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工開物-追蹤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

地工開物-追蹤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

地工開物-追蹤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的作者是蔡成。作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實現幾個目標:其一,儘可能詳細地記錄手工業的工藝;其二,挖掘手工業的經濟與實用性之外,更挖掘它在文化、藝術、精神暫存等諸多方面的豐富內涵與“歷史活化石”一樣的價值;其三,揭示藏匿於手工活動表象之下的真實社會生活——對手工業生產領域中漸行漸遠,日漸式微而模糊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細節進行精雕細刻。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地工開物-追蹤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

作者努力不只是以文圖結合的形式去完成一本圖書,而是努力發現、挖掘與力爭揭示民間藝術真締的過程,更是帶著濃厚的搶救意識的行為。作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實現幾個目標:其一,儘可能詳細地記錄手工業的工藝;其二,挖掘手工業的經濟與實用性之外,更挖掘它在文化、藝術、精神暫存等諸多方面的豐富內涵與“歷史活化石”一樣的價值;其三,揭示藏匿於手工活動表象之下的真實社會生活——對手工業生產領域中漸行漸遠,日漸式微而模糊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細節進行精雕細刻。

像其這樣的行走與寫作,其實同樣說得上是一門手工操作的技藝。作者像一名老石匠揮舞鐵錘與鑿子進行深入出出地雕琢,只是,作者不是在硬冰冷的石頭上,是在柔軟而溫暖的紙上刻錄文字和圖像。

作者簡介

蔡成,青年作家,現旅居澳洲,《讀者》雜誌簽約作者之一。主要作品有《在鄉村行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方農村》(上海人民出版社)、《花花草草與人生菩提》(學林出版社)、《左手跟右手下棋》(濟南出版社)、《生命向左轉變》(香港金陵書社)、《情人看招》(新疆人民出版社)、《愛情早點》、《智慧茶點》等。

目錄

前言:雕刻漸行漸遠的時光

打鐵鐵打的鋪子流水的時光

鐵器製作工藝

雜碎:打鐵鋪成了文化景點

補鍋手拉風箱呼呼響,火爐燒得紅旺旺

補鍋熱補工藝

雜碎:40多歲的補鍋匠買了17歲的老婆

桿秤天地之間有桿秤

桿秤製作工藝

雜碎:秤砣就是老百姓

手磨豆腐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手工制豆腐工藝

雜碎:豆腐味美勝燕窩

芙蓉鎮米豆腐我吃了劉曉慶的豆腐

米豆腐製作工藝

雜碎:米豆腐是豆腐的近親

冥鈔七月半,鬼門開,陰間先人取錢來

冥錢製作工藝

雜碎:揣著冥鈔上路

竹器編織手指在竹篾上跳舞

竹器編織工藝

雜碎:竹籃打水絕不空

木器打造在寺廟裡砍砍殺殺

木器製作工藝

雜碎:一個三心二意的木匠

茶葉南方有嘉木

農家柳眉茶製作工藝

雜碎:一條道走到底

泥瓦魚鱗瓦上的鄉愁

魚鱗瓦製作工藝

雜碎:拾起一片碎瓦打水漂

鋦碗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鋦碗工藝

雜碎:鋦星點點串起一把滄桑

羅盤命運之盤

羅盤製作工藝

雜碎:羅盤成為一種裝飾工藝品

閹匠一刀辟開生死路

閹割工藝

雜碎:漢武帝是個大閹

罈子菜用鹽浸泡的日子

罈子菜製作工藝

雜碎:罈子菜成為民族風味

紙紮開往陰槽地府的捷運

紙紮工藝

雜碎:最短命的藝術品

彈棉花被地上流雲

棉花被製作工藝

雜碎:“黑心棉”是個新詞語

屠宰死豬不怕開水燙屠宰

屠宰工藝

雜碎:鬼子兵是天下第一屠夫

榨油何勝清和他的榨油坊

榨油工藝

雜碎:手工榨油坊日漸退出歷史舞台

銃藥一鳴驚鬼不驚人

銃藥製作工藝

雜碎:你吃了銃藥啊

活字印刷一個籮卜一個坑

活字印刷工藝

雜碎:雕刻具有靈魂的生命

剪紙眼花繚亂的飛翔

剪紙工藝

雜碎:活色生香的藝術

佛香一柱祈願萬里香

佛香製作工藝

雜碎:見菩薩就拜

端硯石頭上開花

端硯製作工藝

雜碎:傳萬世而不朽的收藏品

手工造紙傳統造紙術在蔡倫故里綿延流長

傳統造紙工藝

雜碎:手工造紙的出路

油紙傘撐一把油紙傘走進歲月深處

油紙傘製作工藝

雜碎:油紙傘的宗教意味

後記在民藝的殿堂里走來走去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