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輪廓

(1)地下輪廓的長度。 (2)地下輪廓布置。 (3)地下輪廓設計。

地下輪廓】(underground profile)擋水建築物基底的不透水部分及其防滲設施(包括鋪蓋與板樁等),與透水地基的接觸線。
地下輪廓是地基滲流區的上部邊界線或第一條流線。地下輪廓設計的任務是在分析建築物地基滲流運動特性的基礎上,合理選擇和布置防滲排水設施。藉以降低滲透壓力和控制滲透比降,保證建築物安全可靠地進行工作。
(1)地下輪廓的長度。也稱滲徑長度。大量實踐經驗表明,土基上的擋水建築物必須其有足夠的地下輪廓線長度,才能防止地基土產生滲透破壞。
(2)地下輪廓布置。採用“滯滲與導滲”相結合的原則。通常在擋水建築物的上游側布置防滲設施(如鋪蓋、板樁及齒牆等),用以增長滲徑,減小滲流平均比降;在下游側適當位置布置反濾排水設施,有計畫地排出滲水。這樣既有利於控制基底的滲透壓力,又有利於確保地基土的抗滲穩定性。
(3)地下輪廓設計。首先初步估算所要求的滲徑長度;再根據建築物的工作特點和地基圖的特性,並參考已建工程的經驗,按照布置原則和注意事項選定適宜的布置型式和部分的輪廓尺寸;然後進行滲流計算,確定建築物基底揚壓力和滲透比降,驗算建築物的抗滑穩定性和地基的抗滲穩定性;經過反覆調整,直至驗算結果符合規範要求,使之既安全又經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