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侗民族建築文化

壯侗民族建築文化

壯侗民族建築文化,圖書。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圖書信息

作 者:覃彩鑾,黃恩厚,韋熙強, 李桐 著
出 版 社:廣西民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12-1
版 次:1
頁 數:351
字 數:770000
印刷時間:2006-12-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536352308
包 裝:精裝

內容簡介

為了全面揭示壯侗民族傳統建築的風貌、成就與風格特徵,揭示其產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面貌,為南寧市城市規劃與建設中體現出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提供翔實的基礎資料和理論依據,由南寧市人民政府資助,由南寧市規劃管理局和廣西壯學學會組織20多位民族學、建築學、考古學、民俗學、歷史學的專家學者組成的《壯侗民族建築文化》考察與研究課題組,歷經近3個月的實地調查,穿越廣西和雲南20多個市縣,對壯、侗、毛南、漢等民族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乾欄建築、鼓樓、風雨橋、廟宇、寶塔、書院及其他附屬建築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測繪和拍攝,而後進行了近4年的深入研究,由覃彩鑾、黃恩厚、韋熙強、李桐著的共25萬字、400多幅各類建築圖片的大型彩版《壯侗民族建築文化》一書終於2007年作為《壯學叢書》系列,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採用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建築學、環境工程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從多維的視野,對壯侗民族以乾欄民居建築為代表、以鼓樓、風雨橋為特色的傳統建築及其文化面貌進行了整體性、多層面和多維度的研究,揭示其產生的自然生態環境、生產方式、文化心理和社會人文環境;利用相關的考古資料、民族學資料和文獻資料,從歷史的縱向上揭示壯侗民族以離地而居的乾欄式建築、鼓樓和風雨橋為代表的傳統建築及其文化的產生、發展、演變的過程及其成因;從橫向上闡明壯侗民族聚落的形成、分布規律、建築結構及建築裝飾的豐富多樣性與鮮明的風格特徵;深入揭示了壯侗民族村落分布及建築結構中所寓含的合理性及科學因素;全面論述了壯侗語諸民族與瑤、苗、漢等民族建築文化的相互交流與互動;從立體層面上系統揭示了壯侗民族傳統建築的物質性、行為性和觀念性文化的豐富獨特的內涵與特徵;闡明了壯侗民族建築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多姿多彩的建築文化的重要地位,系統揭示了壯侗民族所創造的獨具特色、形式多樣的建築文化為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璀璨多姿的建築文化做出的傑出貢獻;論述了在現代化進程中重視和加強對民族傳統建築優秀文化的繼承、弘揚、保護以及在當代城鎮化建設吸收和套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書共收錄實地調查測繪的各種代表性的建築結構圖和各種類型建築體、構件或建築裝飾的珍貴照片,是一部圖文並茂、資料豐富翔實、論述全面深入,具有理論闡述與實證分析、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巨觀研究與個案剖析、資料性與學術性相結合的大型民族建築文化的研究著作,是迄今出版的內容最為豐富、資料最為豐富、研究最為全面深入的壯侗民族建築及其文化的一部專著,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學術和套用價值,既可為民族學、建築學界進一步開展對民族建築及其文化的研究的提供重要的借鑑與參考,更可為城鎮規劃與建設部門以及廣大建築設計師在規劃與設計實踐中吸收地方民族建築文化元素、走地方民族特色發展之路提供豐富翔實的基礎資料。

目錄

《壯學叢書》總序
汲取民族傳統建築精華 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再現民族個性與風采
多維視野中的壯侗民族建築文化——代前言
第一章 緒言——關於壯侗民族建築文化的闡釋
第一節 本研究課題的緣起
第二節 關於建築文化的界定
第三節 對於壯侗民族建築文化的理解
第四節 壯侗民族建築文化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對壯侗民族建築文化研究的意義
第二章 奇山秀水甌駱地——駱越故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第一節 自然條件的多樣性
第二節 民族構成的複雜性
第三節 歷史發展的特殊性
第四節 文化特質的多態性
第五節 稻作農業的穩定性
第三章 從原始空間到人為空間的超越——壯侗民族先民實現的一次歷史性超越
第一節 兩種原始的居住形態
第二節 壯侗民族地區早期建築遺存的發現
第三節 壯族《麽經》、《嘹歌》中關於造屋的記述
第四節 壯侗民族地區乾欄式建築的產生、發展與演變
第四章 大自然的造化與人的創造偉力——別具特色的乾欄建築模式的形成
第一節 “乾欄”簡說
第二節 乾欄建築模式的形成
第三節 壯侗民族聚落的類型
第四節 壯侗民族地區乾欄的分布
第五節 乾欄的營造工藝及其儀式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乾欄建築形式——壯侗民族乾欄建築實錄
第六章 社會的發展與建築類型的多樣化——建築類型的單一到豐富多樣化
第七章 建築的簡約樸實到錦上添花——壯侗民族建築的裝飾形式及內涵
第八章 建築文化閃爍的科學之光——壯侗民族乾欄式建築中的合理、科學因素
第九章 建築文化顯現的民族特色——壯侗民族傳統建築的風格與特徵
第十章 構築心靈上的安全防護體系——壯侗民族居住中的宗教信仰
第十一章 各民族建築文化的交流與互動——壯侗民族建築文化與其他民族建築文化的關係
第十二章 歷史的成就與現代化發展——壯侗民族傳統建築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
第十三章 民族文化的重塑及其價值的回歸——廣西民族文化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的吸收與運用
第十四章 附 錄——銅鼓、壯錦及花山崖壁畫圖案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