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蒴真蘚

垂蒴真蘚,所屬植物界,屬真蘚科,分布在中國的新疆。

基本信息

概述

中文名垂蒴真蘚
拉丁名:Bryum uliginosum
屬名真蘚

詳細

產地:產於新疆生境:生於砂質粘土或泥炭土上,習見於溝邊、河岸、沼澤高出部位。
形態特徵:植物體叢生或疏叢生,深綠色或褐綠色,基部具密假根,高達2厘米。葉疏生,長橢圓形,基部收縮,漸呈葉尖;基部略內卷,上部平直,葉緣分化,紅褐色;中肋粗狀,基部紅色,達於葉尖,突出成刺狀小尖,尖部具齒突;葉片細胞壁薄。

垂蒴真蘚原絲體發育特徵

1孢子形態
垂蒴真蘚的孢子為不規則球形,直徑28(25~
30) m左右,黃綠色,不透明,表面具細疣,內含直
徑10 m左右的較大油滴(圖版I,1;圖版Ⅱ,1)。
為單細胞型孢子,屬外生孢子萌發(exosporous ger—
mination)類型。
22從孢子萌發到配子體的發生可分為3個階段
(1)孢子萌發階段;(2)原絲體生長和分化階段;
(3)配子體發生階段。
2.2.1孢子萌發階段 垂蒴真蘚的孢子萌發可分
為兩個時期:(1)孢子首先吸水膨脹。隨之.外壁、內
壁先後發生破裂。此時,孢子吸收水分.其內部結構
發生顯著變化.主要表現為葉綠體的數目不斷增多;
(2)隨著原生質膜的持續凸出.孢子首先萌發出綠絲
體(chloronema)原始細胞(圖版I.2;罔版Ⅱ.2)。
在10×10倍的視野下.隨機選取3個視野.統
計其中的孢子萌髮狀況,然後取平均值計算萌發率。
結果表明:接種2 d後,垂蒴真蘚的孢子萌發率為
42 ;而3 d時的孢子萌發率已經達到82 。
2.2.2原絲體生長和分化階段 垂蒴真蘚的孢子
萌發後。綠絲體原始細胞繼續伸長,當綠絲體細胞達
到25 m左右時,橫分裂產生第一個分隔(圖版Ⅱ,
3)。4 d後.部分孢子的綠絲體原始細胞開始產生第
二極,並和第一極呈一定的角度(圖版I.3、4)。6 d
後,孢子的兩極萌發率達40 ; 時.孢子已開始三
極萌發,且三極萌發率達30 。隨著原絲體的小斷
發育,綠絲體開始產生一級側枝.形成綠絲體或軸絲
體,其生長方向和綠絲體近乎難直( 版l,5;圖版
Ⅱ,4)。而軸絲體或伸向基質外.或沿基質表面生長.
其所含葉綠體數量明顯少於綠絲體細胞。在綠絲體
上形成的二級側枝部分伸入到基質中生長.其細胞
內部的葉綠體逐漸減少,特化成軸絲體(圖版I,6)。
8 d時,綠絲體上的側枝已明顯增多,幾J 80 以
上的孢子已開始三極生長。此時,綠絲體細胞的長寬
分別達到70~80 m和10~15 m,軸絲體細胞的
長度與直徑可達90~110 m和7~1 0 m。並且,部
分綠絲體開始向光生長。10 d時,部分垂蒴真蘚的
孢子出現四極生長,並產生次生似根;此時.原絲體
的分枝縱橫交錯,交織呈網路狀。1 4 d時,極少數綠
絲體細胞的葉綠體數目減少.逐漸變成空細胞(圖版
I.7);隨後,綠絲體自空細胞處發牛縊裂,縊裂後的
片斷各自獨立生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綠絲體的牛長逐漸趨緩;相
反,軸絲體及其側枝的生長速度卻大大加快, H.軸
絲體側枝比較粗壯,葉綠體含量較少,多向培養基以
外生長。
2.2.3配子體發生階段 垂劫真蘚的原絲體在經
歷丁第一、二階段的發育之後,開始產生配於體.這
是原絲體發育的第三個階段。

當垂蒴真蘚的原絲體系統發育劍1 7 d時.在綠
絲體分枝的基部或軸絲體上開始分化產生多個葉綠
體含量少且頂端膨大的細胞,此即 子體原始細胞
(圖版I,8、9;圖版Ⅱ,5、6)。其膨大的頂端細胞主要
通過3個分裂面不斷進行分裂,從 形成桑椹狀的
幼小芽體;芽體的頂端細胞中含有大量葉綠體。且伸
向培養基質外側。與此同時,在幼小芽體的基部有大
2期 李 敏.等:哐物 £鮃原絲仆發 特,jE的研究
量無色假根生成。隨後,桑椹狀芽體的頂部細胞進行
橫向、縱向和斜向等多方向分裂,形成分生細胞團,
分生細胞團再連續分裂即形成幾個細胞的葉狀體。
葉狀體在生長過程中繼續擴展,形成幼葉,並伸向培
養基質外側(圖版I,10;圖版II,7~9)。32 d時,由
~8個幼葉構成的配子體已見錐形。此時在顯微鏡
下可觀察到其幼葉的形態是;葉邊全緣,具2~3列
狹長細胞構成的分化邊,有明顯的單一-中肋;幼葉的
中部細胞菱形,基部細胞長方形。
3分析與討論
3.1垂蒴真蘚的原絲體發育特徵

通過詳細的實驗觀察表明,垂蒴真蘚的原絲體
發育特徵可歸納為:(1)外生孢子萌發類型;(2)孢子
萌發的極向多為一至四極,且直接發育成綠絲體;
(3)軸絲體僅在綠絲體上產生;(4)假根的產生方式
主要有兩種:綠絲體直接分枝產牛或其前端細胞特
化形成;(5)配子體原始細胞產生於綠絲體分枝的基
部或軸絲體上。
3.2垂蒴真蘚的孢子萌髮型
根據垂蒴真蘚的原絲體發育特點,並參照
Nishida(1978)對蘚類植物孢子萌發類型的劃分.垂
蒴真蘚應屬於真蘚型孢子萌髮型(Bryum—type)。
本實驗室在對蘚類植物原絲體發育特徵的研究
中發現,除了已觀察到的真蘚科植物都屬於真鮮型
孢子萌髮型以外,還有一些非真蘚科植物也屬真蘚
型孢子萌髮型。因此,對包括真蘚科植物在內的多種
蘚類植物的原絲體發育特徵進行詳細研究,可從發
育學的角度為探討蘚類植物各類群之『日J的親緣關係
及其在整個苔蘚植物類群中的地位提供一定的佐

真蘚目百科

真蘚目Bryales)是苔蘚植物門、蘚綱、真蘚亞綱的1目,歷來的含義較廣。分類 真蘚目曾包括泥炭蘚類和黑蘚類之外的所有蘚類植物。
凹葉真蘚
矮生絲瓜
蘚薄邊毛燈蘚
巴氏真蘚
白色廣口蘚
北地擬真蘚
鞭枝疣燈蘚
脆葉珠蘚
粗熱澤蘚
長肋澤蘚
齒緣澤蘚
粗肋短月蘚
叢生真蘚
垂蒴真蘚
刺葉真蘚
長柄真蘚
橙色真蘚
粗枝絲瓜蘚
長尖提燈蘚
刺葉提燈蘚
側枝匍燈蘚
長尖匍燈蘚
大皺蒴蘚
單齒小珠蘚
大熱澤蘚
東亞澤蘚
多根澤蘚
短月蘚屬
短月蘚
大坪廣口蘚
鈍葉平蒴蘚
大葉蘚屬
大葉蘚
大絲瓜蘚
多態絲瓜蘚
多蒴立燈蘚
鈍葉匍燈蘚
大葉匍燈蘚
大葉毛燈蘚
鈍葉寒蘚
短葉三葉寒蘚
泛生絲瓜蘚
腐生絲瓜蘚
高山寒地平珠蘚
高山銀蘚
高山真蘚
廣口蘚屬
廣口蘚
貴州絲瓜蘚
寒地平珠蘚
韓氏真蘚
黃色真蘚
紅蒴真蘚
灰黃真蘚
黃柄廣口蘚
黃絲瓜蘚
紅蒴絲瓜蘚
寒蘚屬
寒蘚
檜蘚科
卷葉澤蘚
金黃銀蘚
卷尖真蘚
極地真蘚
尖葉真蘚
截葉真蘚
金黃真蘚
沼生真蘚
尖葉平蒴蘚
具緣提燈蘚
尖葉匍燈蘚
具喙匍燈蘚
具絲毛燈蘚
蕨葉曲燈蘚
寬葉真蘚
闊邊匍燈蘚
梨蒴珠蘚
綠珠蘚
梨蒴短月蘚
卵葉真蘚
蘭廣口蘚
勒氏廣口蘚
卵蒴絲瓜蘚
林地絲瓜蘚
立燈蘚屬
立燈蘚
毛尖澤蘚
美麗澤蘚
毛葉澤蘚
密葉澤蘚
毛狀真蘚
棉毛真蘚
毛尖絲瓜蘚
密集匍燈蘚
毛齒匍燈蘚
毛燈蘚屬
毛燈蘚
木毛蘚科
擬三列真蘚
暖地大葉蘚
扭葉絲瓜蘚
擬密葉絲瓜蘚
擬長蒴絲瓜蘚
南亞立燈蘚
擬真蘚屬
偏葉澤蘚
平珠蘚屬
平蒴蘚
平蒴蘚屬
平肋提燈蘚
偏葉提燈蘚
匍燈蘚屬
球蒴真蘚
球形真蘚
全緣匍燈蘚
曲燈蘚
曲燈蘚屬
熱澤蘚屬
柔毛真蘚
蕊形真蘚
柔葉立燈蘚
日本匍燈蘚
四川澤蘚
砂生短月蘚
樹生短月蘚
濕地真蘚
四川真蘚
雙色真蘚
沙氏真蘚
絲瓜蘚屬
陝西絲瓜蘚
絲瓜蘚
樹形匍燈蘚
紫肋真蘚
真蘚屬
中華短月蘚

樹形疣燈蘚
三葉寒蘚
貼葉澤蘚
挺枝銀蘚
湯氏真蘚
提燈蘚屬
提燈蘚
挺枝立燈蘚
瓦葉銀蘚
無邊短月蘚
瓦氏真蘚
彎形真蘚
魏氏真蘚
小珠蘚
狹葉小珠蘚
小珠蘚屬
細葉澤蘚
西藏銀蘚
細葉銀蘚
纖枝短月蘚
細葉真蘚
西川真蘚
西藏真蘚
狹網真蘚
狹葉絲瓜蘚
細枝絲瓜蘚
纖枝絲瓜蘚
小絲瓜蘚
纖細絲瓜蘚
細枝毛燈蘚
小毛燈蘚
狹葉鈍葉寒蘚
異枝皺蒴蘚
雲南熱澤蘚
仰葉熱澤蘚
疣邊澤蘚
羽葉澤蘚
硬葉澤蘚
銀蘚屬
銀蘚
芽條銀蘚
芽胞銀蘚
圓葉卷尖真蘚
圓柱高山真蘚
圓葉真蘚
硬葉真蘚
芽胞絲瓜蘚
疣齒絲瓜蘚
雲南絲瓜蘚
硬葉提燈蘚
異葉提燈蘚
隱緣立燈蘚
雲南立燈蘚
圓葉匍燈蘚
緣邊匍燈蘚
羽肋擬真蘚
疣燈蘚
疣燈蘚屬
沼澤皺蒴蘚
皺蒴蘚屬
皺蒴蘚
珠蘚屬
珠蘚
皺葉梨蒴珠蘚
直葉珠蘚
直葉澤蘚
澤蘚
澤蘚屬
紫色真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