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熊

壞熊,滕州地區方言。形容一個人道德敗壞,品質惡劣。一般指不是正人君子,是老百姓最憎恨喝唾棄的人物。又指在行為上的動機非常壞,不得人心。

壞熊

滕州地區方言
huai xong
形容一個人道德敗壞,品質惡劣。一般指不是正人君子,是老百姓最憎恨喝唾棄的人物。又指在行為上的動機非常壞,不得人心。

熊族是同性戀社群的一個次文化。熊是指一群擁有粗短或者厚實身材的男同性戀,西方的熊通常會有很多的體毛和鬍鬚。熊通常會表現出非常明顯的陽剛氣息。許多熊族會刻意將自己置身於一個充滿陽剛形象的環境中,因此可能會迴避和那些表現出陰柔氣質的男性產生互動。

定義

關於熊的界定是有許多爭議的。有些人認為任何自我認同為熊族的人就是熊,而有些人則認為一個人必須擁有某些生理上的特徵,比如粗短的身材、胸毛和鬍鬚,才能算是熊。許多熊族會對此產生一些焦慮,因為過重/肥胖而又缺少這些生理特徵的男同性戀,雖然會傾向自我認同為熊,但事實上他們會被同性戀社群稱作「」(英語:chub)。在西方社會裡,一個熊如果看上另外一隻熊,並且想要表現出肢體誘惑時,他們會發出低吼聲(「Grrrr!」或「Woof」)。
熊族的英文表達方式比較簡單,即為:Bear。

起源

“ 熊族運動”起源於美國八十年代中期,是針對當時同志主流文化的反動。那時期,同志主流文化風起雲湧,人人趕流行將身體雕塑成健身房的產品,成為男性的典型美標準。即男色A片中修長、乾淨的男子,一頭茂盛、有型有款的髮式。胸背部、腿都是光溜溜的,只有一小撮修剪利落的陰毛。如果有人胸膛或背部的瞞毛未淨,以及身上出現顯著的日曬痕跡或腰間有贅肉,一概會因為邋遢被男同志看低。但熊族主張全然不同的外表:毛茸茸、體重超重(這點是最基本條件)。有些人認為主流的男同性戀文化太著重於沒有必要的身材標準上(瘦、沒有體毛和年輕),因此便創造出了這個族群。然而同樣地,也有許多熊族社群內外的人批評熊族,說他們將一些不符合他們所謂“真男人”標準的人排除在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