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稔

地稔

地稔,別名:鋪地錦、地紅花,山地菍、紫茄子、山辣茄、庫盧子、土茄子、地蒲根、地腳菍、地櫻子、地枇杷,拉丁文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野牡丹科、酸腳桿屬小灌木,長10-30厘米;莖匍匐上升,逐節生根,分枝多,披散,幼時被糙伏毛,以後無毛。葉片堅紙質,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急尖,基部廣楔形,全緣或具密淺細鋸齒,果壇狀球狀,平截,近頂端略縊縮,肉質,不開裂,宿存萼被疏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圖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形態特徵

地稔地稔

小灌木,長10-30厘米;莖匍匐上升,逐節生根,分枝多,披散,幼時被糙伏毛,以後無毛。葉片堅紙質,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急尖,基部廣楔形,長1-4厘米,寬0.8-2(-3)厘米,全緣或具密淺細鋸齒,3-5基出脈,葉面通常僅邊緣被糙伏毛,有時基出脈行間被1-2行疏糙伏毛,背面僅沿基部脈上被極疏糙伏毛,側脈互相平行;葉柄長2-6毫米,有時長達15毫米,被糙伏毛。

聚傘花序,頂生,有花(1-)3朵,基部有葉狀總苞2,通常較葉小;花梗長2-10毫米,被糙伏毛,上部具苞片2;苞片卵形,長2-3毫米,寬約1.5毫米,具緣毛,背面被糙伏毛;花萼管長約5毫米,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圓錐狀,有時2-3簇生,裂片披針形,長2-3毫米,被疏糙伏毛,邊緣具刺毛狀緣毛,裂片間具1小裂片,較裂片小且短;花瓣淡紫紅色至紫紅色,菱狀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長1.2-2厘米,寬1-1.5厘米,頂端有1束刺毛,被疏緣毛;雄蕊長者藥隔基部延伸,彎曲,末端具2小瘤,花絲較伸延的藥隔略短,短者藥隔不伸延,藥隔基部具2小瘤;子房下位,頂端具刺毛。

果壇狀球狀,平截,近頂端略縊縮,肉質,不開裂,長7-9毫米,直徑約7毫米;宿存萼被疏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長習性

地稔地稔

生於海拔1250米以下的山坡矮草叢中,為酸性土壤常見的 植物。

地理分布

地稔地稔

產貴州、湖南、廣西、廣東(海南島未發現),江西、浙江、福建。越南也有。

分類學

地稔,別名:鋪地錦、地紅花,山地菍、紫茄子、山辣茄、庫盧子、土茄子、地蒲根、地腳菍、地櫻子、地枇杷,拉丁文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桃金孃目;野牡丹科;野牡丹屬;地稔。

相關的種

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affine D. Don

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枝毛野牡丹Melastoma dendrisetosum C. Chen

大野牡丹Melastoma imbricatum Wall.

細葉野牡丹Melastoma intermedium Dunn

展毛野牡丹Melastoma normale D. Don

紫毛野牡丹Melastoma penicillatum Naudin

毛菍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

寬萼毛菍(變種)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 var. latisepalum C. Chen

毛菍(原變種)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 var. sanguineum C. Chen

屬下種類

地稔地稔

地菍(廣州植物志)鋪地錦(嶺南採藥錄),山地菍(生草藥性備要),紫茄子、山辣茄(浙江),庫盧子(江西),土茄子、地蒲根(湖南),地腳菍(廣東),地櫻子、地枇杷(廣西)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Fl. Cochinch. 274. 1790, ed. Willd. 336. 1793; Hand.-Mazz. Symb. Sin. 7: 597. 1933; Merr. in Trans. Am. Philos. Soc. ii. 24: 287. 1935; H. L. Li in Journ. Arn. Arb. 25: 6. 1944; 廣州植物志221.圖103. 1956;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 1002. 圖3733.1972; C. Chen in Journ. South China Agr. Coll. 4 (1): 32. fig. 1-3. 1983--M. repens Desr. in Lam. Encycl. 4: 54. 1796; Hance in Journ. Bot. 7: 296. 1869; Benth. Fl. Hongk. 113. 1861; Forbes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300. 1887; Guillaum. in Lecte. Not. Syst. 2: 317. fig. 7, 2. 1913, Bull. Soc. Bot. France 60: 402. 1913 et in Lecte. Fl. Gen. Indo-Chine 2: 885. fig. 97, 2. 1921--Osbeckia repens DC. Prodr. 3: 142. 1828--Asterostoma repens Blume Mus. Bot. Lugd. Bat. 1: 50. 1849.

相關的種

栽培技術

地稔地稔

植物分布

地稔原產於中國南方地區,越南也有分布。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貴州、香港等地都有自然分布。在浙江省內,除浙北平原未見外。海南省也有分布,海南省屯昌縣境內就有很多,而且是灌木的形式,而不是匍匐狀伏於地表上。

生長特性

地稔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由於耐旱耐瘠、耐蔭耐踐踏,可粗放管理,適宜作先鋒種植材料,尤其是自然生長於坡地、石崖,特別適宜邊坡綠化中,能充分體現鄉土氣息與自然韻味。

地稔既具有作為地被植物的條件,又有觀賞價值。作為一種鄉土植物,套用成本較之國外引進的多年生宿根花卉要低得多,因此具有很廣泛的套用價值與開發前景。

地稔地稔

特殊優點

植株通常不超過10厘米,一般條件下無需修剪。葉片濃密,貼伏地表,能形成平整、緻密的地被層,復蓋效果好。此外,它的觀賞價值也很高,葉、花、果終年都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葉片可在同一時間內呈現綠、粉紅、紫紅等色,甚至可在一片葉上出現;又如它渾圓的果從結實到成熟也呈 現綠一紅一紫一黑的色彩變化。它花期極長,幾乎長年開花,沒有明顯的無花階段。這一點是一般植物很難做到的。在南方地區大多數草坪與地被植物冬季都呈現不同程度的枯黃現象,因此越在冬季越突顯出地稔的價值。此外,地稔還十分耐陰、耐一定程度的乾旱與踐踏。

顧餘興原創《地稔》攝影圖冊顧餘興原創《地稔》攝影圖冊

地稔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由於耐旱耐瘠、耐陰耐踐踏,可粗放管理,適宜作先鋒種植材料,尤其是自然生長於坡地、石崖,特別適宜邊坡綠化,也可布置林緣、路緣,配置岩石園等。種在現代城市道路邊坡綠化中,能充分體現鄉土氣息與自然韻味。

繁殖及栽培

人工栽培可分株繁殖,可在早春雨季到來後移栽,此法成活率最高,夏季高溫或秋冬旱季會使成活率大大下降。地稔耐旱、耐瘠,移栽成活後無需太多管理,只是生長較慢,前期要注意清除雜草。一旦復蓋地表後,雜草就極難侵入進來了。春季如按20×20厘米規格種植,8~12個月左右可形成整齊緻密的地被層。

主要價值

園林觀賞

地被植物

地稔地稔

果實圓形,肉質,可生食,甘甜可口。幼果為青綠色,成熟時紫黑色,形狀像石榴,故又得名為“地石榴”。地稔適宜作園林地被綠化,也可用於點綴草坪、庭院等,又可作為公路擴坡、廢棄礦場、垃圾場所的防砂固土綠化,如按30×3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當年即可收到綠葉如茵、繁花似錦、果實滿地的效果,這種花、果、葉片並美的人造生態環境,別具風光,頗能引人注目。

因為地稔在早春就已莖葉繁茂;到了夏季又有鮮花吐艷;秋天到來果實纍纍;嚴冬來臨依舊綠意盎然。而且這種葉中有花,花中有果的景色長達半年之久,象徵著“四季吉利”、“多福多壽”、“好景長存”。

還可盆栽作觀果盆景或賞葉花卉,很具觀賞價值。據中國藥典記載,地稔還有良好的藥用價值,是治療急性痢疾、腸胃炎、尿路感染等多種疾病的良藥。所以,地稔是集藥用、食用、綠化、觀賞、加工於一體的極具開發價值的多用途植物。

食用價值

果可食,亦可釀酒;

藥用價值

地稔地稔

除做園林觀賞地被植物外,地稔的果可食,亦可釀酒,其果實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天然醇香,酸甜適中,顏色誘人。因此,可考慮將其果實作為新一代水果開發利用。地稔的另一用途還在於根及全株均能入藥,有解毒消腫、清熱燥濕、祛瘀利濕、澀腸止痢、舒筋止血、補血安胎之效,搗碎外用可治瘡、癰、疽、癤,根可解木薯中毒。

地稔:拼音:di ren

拉丁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科目: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地稔,野牡丹科野牡丹屬植物,又稱野落茄、地石榴、鋪地錦,是一種值得推廣套用的優良觀賞地被植物。《中國植物志》上為“地菍”。

多年生亞灌木草本,生於山野草叢、林源及灌木叢中,長生於酸性土壤上。

異名山地菍(《生草藥性備 要》),地茄(《植物名實圖考》),鋪地錦(《嶺南採藥錄》),地吉桃、地葡萄、地紅花(《廣西中獸醫藥植》),古柑、苦含(《閩南民間草藥》),倒藤王不留、金頭石榴(《泉州本草》),地石榴、毛冬瓜、水湯泡、地腳龍、貓兒眼睛草(《湖南藥物志》),鋪地稔(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野落蘇、紅地茄(《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落地稔、地稔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矮腳埔梨、埔淡、波羅罌子(《福建中草藥》)

黑色的成熟果實黑色的成熟果實

【藥用部位】地稔的全草。

【採集】5~6月採收。

【成分】葉含鞣質7.40%,果實含鞣質2.02%。

【性味】《陸川本草》:“味甘微澀,性稍涼。”

【歸經】《閩東本草》:“入肝、腎、脾、肺四經。”

【功用主治】活血止血,清熱解毒。能治痛經,產後腹痛,血崩,帶下,便血,痢疾,癰腫,疔瘡。

地稔地稔

①《生草藥性備要》:"葉,煎水,洗疳痔熱毒,麻疥爛腳,蛇傷。“

②《陸川本草》:”止血,解毒,消炎。治子宮出血,痢疾,瘡癰潰爛紅腫。“

③《閩南民間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消疝。治赤白痢,產後腹痛。“

④《閩東本草》:”治痛經,崩帶,血痢,痔痿,風疹,疝氣。“

⑤《杉芝本草》:”善治健康、美之以衡。分而治之、辨證施治“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宜忌】《閩東本草》:“孕婦忌用,惡麥冬、硫黃、雄黃。”

【選方】

地稔中草藥圖片地稔中草藥圖片

①治胃出血、大便下血:地菍一兩,煎湯分四次服,隔四小時服一次,大便下血加雉雞尾、粗糠材各等分,燉白酒服。(《閩東本草》)

②治外傷出血:地茄鮮葉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痢疾:鮮地茄二至三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④治紅腫癰毒:山地菍鮮葉切碎,同酒釀糟杵爛敷患處,一日一換。或取莖葉陰乾,碾細末,以蜂蜜或雞蛋白調和敷患處,能消腫止痛。(《江西民間草藥》)

⑤治疔瘡:地茄全草搗爛敷,(《湖南藥物志》)日本的男

⑥治風火齒痛:古柑鮮草頭一兩,洗淨,水適量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⑦治咽喉腫痛:鮮古柑六錢至一兩,洗淨,水一碗半,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臨床報導】

地稔地稔

治療消化道出血:將地菍全草按1:2濃度製成水劑,成人每次20~40毫升,用微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必要時加服1~2次。兒童酌減。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併上消化道出血62例,治癒(症狀消失,糞便潛血轉陰)50例,好轉(症狀改善,潛血由強陽性轉為弱陽性)10例,無效1例。其它原因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8例,治癒6例,好轉1例,無效1例。其止血作用可能與它含有鞣酸及酚類等有關。部分病人服藥後有便秘現象。

藥理作用

現代臨床研究報導,將地稔製成製劑,有助於治療消化道出血,止血,還有抗腫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而對正常細胞沒有毒副作用。還有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八壘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全株供藥用,有澀腸止痢,舒筋活血,補血安胎,清熱燥濕等作用;搗碎外敷可治瘡、癰、疽、癤;根可解木薯中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