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維亞畫派

Artes)更是專門珍藏著塞維亞畫派的作品。 他很少離開塞維亞,他的作品不僅受到教堂歡迎,也受市民的喜愛。 所以他受到塞維亞人的長期推崇,被譽為“塞維亞的拉斐爾”。

歷史背景

要說“塞維亞”則不得不先介紹一下安達盧西亞(Andalusia),因為安達盧西亞(Andalusia)的首府就是塞維亞(Sevilla)。
安達盧西亞其實是世界地理和歷史的一個重要十字路口。首先,這一地區處於歐亞大陸西南角,隔著直布羅陀(Gibraltar)海峽與非洲相望。直布羅陀海峽和直布羅陀鎮都歸英國,但是海峽兩岸,歐亞大陸上的阿爾賈斯亞斯(Algeciras)和非洲大陸上的切烏達(Ceuta)卻同屬於安達盧西亞。複雜的政治分割,突顯了其敏感而不尋常的地位。其次,安達盧西亞是基督教全面收復西歐的最後戰役所在。西班牙傳奇女王伊莎貝拉將摩爾人從這裡趕到了非洲,並且大興基督信仰,奠定了今天歐洲的政治和宗教版圖。 與科爾多瓦和格拉納達鼎足的塞維亞,並沒有一組單獨的建築可以勝得過大教堂和紅堡,但這絲毫不能動搖其在安達盧西亞的首席地位,因為她的藝術文化光彩已滲透到每一角落,體現在方方面面。《唐璜》、《卡門》、《費加羅的婚禮》還有《塞維亞理髮師》全都以她為背景。穿城而過的瓜達爾基維爾河兩岸,有西班牙最大的古鬥牛場,這座鬥牛場使得馬德里的鬥牛場也相形見絀;舊西班牙最重要的藏寶地—黃金塔(Rorre del Oro),摩爾人曾將大量的黃金白銀存放在這座12層的磚塔中;被譽為“西班牙最美麗的廣場”的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na),環形半場的磁磚畫炫耀著地理大發現的輝煌史;世界最大型的哥德式教堂—基拉爾達大教堂(La Giralda)就坐落於此,而西班牙的民族英雄哥倫布的靈柩也安放於此;有阿爾卡薩王宮(Alcazar),是西班牙國王的行宮;坐落於此的西班牙第二大美術館(Museo de Bellas Artes)更是專門珍藏著塞維亞畫派的作品。

代表畫家

塞維亞畫派有三個最傑出的代表:一位是穆里羅,一位是蘇巴朗,還有一位是委拉斯開茲
巴托洛梅·埃斯特萬·穆里羅 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1617- 1682) 穆里羅出生於西班牙重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塞維亞,父母早逝,家境貧寒。起初師從卡斯提奧,這位老師是古典主義藝術的崇拜者。穆里羅受老師影響,對卡拉瓦喬的明暗畫法感到極大的興趣,他深入學習和研究了義大利和佛蘭德斯的繪畫,尤其喜愛凡·代克的藝術表現,他尊崇比他大18歲的同代大畫家委拉斯開茲。他很少離開塞維亞,他的作品不僅受到教堂歡迎,也受市民的喜愛。所以他受到塞維亞人的長期推崇,被譽為“塞維亞的拉斐爾”。  穆里羅所描繪的現實題材,很多是下層平民,即使是畫宗教題材,也是把宗教人物畫成現實人物。就此而論,他具有現實主義傳統,但他所塑造的人物過於理想化,他筆下的流浪女孩,如同落難的公主,個個文質彬彬。聖母也是理想化的女子。這表明他的審美觀念具有古典的唯美主義傾向和裝飾風。
穆里羅不僅是畫家,也是位美術教育家,他曾是1660年塞維亞藝術學院創始人之一,並擔任這個學院的第一任院長,培養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學生,對發揚西班牙民族藝術傳統作出了積極貢獻。在當時,他所獲得的榮譽超過了委拉斯開茲。 弗蘭西斯柯·德·蘇巴朗 Francisco de ZURBARAN(1598—1664年) ??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出生於農民家庭,一生都保持著農民的氣質。幼年時代家境貧苦,放過羊。由於他喜愛畫畫,父親便把他送到塞維林深造。初時是隨一位木雕老師學藝,後來從師於著名美術教育家巴切科(Franoisco Pacheco,1564~1654),此時與委拉斯開茲同窗,他倆後來都成為西班牙畫壇的巨匠,但他們走著各自的藝術道路。
蘇巴朗從未離開過西班牙,藝術之邦義大利對他似乎沒有吸引力。他不喜歡城市的喧鬧,是個安守家園的農民式畫家。他回到寂靜的農村小鎮,沉浸在自己的藝術樂園裡,並在那裡度過自己的一生。蘇巴朗最早受到卡拉瓦喬現實主義的影響,醉心於描繪世俗生活,後來他過著隱士般的生活,藝術走向寂靜的僧侶世界。主要畫教堂的祭壇畫和修道院的裝飾畫。但在宗教畫的創作中始終保持著心靈與藝術上的自由,堅持世俗化。他的作品就像他本人的生活一樣莊嚴、平靜和抑制,迴避激情和悲劇氣氛。人們評價他的藝術具有女性般的溫柔與纖細。他既不喜歡里貝拉的雄強闊大氣質,也不喜歡格列柯的瘋狂與不安。他始終堅持畫面的寧靜和有條不紊,人物造型健康和莊重。作為農民出生的藝術家,他更愛民間美術。由於他的地位和生活環境的影響,他的宗教題材作品富有樸素親切的現實主義傾向,物象塑造具有樸實的質感。人物和環境都充滿了質樸的鄉土氣息。另外,他對豐富和諧的色彩、厚重的形體和強烈的明暗對比關係,都作了深入研究,人們稱他為“西班牙的卡拉瓦喬”。 蘇巴朗的代表作是:《聖瑪格麗達》、《聖烏戈訪卡爾特會餐廳》、《靜物》等。蘇巴朗擅長靜物畫,同荷蘭的靜物畫家一樣,蘇巴朗對豪華的裝飾品不感興趣,而用一種純樸的精神對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靜物的擺設和構圖對畫家來說是十分講究的,必須使其符合一定的美學法則。而蘇巴朗對此並不在意。他擺靜物的方式很特殊的,隨心所欲得就像是一個古董商甚或是個小攤販在擺放他的商品。他所畫的物體一個個互不遮擋地排列在畫面上,它們各自獨立互不相干。他所塑造的靜物特別注重形體的質量感,往往是運用深暗的背景來突出物體,使每個形象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面貌:或熱烈或冷漠,或粗獷奔放,或玲瓏細膩。畫家畫物猶如畫人,賦予靜物以鮮明的個性刻畫,使他的畫面充滿了感情,為此人們稱他的靜物畫為“靜物肖像畫”。 迪亞哥·德·席爾瓦·委拉斯開茲 Diego Rodriguez de Silvay Velazquez(1599-1660) 被稱為“真理畫家”的委拉斯開茲出生於西班牙商業藝術中心塞維亞。塞維亞不僅有著優秀的民間美術傳統,而且義大利先進美術的影響也波及這裡。 委拉斯開茲十幾歲便拜入了當時西班牙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巴切科的門下;巴切科對委拉斯開茲的才能非常賞識,並介紹他結識塞維亞著名的詩人、作家、哲學家、畫家。在藝術觀念上,儘管巴切科非常推崇義大利學院派藝術,但他對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藝術很感興趣,對於自己的天才學生委拉斯開茲的創造性探索給予極大的鼓勵和支持。從巴切科的日記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記錄:“經過5年的培養教導以後,我允許他同我的女兒結了婚,這是由於他具有著偉大的天才、青年人的純潔、善良的品質和他的希望所促成的。” 他17歲就獲得了藝術家的稱號。1623年,委拉斯開茲遷居馬德里,次年成了國王菲力四世最賞識的宮廷畫師。擔任宮廷畫師之後,他的創作題材當然是宮廷生活和國王貴族們的肖像。其中對人物精神刻畫最深刻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在第二次去義大利期間畫的《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畫尺寸為140×120厘米,現藏於羅馬的利來·龐斐利畫廊)。 他的畫尤為重視色彩表現,這種造型觀念是他兩次去義大利,考察並精心研究威尼斯畫家的作品從中獲得的。他的作品色彩繽紛,再現了人類自然的美妙。他的色彩超過了前輩大師,他使用複雜的色彩表現技巧。為了更充分地表現繪畫的對象,有時他會直接把顏色堆塗到畫布上,然後再用畫筆來精緻地刻畫。他對暗部色彩的表現非常用心,一般不使用習慣用的棕色或黑色來處理暗部,畫面中任何物體的暗部和陰影都是由豐富的色彩組成的。 作為一位現實主義的畫家,委拉斯開茲所處的時代正是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興起的時代,當時的民族文藝極大繁榮。他也受到人文主義的教育。他沒有強烈的宗教信仰心,不藉助於想像;因此他所畫的宗教畫並不成功。而當時由於人文主義的興起,宣揚人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所以肖像畫受到重視並得以盛行。但最初的肖像畫大都是盛裝的,並配上虛構的背景,人物做呆板,甚至手中拿的東西也有一套公式。而委拉斯開茲則獨闢蹊徑,他注重人物的內心刻畫,試圖在畫布上揭示其性格特徵,再加上他自身超群的藝術才華與寫實技巧,賦予了畫中人像以生命力,個性鮮明,令人印象深刻。因此,人們公認委拉斯開茲是西班牙最偉大的肖像畫大師;義大利畫家喬爾達諾(Luca Giordano,1632~1705)稱委拉斯開茲的《宮娥》(Las Meninas, 作於1656年, 現藏於普拉多博物館)是“繪畫的神學”, 因為這幅畫為別人樹立了楷模。 委拉斯開茲只畫他能看到的東西,在畫布上只畫下真實可信的形象,因此他的作品在反映社會生活時既不頌揚也不譴責。在許多描繪社會底層大眾的畫面上,既不是讚美貧窮的聖潔,也不是對貧窮的鄙視,他的畫對社會的啟示意義很少,他認為自己是藝術家,而不是政治家和革命家。而且他是只限於再現現實的藝術家,他所理解的現實主義是:只把自己看到的如實地描繪在畫布上罷了。《紡紗女》是他直接描繪紡紗女工的作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