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陽減陰求長生

增陽減陰求長生

《增陽減陰求長生是》是2009年7月1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精誠。 全書共分六章,介紹了虛症增陽、實症減陰的道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談用增強陽氣來激活人體巨大自愈潛能的養生書,介紹了虛症增陽、實症減陰的道理。針對老百姓常見的各種慢性疾病,書中都給出了使用五臟原穴和每月對應的經絡、獨特的中成藥、飲食來增加陽氣、祛除病邪的綜合治療方案,讓您全家老小都神足氣旺、福運長久。

本書為您獻上:

一、來自《靈樞》中的十二道扶陽秘法,讓您一年四季中的每一個月身體都陽氣十足。

二、五臟原穴減陰法。根據身體的外在症狀表現,判斷五臟的病邪,用原穴對五臟進行根本性的調理。

三、行善保陽法。讓您心裡時時充滿愉悅、自在的的感覺。

四、反觀反聞保陽法。讓您不用出家就能享受到佛、道兩家中的強身健體之術。

五、20道飲食、中成藥與人體特效經絡穴位組合而成的扶陽祛邪養生方案,保您和全家老小小平平安安。

·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損耗陽氣。從小孩到老人就是陽氣衰減的過程,所以我們養生的原則就是保陽氣。孩子要想強壯必須養陽氣的生和長,中年和老年人要想沒病就要養陽氣的收和藏。

· 人體的陽氣充足,則人體的自我修復和自愈功能就會自己啟動,成為人體自身的防毒軟體和防火牆,這樣,既可以解決身體本身的各種問題,又同時可以防禦各種病毒的入侵。

· 道教講:人有一分陽氣則不死,人有一分陰氣則不仙。當人體陽氣充滿到極致。就能成仙。

· 記住,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明白:我不是一個人,我的健康是親人和朋友們的願望,我愛他們,就無權揮霍。其實,養生是為全家人著想的一種行為,千萬不要以為養生只是為了個人。要知道,養好了自己的身體,才有能力保證全家人的幸福。

·很多高血壓患者都受夠了長期吃藥的痛苦,說到吃藥就頭疼。我建議他們去藥店買川芎和吳茱萸各30克,打成細末,混合,每次取5克左右,填在肚臍里,用麝香壯骨膏固定好。結果很多人發現,這個辦法竟比什麼降壓藥都靈,而且還感覺腿腳有勁,頭腦清爽。

·養生之道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條,叫“以人補人”,就是說要利用別人的場來調整我自己的生命狀態。當然,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自己也要培護自己的陽氣,以健康的身心去面對他人,使同樣有著健康身心的人樂意親近我們。

圖書目錄

序言 從“虧生”到“全生”的自救之路

第一章 要想不生病,一定要增陽減陰

人增一分陽氣就多一分壽命

虛症要增陽,實症要減陰

不聽古人言,吃虧在眼前

如何増陽減陰不生病

大多數人活著都是虧生

第二章 四季增陽減陰法

春季增陽減陰法

夏季增陽減陰法

秋季增陽減陰法

冬季增陽減陰法

第三章 五臟增陽減陰法(上)

原穴護駕,人心不虛

不把肝臟的陽氣養足,你活著就沒勁

眼睛沒神咋辦

睡覺也要“和於術數”

把腎養好了,人看起來特別明亮

很多人活了半輩子都不懂如何過性生活

第四章 五臟增陽減陰法(下)

為什麼要好好管理我們的腰腹部

揉帶脈才是最好、最快的養脾和減肥真法

麝過深山草木香,靈丹敷臍人清涼

要想脾胃好,爬山少不了

大便通暢就是福

好漢經不起三瀉

養好肺,人才有魄力

別小看白芥子敷腳心這一招,把肺和腎都補好了

“撥雲見日”潤肺法

第五章 食物增陽減陰大法

主食是人間最好的補品

神清氣爽的根本是保胃氣

取類比象,處處都有有養陽的大藥

好醫生肯定是個好廚子

肥胖的人需要使勁減陰

不瘦也不俗的道理

頭為巔頂,巔頂之上,惟風可到

多吃水果會傷身

第六章 全家都健康的真諦

法於陰陽,夫妻才會幸福

只有身體好,您才配做全家人的頂樑柱

讓老人健康長壽,您才有福報

孩子不生病,全家每天都高興

趕在中風的前面下手

人無癖不可養生,人無痴不可養生

把陽氣往下引,就可練就長生不老身

人老了,也可以陽氣十足

千金難買老來安

善用你的手,因為它可以通靈

養生從養腳開始

像孩子那樣去生活,你就能返老還童

世間本無病,庸人自擾之

女性要對任脈充滿感恩之心

女性從小到老都應該備受呵護

奶水是媽媽的血變成的

葫蘆是吊大的,孩子是病大的

不要把孩子“照顧”病了

會用風穴,您的孩子就不用打針吃藥

如何養孩子的智力

養陽就是在養孩子的良好品德

睡時露睛脾陽虛,肝脾兩經能治癒

孩子結巴心氣虛,調肝治心沒問題

孩子和大人都要多吃“糖拌炒雞胗皮”

第七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無病舉家歡

我們身體的最大敵人是過激的情緒

萬物皆有因果,七情亦為菩提

別讓老人把情緒悶在心裡

別太把自己的身體當回事

心中多動善念,疾病無枝可棲

佛也有怕生病的時候

病是可以“想”走的

家和萬病祛

擇群而居,以人補人

孝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無時無刻不在養生

命養好了,運就會轉

後記

作者簡介

李精誠,男,執業醫師,廣涉中醫各家學說,善治疑難雜症、重病,信奉“用藥如用兵”、“治病必求於本”,行醫教學三十餘年,對於中醫養生頗有心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