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曲鰻

特徵:壁曲鰻是一種中小型魚類。 壁曲鰻5-6千尾/kg、平均體長5.75cm,平均體重0.4g。 定殖和來源:壁曲鰻原產于海中,溯河到淡水裡生長,後回到海中產卵。

Anguilla japonica
俗名:風鰻 英文名:walless eel
分類:硬骨魚綱(Osteichthyes)、鰻鱺目、鰻鱺科(Anguillidae)、鰻鱺屬(Anguilla)
特徵:壁曲鰻是一種中小型魚類。體長300-450毫米,體重在250-500克。最大個體體長可達1.3米。體細長,前部近圓筒形,後部側扁,頭尖,吻部平扁,眼位於頭的前部,口大,兩頜及犁骨均具細齒,鰓孔在胸鰭基部的前方。鱗小,埋於皮下,體上多粘液。背鰭、臀鰭長而低,均與尾鰭相連,無腹鰭。體上部黑綠色,腹部灰白色。是一種高級食用魚類,肉質細嫩、味美,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豐富。
壁曲鰻5-6千尾/kg、平均體長5.75cm,平均體重0.4g。體背部灰黑色至黃褐色, 腹面白色,無任何斑紋。壁曲鰻的白仔出現於3月下旬至4月底,一般都在我國沿海及鹹淡水交匯處捕獲。日本鰻尾端有黑環,體細長,眼、口小,吻端較尖,吻端至肛門間矩約占體長的39%,肛門至尾鰭的末端間矩約占體長的61%,主上鄂骨上有一縱行凹溝,軀幹為體長的26.9%。
分布: 壁曲鰻在大西洋西部的馬里亞那群島附近產卵。廣布於日本北海道至菲律賓間的西太平洋水域,主要分布在越南、菲律賓、台灣、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北部一些地區除外)。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進壁曲鰻苗,發展壁曲鰻的養殖。
定殖和來源:壁曲鰻原產于海中,溯河到淡水裡生長,後回到海中產卵。壁曲鰻一生洄游的路途長達數千公里,在南部海域出生的幼體魚苗會因北赤道海流飄到西方,然後隨著黑潮北上,歷經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再游到日本、台灣、中國大陸等東亞海岸。洄游期間內,壁曲鰻會從幼體魚苗變成幼鰻。壁曲鰻的繁殖期在秋冬之際,是一種降海洄游之魚類,以底棲動物、小魚、小蝦、蚯蚓、水生昆蟲和蟹、甲殼動物為食,偶爾亦見其攝食高等水生植物之碎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