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後村

城後村

城後村通勝街道轄村之一,位於集安市區北部,面積6.09平方公里,該村因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地高句麗遺蹟國內城之北。

基本信息

集安市通勝街道城後村

城後村通勝街道轄村之一。位於集安市區北部,面積6.09平方公里(含部分山場)。該村因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地高句麗遺蹟國內城之北,故稱城後。城後村轄區內交通方便,山城路蜿蜒穿過,是去丸都山城旅遊區的必經之路。

集安市通勝街道城後村集安市通勝街道城後村

城後村民國時期隸屬通溝村。偽滿時期歸河西村。解放後歸一區勝利村。1965年改為郊區人民公社城後生產大隊1983年改為郊區鄉城後村。 1985年2月改為集安鎮城後村1989年改為通溝鄉城後村。1997年1月改為通勝街道城後村;轄城後、山頭2個自然屯,4個村民組。1984年,有居民231戶967人。其中,農業人口874人,人均純收入707元。2005年,有居民398戶917人。其中,農業人口501人,人均純收入3135.7元。該村由漢族、朝鮮族等民族組成,其中朝鮮族人口139人,主要分布於第二村民組。

隨著城鄉建設的發展,地處市區的城後村土地愈來愈少。為貫徹市委、市政府“工業富市”戰略,更好地安置失地農民,該村充分利用現有土地資源,以山城路為中軸線,進行房地產開發,並以此為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有磚廠、木製品廠等多家村辦企業,年創利稅40餘萬元;其中磚廠年產紅磚600萬塊,年創產值120萬元。木製品加工廠生產的地板、家具料和刨光材等產品,年創產值400餘萬元,利稅 30餘萬元。2005年,全村有林地992.7公頃(其中部分山場在山城村大泉眼),耕地21公頃,園地282.4公頃。

全村經濟總收入2393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08萬元,牧業收入37萬元,哈什螞養殖、水產等漁業收入29萬元,工業收入903萬元,建築業收入86萬元,運輸業收入101萬元,商飲業收入699萬元,服務業收入 380萬元,其他收入50萬元。

墨市藍村鎮轄村

村莊由來

據《由氏族譜》載:明永樂時(1403-1424),由氏由雲南遷與古城村北0.2公里處立村,稱城後。

同治《即墨縣誌》標有此名。

政區人口

即墨市藍村鎮轄村。全村有耕地面積767畝。2006年,全村共有279戶,總人口為1134人,其中勞動力人數有792人。

經濟發展

2006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到560噸,經濟總收入為10441萬元,人均純收入為7790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