高清鮮,滋味醇厚爽口,湯色綠而清澈,葉底嫩勻明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