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爭論中發展的中國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及其問題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前景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與完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2月1日)
平裝: 445頁
開本: 32開
ISBN: 7307034085
條形碼: 9787307034082
尺寸: 20.2 x 13.8 x 2 cm
重量: 399 g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資本市場與股份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發展證券市場的宗旨和意義;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與展望、證券市場的規範和運行等。本書收入了董老自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所寫、所談的有關我國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的文章。

媒體評論


中國的經濟改革經歷了很不平凡的道路,可以說,每前進一步都遇到阻力,都引發爭論,因此也可以說,中國的改革就是在爭論中前進和發展的。就爭論來說,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贊成與反對改革之爭,另一種是怎樣改革之爭,後者既有改革的目標之爭,又有改革的方法之爭。即使是改革的方法之爭也可能關係到改革的成敗。例如,在我國的改革中,與漸進改革的實踐相反,曾提出過“一步到位”的主張,即主張立即全面放開價格。受這種主張的影響,1988年曾試圖“價格聞關”,但未及實施,訊息傳出,就引發了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緊張和巨大震盪,搶購之風席捲全國,價格暴漲。政府不得已放棄了“價格闖關”,從該年的第四季度起實行“治理整頓”,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這場風波宣告了“一步到位”主張的失敗。其實,“一步到位”與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在思想上、理論上是一脈相承的,其失敗是注定的。當然,在史無前例的經濟改革中,有爭論是必然的,出現一些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主張也不奇怪。改革就是在不斷的爭論中發展的。改革的整體如此,改革的局部也如此。
中國的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的發展也不例外。從它們的誕生之日起人們就爭論不斷。有人把它們看做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加以反對;更有人咒罵期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糟粕;也有人懷疑中國是否應該建立和發展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至少不應早早建立發展。美國的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1985年的中國“巴山輪會議”上就曾提出:中國在20年內不要建立證券市場。他的主張在我國有人一再附和,而在中國已經建立了期貨市場的六七年之後,還有人稱它為“早產兒”。按照這些主張,中國至今也沒有或不應有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而沒有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特別是沒有證券市場,中國的許多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不知將推遲多少年。
2001年初在我國發生的關於證券市場的大論戰,不過是長期爭論的一次大爆發,許多爭論的問題早就有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市盈率太高了,股市的泡沫很多,很危險,要破滅了,等等,這類論調一直就有,不僅股市紅火時這樣說,甚至在股市極度低迷,市盈率低到只有十幾倍時,這種論調也末停止過。不久前還有人危言聳聽地提出:中國股市崩盤也不是不可能的。至於指責“全民炒股”、“中國的證券市場連賭場都不如”這類論調,也早就有過。多年前,有人訪問我國台灣省,看到我國台灣省許多人沉迷於玩六合彩、玩股票,連上班都沒有心思,就很有感慨地說:看來,賭博可以搞,因為可以限制在特定的地方,股票市場不能辦。
對於一個新興的股市來說,問題很多,甚至有不少嚴重問題。例如,“莊家”操縱股市,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上市公司弄虛作假,欺騙投資者;等等。揭露它們並給予嚴厲制裁都是必要的,並無不妥,對此,也不會有爭論。讀者從本書的一些文章中也可以看到,筆者對這種種嚴重問題並未少批評,而且早有批評,其實批評者也不止是筆者,其他一些人都有揭露和批評。甚至是更深刻的揭露和批評。2001年的爭論並不在於有些入揭露和嚴厲批評中國的股市存在嚴重問題,而另一些人否認這種種嚴重問題的存在,反對揭露和批評。爭論的實質不在這裡,而在於如何歷史地、聯繫特定的制度、環境去看待這些問題,既揭露和批評這些嚴重問題的存在,同時又從愛護股市的成長和發展的考慮出發,指出產生這種種問題的原因,特別是制度環境方面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筆者不贊成不切實際地、不恰當地把中國的股市說成黑幕重重,像一個大賭場,而且比賭場還要壞,全民在那裡“聚賭”。這樣看中國的股市無論出於怎樣的動機,都會給中國的股市以極大的傷害,尤其會動搖投資者的信心.而對股市來說,投資者的信心是最重要的。如果投資者的信心受到沉重打擊,就會導致股市暴跌,受害最大的不是那些“莊家”,而是中小投資者。有人或許以為,自己是在替中小投資者說話,殊不知其受罵恰恰最多來自中小投資者,因為中小投資者最希望股市穩定地發展,不出現大的波動,每一次大波動,他們都會遭受巨大損失,而正是那些操縱股市的大“莊家”喜歡製造股市的波動,忽而抬高股價,忽而打壓股價,喜歡把水攪渾,以便渾水摸魚。不久前,在南寧的一個座談會前,某證券報的一名記者見到筆者,第一句話就說,許多中小股民都感謝你們站出來講公道話,維護了他們的利益。這真有意思。在論戰中,有人重新揮舞“階級鬥爭”和“階級分析”的大棒,說經濟學家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把反對他們的人說成是“莊家”利益的代言人,想用這樣的辦法來封別人的口。可是他們未曾想到,自以為充當著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代表,卻恰恰遭到了中小投資者的反對。而用這種簡單的“階級分析”方法來封人之口,在謄國已經沒有市場,也無助於辨明是非。
……

目錄

一、資本市場與股份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公有制與股份制 股份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改革國有企業
發揮證券市場作用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怎么看待股市對國企改革的作用
幾點“杞憂
如何看待保全集團購進延中實業股票
國有企業資本營運的理論難題
——《國有企業資本營運研究》序
非公有制經濟改組上市的意義
投資基金是一種公眾所有制形式
——《投資基金經濟效應論》序
談獨立董事
讓獨立董事獨立起來
二、發展證券市場的宗旨和意義
證券市場是學習市場經濟的大學校
不僅僅是融資
發揮證券市場的最佳化資源配置功能
——在98四川·西昌“中國股份制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上的講演
證券市場要為投資者的利益服務
不宜過分強調股市為國企改革服務
證券市場定位何方
——與著名經濟學家董輔乃教授一席談
“一股就靈”與“股而不靈”
關於國有企業債轉股問題
發揮資本市場在西部開發中的作用
股票市場的基石地位不能動搖
三、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與展望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及其問題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前景
轉折之後看發展
走市場化發展之路
——訪著名經濟學家董輔乃
市場化意味著什麼
金融業的分業經營
分層次構建證券市場框架
香港二板市場與大陸民營企業
為香港建立創業市場叫好
二板市場與民營企業
創業板市場的風險問題
中國經濟的國際化與資本市場的國際化
談發展股市的三項政策
三項對股市有建設性意義的措施
談股市中的信心問題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與完善
——兼評劉修文編《香港股市概覽》
加強對股份經濟的研究與探索
——《大轉折時期的中國股市》序
一本高層次的關於證券市場的著作
——《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戰略的規範化研究》序
索羅斯的哲學理論和經濟學理論
——相信自己的虛妄
——《索羅斯的反經濟學理念和社會、歷史、價值觀》序
四、證券市場的規範和運行
《證券法》立法宗旨:保護投資者利益
《證券法》制定過程中的一些爭論
證券市場向何處去
——點評《證券法》
談《證券法》的施行
《證券法》與收購兼併
從防洪想到規範證券期貨市場
學會在規範的市場環境中運作
證券市場走向規範
亟待解決四個問題
風險與規避風險
股市中的理性與非理性
為何中國股市的投機性強
談遊資
正確認識遊資
加強規範管理
國有股應該流通
證券市場應建立通暢的退市渠道
股票價格指數是股票市場的晴雨表
——《上證30全書》序 股票指數應具的特點
——談新華指數實時版的研製
股市不能放任暴跌
政府應勇於糾正錯誤
五、投資基金
股市呼喚機構投資者
發展基金
規範為先
基金靠什麼吸引投資者
談建立中外共同管理的共同基金
善於利用海外投資基金
新基金建立後老基金怎么辦產業投資基金運作中的問題
析創業投資行為的短期化
正在興起的風險投資與創業板的另一種關係
——談公司風險投資 市場規範與道德規範
怎樣看待市場和國際投機資本
不能從道德規範看待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透視》序 有感中國投資基金業的發展
——《投資基金運作及風險控制》序 就可轉換債券談點看法
六、中介機構
談中國市場中介組織
投資者是投資諮詢業的“上帝”
證券公司當前最關注的兩個問題
規範市場中介應先規範政府
重視規範信用評級
客觀
獨立
科學
公正是信用評級業發展之根本
七、期貨市場的發展和展望
對我國期貨市場的幾點反思
關於中國期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問題
發展期貨市場極有必要
中國期貨市場前景廣闊
——訪著名經濟學家董輔?
要以積極的態度引導期貨市場
創造條件完善期貨市場
試析期貨市場功能欠佳的原因
為什麼中國期貨市場的功能和作用未能很好地發揮
深化對期貨市場功能的認識
——《論期貨市場功能》序 關於遊資和期貨市場問題
一本好的期貨教材——《期貨與期權教程》序
八、期貨市場的立法和規範
期貨立法刻不容緩
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與期貨立法
有感於《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頒布
對《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幾點意見和看法
政府管理和自律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