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汰

埋汰

“埋汰”是北方話,一般是在東北三省用的最多,一是表示諷刺、挖苦,二表示不乾淨的東西。

基本信息

釋義

詞目:埋汰

拼音:mái tai(第一個字為二聲,第二個字為輕聲)

注音:ㄇㄞˊ ㄊㄞˋ

英文:dirty

詞義:〈方〉指髒;不乾淨

例句: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六:“看你那股埋汰勁,不許你進屋。”

郭沫若《贊安業民烈士》詩:“你思想上不僅沒有‘埋汰’泥污,任何‘埋汰’泥污都已被你徹底沖洗。”

基本概念

“埋汰”可以有以下三種解釋:

一:是指物品:弄髒了。就會說:“都埋汰了,不能吃了”。

二:指非常疲勞的狀態,比如:“年紀大了,走路趕個集,回家就埋汰了”。

三:是指情感方面:諷刺的意思。

(1)【形】髒;不乾淨:這床被子太~了。

a. 不整潔、齷齪、骯髒。

b. 非常疲勞,累得動彈不得。

(2)【動】用尖刻的話挖苦人:別拿話~人。

a. 寒磣人的意思;

b. 醜化人的意思;

c. 中傷人的意思;

d. 侮辱人的意思;

e. 貶低的意思,故意降低應有的評價。

(3)形容人說話污穢:你說話真~,張嘴就罵。

註:此詞為東北方言,不只是東北,華北的秦皇島、唐山、北京市平谷區等也在用。但一般東北人比較喜歡說這個詞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