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英語:A loss, no bad thing),也作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態,一定要樂觀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轉化。語出《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魯迅《吶喊·阿Q正傳》:“但真所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罷,阿Q不幸而贏了一回,他倒幾乎失敗了。”

成語資料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注音】sài wēng shī mǎ , yān zhī fēi fú

【釋義】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但也有可能帶來好處。即好事和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日文】人間萬事塞翁が馬(にんげんばんじさいおうがうま)

(NINGENBANJI SAIOU GA UMA)

【法語】àquelquechosemalheurestbon

【近義詞】失之東隅、因禍得福

【相反詞】因福得禍

【押韻詞】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丟盔撂甲、拋盔棄甲、附庸風雅、墨守成法、虛舟飄瓦、講經說法、不及之法、裒多增寡、腹中鱗甲。

成語出處

古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讀音bì,股,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間訓》

譯文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在靠近邊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人。他家的馬自己跑到胡人那裡去了,大家都來安慰他。這個老人說:“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大家都祝賀他。這個老人說:“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個禍患呢?”家裡多了匹良馬,他的兒子又喜歡騎馬,有一次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這個老人又說:“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侵入邊塞,青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參戰,靠近邊塞的人絕大部分都因戰爭而死去。唯獨他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的緣故免於徵戰,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注釋

1.塞上:這裡指長城一帶。

2.善術者:精通術數的人。術:術數,推測人事吉凶禍福的術法,如看相、占卜等,這是迷信活動。

3.亡:逃跑;跑。

4.而:連詞,表順承。

5.胡:古代對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稱呼。

6.吊: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安慰。

7.其父:對老年男子的尊稱或古代對男子的美稱,為父(前兩個念fǔ,第三聲)。即為上文中的“善術 者”。父,父親,這裡指“那個人的父親”(念讀四聲)。其,那。

8.[jù]:怎么就;表示反問。遽,就。

9.福:好事。

10.居:這裡指經過的意思

11.數月:幾個月。

12.將[jiāng]:帶領。

13.胡馬: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馬。

14.賀:表示祝賀。

15.富:形容詞用作動詞,有許多,多。

16.良馬:好馬。

17.好:愛好,喜歡。

18.墮:掉下來,摔下來。

19.髀[bì]:大腿骨。

20.丁壯:壯年男子。

21.引弦而戰: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開弓弦。

22.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絕大部分。

23.跛:瘸腿。

24.引:拉,拿起,舉起。

25.折:折斷。

26.保:保全。

成語故事

古代塞北的一老漢家的馬跑到長城外面胡人那邊去了,鄉親們安慰他,他說這件事不一定是壞事,幾天后走失的馬帶領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去祝賀他,老翁卻認為這不一定是好事,他家裡有很多好馬,他兒子喜歡騎著玩,有一天,他的兒子因騎胡馬摔斷了腿,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認為不是壞事,後老漢兒子因腿傷而躲過戰禍。

成語示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

相關詞語

開頭相同

塞塗塞耳偷鈴塞車塞路塞人塞擦音塞箔塞叟塞聲塞垣春塞笳塞塞塞怨塞滿塞瓦定理塞內加爾塞蘆塞井焚舍

結尾相同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黃榆塞附塞鏇塞敷衍搪塞犯塞堙塞私塞密塞報塞欝塞木塞錮塞心肌梗塞迷塞盈塞忿塞陻塞稱塞

寓言寓意

“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它告訴我們,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這樣,無論福事變禍事,還是禍事變福事,都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事物的福和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要以辯證的態度去看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