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反撲

肆虐2010年的極端天氣總數之驚人,是人為全球暖化的典型跡象。 據瑞士再保公司指出,今年截至11月30日止,有將近26萬人死於天災,2009年則為1.5萬人。 這只是2010年登上各國報紙的第一場災難。

概念

在今年的全球自然災害中,總計超過26萬人喪生,而地震,火山,暴風雪等災害更是頻繁發生,據統計,這是近30多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這也被稱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地球反撲年。這類事件稱為地球反撲。

概述

許多反常天氣的出現是人為全球變暖的典型跡象。今夏的俄羅斯森林大火,緣於130年未見的乾旱和高溫天氣,連西伯利亞都達到了37攝氏度。科學家估算,若沒有全球變暖的影響,這樣的高溫在俄羅斯可能每10萬年才會發生一次。一些災難還引發各種“後遺症”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不向已經發生的災難學習,就意味著未來將承受更多災難的打擊。
今年以來,全球至少有17個國家發生了極端天氣現象;無論從強度、持續時間和地理分布來看,今年都堪比或者超過歷史記錄中最嚴重的先例。人道救援組織“樂施會”也報告說,今年前9個月,因氣候原因造成的災難已致2.1萬人死亡,是去年全年的兩倍。
巴基斯坦7月下旬開始的“歷史上最嚴重洪災”起因是強降雨。2000多萬人受災,五分之一國土變成澤國。此外,北半球雪災、格陵蘭島冰川崩裂、中國南方五省大旱、歐洲和美國東部持續高溫、中美洲颶風等,均禍起極端氣候。而年初的海地大地震更是讓這個小國付出了20萬至30萬人死亡的巨大代價。
人為因素讓今年成為死亡人數、財物損失、極端性和怪異性都特別高的一年。若是長久以往下去,或許年年都將成為地球反撲年。

災難總數創記錄

據中新社報導,2010年災難不斷,地震、熱浪、洪水、火山爆發、超級颱風、暴風雪、山崩以及旱災頻發,至少奪走25萬條人命,比過去40年來所有恐怖攻擊罹難者的總和還多。報導稱,今年可說是“地球反撲年”。
美國聯邦救難總署(FEMA)署長傅格特表示災難“彷佛是接踵而至,一波波來襲。”據悉,救難總署在2010年處理的災難總數創下紀錄。傅格特表示:“‘百年一遇’一詞在今年失去意義。”
不過,科學家和災難專家認為,人為因素讓今年成為死亡人數、財物損失、極端性和怪異性都特別高的一年。
例如,今夏的一個天氣系統造成俄羅斯熾熱,卻在較為南方的巴基斯坦引發洪水,淹沒6.2萬平方英里、約為美國威斯康星州大小的地區。這個集熱浪與風暴於一體的單一天氣系統造成將近1.7萬人喪生,比過去15年來全球所有空難罹難者總和還多。
肆虐2010年的極端天氣總數之驚人,是人為全球暖化的典型跡象。氣象科學家估算,若沒有全球變暖的影響,在俄羅斯奪走人命的熱浪可能每10萬年才會發生一次。還有數據顯示,有18國的最炎熱天氣刷新紀錄。
據瑞士再保公司指出,今年截至11月30日止,有將近26萬人死於天災,2009年則為1.5萬人。世衛組織的統計不到25萬人,不過世衛自9月30日後就未再更新數據。而據美國國務院和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的報告指出,1968至2009年間死於恐怖主義的人不到11.5萬人。
世衛統計數字顯示,上次出現天災奪走這么多條人命,是在1983年。瑞士再保表示,這是自1976年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1年。 6.5級伊朗遭遇強震等等……

奪命26萬

2010年災難不斷,至少將近26萬條人命,比過去40年來所有恐怖攻擊罹難者的總和還多。美國媒體稱,今年可說是“地球反撲年”。
1976年以來最嚴重
美國聯邦救難總署(FEMA)署長傅格特表示,災難“仿佛是接踵而至,一波波來襲。”
1月12日,加勒比海島國海地發生芮氏7.3級地震。全國近900萬人口中約三分之一受災。這是海地200年不遇的強震,準確死亡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目前大致的估計是20萬至30萬人遇難,與2004年印度洋海嘯遇難人數相當。
這只是2010年登上各國報紙的第一場災難。
緊接著,2月智利強震,4月冰島火山噴發、中國玉樹地震,7月俄羅斯森林火災、巴基斯坦特大洪水,8月印控克什米爾列城和中國舟曲土石流災害,10月印度尼西亞地震、海嘯、火山噴發,11月以色列建國以來最大山火……
瑞士再保險公司11月估計,海地地震致死約22.2萬人,並據此估計全球今年共有近26萬人在災難中喪生,為1976年以來最高。
除震災外,今年因氣候原因造成的災難,較往年明顯增多。
今夏的俄羅斯森林大火,緣於130年來從未有過的乾旱和高溫天氣,連西伯利亞都達到了37攝氏度。高溫引發近3萬起火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50億美元,可能使俄羅斯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幅減少1個百分點。
巴基斯坦7月下旬開始的“歷史上最嚴重洪災”起因是強降雨。災情最嚴重的開伯爾-普什圖省7天降雨量相當於過去10年降雨量總和,印度河水位達到1929年以來最高水平,巴全國近1800人在洪水中死亡,2000多萬人受災,五分之一國土變成澤國。當地媒體說:“洪水3天帶來的破壞,遠超塔利班與政府軍交戰3年造成的損失。”
此外,北半球雪災、格陵蘭島冰川崩裂、中國南方五省大旱、歐洲和美國東部持續高溫、中美洲颶風等,均禍起極端氣候。
世界氣象組織說,今年以來,全球至少有17個國家發生了極端天氣現象;無論從強度、持續時間和地理分布來看,今年都堪比或者超過歷史記錄中最嚴重的先例。
一些災難還引發了各種“後遺症”,或嚴重影響人類日常生活,如冰島火山灰曾使全歐空運一度癱瘓,也殃及世界各地與歐洲的人員和貨物往來;或加速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埋下新一輪災難的隱患,令人擔憂災難會出現惡性循環。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俄森林大火讓莫斯科居民度過一個煙霧瀰漫的苦惱夏天,空氣中一氧化碳含量達到可接受值的6.6倍。
伊朗6.5級強震
7人死數百人傷
據新華社電 伊朗東南部地區20日晚遭遇芮氏6.5級地震,至少7人死亡,數百人受傷,數以百計民眾受困廢墟下。
當地人煙稀少
伊朗東南部小鎮海珊阿巴德當地時間20日22時12分(台北時間21日2時42分)遭遇強震,震源深度5公里,震中距伊朗古城巴姆大約100公里。
海珊阿巴德居民不足百人,周圍人煙稀少。
按震區所屬克爾曼省省長辦公室官員穆罕默德·賈瓦德·卡米亞卜說法,30個村莊坐落在震區,但人口密度不大。
克爾曼省省長伊斯梅爾·納賈爾說,地震致使7人死亡,數百人受傷,數以百計民眾受困瓦礫下,部分建築損毀。“受災點集中在薩拉傑地區部分村莊……死亡人數可能進一步上升。”
一名當地紅新月會官員描述,震區一些偏遠區域建築受損嚴重,“特別是在海珊阿巴德,那裡的房屋全由土磚壘砌”。
地震曾摧毀巴姆城
伊朗處於地質斷層線上,地震多發。由於伊朗部分地區建築物材料抗震能力較差,一些震級不高的地震也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巴姆城2003年遭遇芮氏6.3級地震,3.1萬人死亡,死亡人數占巴姆城人口四分之一,當地古建築嚴重受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