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原理

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原理

《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原理》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成虎。

內容簡介

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原理 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原理

由周成虎編著的《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原理》著重闡述目前地理信息系統中空間分析方法的原理,主要內容包括:空間分析的思路、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的分析方法、數字高程模型分析方法、地理網路的表達與分析方法、空間插值模型、空間數據不確定性分析原理、空間數據挖掘理論及元胞自動機模型等。在介紹原理和方法的同時,通過研究實例展示如何利用這些方法實施空間分析。

《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原理》可作為地理信息系統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地理學、資源調查、地質找礦、環境保護、土壤學和生態學等領域科研人員參考。

編輯推薦

由周成虎編著的《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原理》就是針對上述目的組織和安排其中的內容。本書避開了對GIS結構的詳細描述,著重闡述目前GIS系統中空間分析的方法、功能及其原理,並通過實例展示如何利用這些方法進行空間分析。全書共分9章:第1章介紹空間對象的表達、GIS的數據模型、GIS的主要功能及空間分析的思路;第2章介紹空間拓撲的概念、矢量數據的類型及其拓撲表達、矢量數據的疊和和緩衝區分析原理;第3章介紹柵格數據的有關概念、地圖代數的原理及基於柵格數據的綜合模型;第4章介紹數字高程模型的概念、DEM的產生方法、基於DEM的地形分析;第5章介紹圖論的有關概念、地理網路表達、最優路徑分析算法及網路分析模型;第6章介紹空間隨機場的相關概念、協方差函式與變差函式、結構分析理論與套用、估計方差、克立格方法的原理和套用等。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空間對象的屬性、表達及空間關係

1.1.1 空間對象及其屬性

1.1.2 空間對象的表達

1.1.3 空間對象間的關係

1.2 GIS的數據模型

1.2.1 GIS的概念數據模型

1.2.2 GIS的物理存儲模型

1.3 GIS的組成及其功能

1.4 GIS空間分析的思路和框架

1.4.1 GIS空間分析的總體思路

1.4.2 空間分析的框架

1.4.3 空間分析的意義

1.5 教程安排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矢量數據分析

2.1 拓撲的概念及矢量數據的拓撲關係

2.1.1 拓撲的概念

2.1.2 拓撲關係及其表達

2.2 矢量數據的類型及其拓撲表達

2.2.1 簡單矢量數據結構

2.2.2 含拓撲關係的矢量數據結構

2.2.3 拓撲關係的判斷

2.3 空間疊加分析原理及其套用

2.3.1 空間疊加分析的概念

2.3.2 基於矢量數據的疊加分析

2.3.3 地圖的疊加方法

2.3.4 其他地圖操作

2.3.5 空間疊加分析的套用

2.4 緩衝區分析原理

2.4.1 緩衝區的概念

2.4.2 緩衝區分析算法

2.4.3 緩衝區分析的套用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柵格數據分析

3.1 柵格的基本概念

3.1.1 柵格數據

3.1.2 柵格數據的空間坐標

3.1.3 離散數據與連續數據

3.1.4 柵格精度

3.2 地圖代數

3.2.1 基本概念

3.2.2 局部運算

3.2.3 鄰域運算

3.2.4 區域運算

3.2.5 全局運算

3.3 綜合模型

3.3.1 距離模型

3.3.2 密度模型

3.3.3 水系模型

3.3.4 空間評價模型

3.3.5 擴散模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數字高程模型分析

4.1 數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4.1.1 數字地面模型和數字高程模型的概念

4.1.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4.2 DEM的產生方法

4.2.1 DEM的數據採集

4.2.2 數字攝影測量獲取DEM

4.3 DEM的建立

4.3.1 等高線的建立

4.3.2 格網DEM的建立

4.3.3 tin的建立

4.4 基於DEM的地形分析

4.4.1 坡度分析

4.4.2 坡向分析

4.4.3 表面積與土方計算

4.4.4 剖面分析

4.4.5 地形特徵點的提取

4.4.6 可視性分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地理網路表達與分析

5.1 圖論概述

5.1.1 圖的基本概念

5.1.2 歐拉圖與哈密爾頓圖

5.1.3 圖的存儲結構

5.2 地理網路表達

5.2.1 地理網路要素

5.2.2 線性參考系統

5.2.3 動態分段與路徑系統

5.3 最優路徑分析算法

5.3.1 最短路徑算法概述

5.3.2 dijkstra算法

5.3.3 旅行商問題

5.3.4 中國郵路問題

5.4 網路分析模型與方法

5.4.1 資源配置問題

5.4.2 選址問題

5.4.3 可達性評價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地統計

6.1 空間隨機場

6.1.1 隨機變數

6.1.2 隨機函式

6.1.3 隨機過程、隨機場與區域化變數

6.2 協方差函式與變差函式

6.2.1 基本概念

6.2.2 協方差函式

6.2.3 變差函式的定義

6.2.4 平穩假設與二階平穩假設

6.2.5 協方差函式與變差函式之間的關係

6.2.6 實驗變差函式的計算

6.2.7 實驗變差函式的擬合及套合

6.3 結構分析的理論與套用

6.3.1 空間結構分析的思路

6.3.2 研究實例

6.4 估計方差

6.4.1 估計方差的定義

6.4.2 估計方差的套用

6.5 克立格方法原理

6.5.1 簡單克立格原理

6.5.2 普通克立格原理

6.6 克立格方法套用實例

6.7 克立格插值方法的發展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空間數據不確定性分析

7.1 空間數據不確定性研究的內容

7.1.1 空間數據不確定性的含義

7.1.2 空間數據不確定性的來源

7.1.3 空間數據不確定性的研究意義

7.2 與空間數據不確定性研究相關的理論和方法

7.2.1 機率論

7.2.2 空間統計理論

7.2.3 證據數學理論

7.2.4 模糊數學

7.2.5 粗糙集理論

7.2.6 現代控制論

7.3 空間數據不確定性模型

7.3.1 空間位置的不確定性模型

7.3.2 屬性數據的不確定性模型

7.3.3 空間位置和屬性不確定性的耦合

7.4 空間數據不確定性的傳遞

7.4.1 線性函式的誤差傳遞

7.4.2 GIS數據不確定性的傳遞

7.4.3 遙感數據不確定性的傳遞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空間數據挖掘

8.1 數據挖掘概述

8.1.1 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的概念

8.1.2 數據挖掘的主要任務

8.1.3 數據挖掘的主要方法

8.2 空間數據挖掘的研究內容和框架

8.2.1 空間數據挖掘的特殊性

8.2.2 空間數據挖掘的任務和方法

8.3 空間聚類方法

8.3.1 譜系聚類

8.3.2 分割聚類

8.4 空間關聯規則的挖掘

8.4.1 與關聯規則相關的幾個概念

8.4.2 apriori算法介紹

8.8.3 空間關聯規則

8.4.4 空間關聯規則研究實例

8.5 空間決策樹

8.5.1 決策樹的概念

8.5.2 C略決策樹算法

8.5.3 D3算法

8.5.4 決策樹方法在地學研究中套用

8.6 空間數據挖掘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元胞自動機及其地理套用

9.1 元胞自動機的產生與發展

9.1.1 元胞自動機的起源

9.1.2 生命遊戲模型

9.1.3 初等元胞自動機

9.2 元胞自動機的有關概念

9.2.1 元胞自動機的定義

9.2.2 複雜系統的幾個概念

9.2.3 元胞自動機的特點

9.2.4 改進的元胞自動機模型

9.3 元胞自動機模型在地理學中的套用

9.3.1 元胞自動機在地理學研究中的套用概況

9.3.2 元胞自動機的地理建模實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彩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