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

在沙漠中心

在沙漠中心,出自法國飛行員聖埃克絮佩里所寫的《人類的大地》第七部分,共十節,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初一下第22課。文章講述在1935年一次飛行中,飛機墜毀在沙漠之中,在各種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敗後,瀕臨死亡的他卻感到一種內心的平靜,文章給人以內心的震撼。

基本信息

作者

聖埃克絮佩里法國飛行員。於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國里昂一個傳統的天主教貴族家庭1921~1923年在法國空軍服役。他曾經有志於報考海軍學院,未能如願,卻有幸成了空軍的一員,他還是法國最早的一代飛行員之一。1923年退役後,先後從事過各種不同的職業。1926年,聖埃克絮佩里進入拉泰科埃爾航空公司。在此期間,出版小說《南方郵件》(1929)、《夜航》(1931),從此他在文學上聲譽鵲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類的大地》問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重入法國空軍。後輾轉去紐約開始流亡生活。在這期間,寫出《空軍飛行員》、《給一個人質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返回同盟國地中海空軍部隊。在二戰時期的一次飛行任務中,他駕駛飛機飛上湛藍的天空,就此失蹤,再也沒有回來。《在沙漠中心》(選自<<人類的大地>>)被選入中學課本。安·德·聖一埃克絮佩里,法國作家。1900年6月29日生於里昂。他的家庭屬於古高盧人榆樹勇士部族的後裔。他的母親是普羅旺斯人,因此他具有普羅旺斯人的血統。1904年他失去了父親,成為孤兒,先後在蒙格雷和勒芒市被耶穌會所撫養。他在瑞士弗里堡上中學,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完成了學業。投考海軍軍官學校失敗後,他參了軍,在服兵役期問通過了飛行員合格證書。嘗試過多種職業之後,他成了民航駕駛員,先後駕駛過郵運飛機和法航班機

。當時飛行還是一件冒險的事情。一年以後他被委任為里奧德奧羅海灣朱比角的航空站指揮員。後來,聖一埃克絮佩利寫的書使這個撒哈拉沙漠邊緣中途著陸站的名字出了名。就是在那兒的木板屋裡,他寫下了第一部作品《商方航訊》。兩年後,航線從大西洋一直延長到巴西,爾後又延至智利的首都聖地亞哥。那時,穿越安第斯山脈(拉美)還不得不依靠非常原始的航具,飛機最高升限也達不到山的頂峰。這位富於想像的藝術家在《夜航》這本1931年榮獲費米娜獎的小說中給我們描繪的正是這種航空技術剛開始使用的情景。就在這年的春天,他與出生在薩爾瓦多共和國的孔絮洛·森萃結婚。隨後他又做了幾年新聞工作,進行了大量的採訪並得以到許多國家和地區去旅行(如:西班牙、德國、北非、印度支那等)。1935年,他的西茂恩號飛機在撒哈拉大沙漠靠近利比亞邊界的地方墜落。等待了漫長的三天之後,他和他的同事被北非的貝督因人拯救了出來。在《人類的大地》里,他對這個悲慘的事件進行了詳盡的記述,在《小王子》里也有某些暗示,如:“離人類聚居地千里之外的荒漠中”,飛行員出了事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聖一埃克絮佩里正在美國。他立即返回法國。1939年他應徵入伍,並被任命為一個空軍特別偵察中隊的隊長。他還積極參加法國抵抗運動。他成為法國崩潰的見證人,在《戰時飛行員》這本書里他向我們敘述了那兒個悲慘的星期里的感受和思考。停戰後他又回到美國,在那裡寫下了《小王子》和《致一個人質的信》。英美聯軍在北非登入後,聖一埃克絮佩里奔向阿爾及利亞,儘管他當時已經超過了年齡限制,可還是又服起了兵役。1944年7月31日,他他為了拍攝法國南部的地面軍事情況,為盟軍著陸作準備,駕飛機從法國科西嘉島起飛,去地中海及阿爾卑斯山上空執行空中偵察任務,結果沒有返回,無論是飛機還是駕駛員的屍體都沒有找到。時年44歲。由於他的死亡,他的最後一部著作沒能寫完,後來以《堡壘》為題出版了這部著作的草稿。2000年5月,一名專業潛水員在馬賽附近海底70米處發現了一架飛機殘骸。兩年前在同一地點,有漁民曾撈上來一個刻有“SAINT-EX(聖埃克蘇佩里)”字樣的手鐲。據潛水員說,飛機殘骸散落在1公里長、400米寬的地帶。結合那枚手鐲並與其它42架在法國南部墜毀的P38飛機比照,判定這架只能是聖埃克蘇佩里曾駕駛的飛機。法國文化部宣布,聖埃克蘇佩里死於飛機墜毀。他的死因、過程和失事地點一直不明,成為歷史懸案。直到1998年,一位漁民在馬賽外海發現了一塊飛機碎片,以及一隻纏在海藻上的手鐲,上面刻有聖埃克絮佩里妻子的名字。2004年4月7日,法國文化部宣布,一個水下打撈小組在同一海域發現了一架雙體P-38戰機的殘骸。打撈出水後,研究人員根據找到的飛機編號,終於確定這正是聖埃克絮佩里當年的座機。 但機身上沒有彈孔,螺鏇槳也沒有變形。聖埃克絮佩里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如何會在晴朗的白天駕機失事,仍然是未解之迷。成為作家之前,聖一埃克絮佩里是個飛行員、技師。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取材於他個人的經歷。聖一埃克絮佩里主要是成人文學作家,但他有一部膾炙人口的兒童文學作品《小王子》深得全世界兒童的喜愛。書中主人公小王子為尋求愛、力量和知識遍游天上人間,作者用他那非凡的想像力、高超的藝術表現才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奇瑰多姿的畫面,仿佛把讀者帶到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這部作品自始至終洋溢著詩情畫意,並向人們開啟了兒童心靈世界之一隅。聖一埃克絮佩里開闢了許多新的富有詩意的主題,如:航空、沙漠、地球空間、星星、宇宙等,這是他的功績。他創作的特點是,總是圍繞著作品的核心,交替描寫人物的行為和內心活動。

原文

在這種沒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熱量很快就輻射完了。天氣已經很冷了。我站起來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環不暢,寒氣逼人,但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凍得格格作響,身子也抖得跟篩糠似的。我顫抖的手幾乎抓不住電燈。我從前從不怕冷,而現在我卻感到自己要凍死了,乾渴產生的反應多奇怪啊!
因為懶得在大熱天帶著我的橡膠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風越刮越猛。我發現在沙漠裡根本沒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會為你提供一點陰涼,晚上只會讓你在寒風中沒有一點遮蔽。沒有一棵樹,一道籬笆,一塊石頭可以容我藏身。寒風就像平原上的騎兵向我直衝過來,我只好團團轉以躲避它的來犯。我躺下,又站起來。不管是躺著還是站著,我都得挨寒風的鞭打。我跑不動了,我再也沒有力氣了,我逃不出兇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臉埋在手心裡,屠刀就在我頭上!
過了一會兒,我才清醒過來。我站起身,筆直朝前走去,身子一直顫抖著!我在哪兒?啊!我剛離開,我聽見普雷沃的聲音!是他的呼叫喚醒了我……
我朝他走回來,一直哆嗦著,好像全身都在打嗝。我對自己說:“這不是寒冷,是別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我已經缺水缺得太厲害了。前天,還有昨天我獨自出去走了那么多路!
凍死的想法讓我難受,我寧可死在內心的幻影里。那個十字架,那些阿拉伯人,那些燈。不管怎么說,它們開始引起我的注意。我不喜歡像奴隸那樣忍受鞭打……
我仍然跪在地上。
我們隨身還帶了一點藥品。一百克純乙醚,一百克九十度的酒精和一瓶碘酒。我試著喝了兩三口純乙醚,那就好像我吞了刀子下去。之後我又喝了一點九十度的酒精,這下總算是把我的喉嚨封住了。
我在沙地上挖了一個坑,我躺在裡面,然後再用沙子蓋住身體。只有我的臉露在外面。普雷沃找到了幾根枯枝,生了一堆很快就會燃盡的火。普雷沃不願意把自己埋在沙子裡,他寧可跺腳取暖。他錯了。
我的喉嚨發緊,這不是個好兆頭,但我自我感覺好過一點了。我感覺平靜,一種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靜。我身不由己地踏上旅程,面對星空被綁在販奴船的甲板上。但我或許還不是很不幸……
我不再感到寒冷,只要不動任何肌肉。於是,我忘了埋在沙子裡的軀體。我不再動彈,永遠都不會再感到痛苦。何況,說實在的,人受的苦還真不算多……在所有這些苦痛過後,剩下的就是疲倦和錯亂的協奏了。一切都變成畫冊,變成有點殘忍的童話故事……剛才,風驅趕著我四下亂竄,為了躲避它,我像困獸一樣團團轉。之後我感到呼吸困難:一個膝蓋硌著我的胸膛。一個膝蓋。我在天使的重負下掙扎。在沙漠裡我從來都不是孤身一人。既然我現在不相信周圍的一切,我不如縮在自己的軀殼裡,閉上眼睛,不再動一根睫毛。我感到,有一股圖像的激流把我帶到一個寧靜的夢裡:在大海深處,江河就平靜了。
永別了,你們這些我曾經愛過的人。如果人體不能忍受三天不喝水,那可絕不是我的錯。我過去沒想到自己對水源竟是那么依賴,我沒料到人的忍耐力竟是如此短促。我們以為自己可以筆直朝前方走去,以為人是自由的……我們沒看見把我們拴在井上的繩索,它像臍帶一樣,把我們和大地肚子連在一起。誰多走了一步,誰就得死。
除了你們的痛苦,什麼我都不在乎了。不管怎么說,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還會捲土重來。我需要生活。在城市裡,已經沒有人的生活了。
我這裡說的根本就不是飛行。飛機,它不是一個目的,而是一個工具。人們並不是為了飛機而去冒生命的危險,同樣農人也不是為了犁鏵才去耕種。通過飛機,人們可以離開城市和他們的會計師,可以重新找到農人的真諦。
我們幹的是人的工作,我們遇到的也是人的煩惱。我們接觸的是風、星星、黑夜、沙漠和海洋。我們和大自然的力量鬥智鬥勇。我們期待黎明就像農人期待春天,我們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們在群星中尋找自己的真理。
我不抱怨。三天來,我走了很多路,口乾舌燥,在沙漠裡尋找行蹤,把露水當做希望。我力圖找到我的同類,我忘了他們住在地球上的什麼地方,這才是活著的人的憂慮。我不能不認為它比在晚上找一家音樂廳要重要得多。
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區火車的芸芸眾生,他們自以為是人,然而他們卻因承受著某種他們感覺不到的壓力而淪為像螞蟻一樣的蟲豸。當他們空閒的時候,他們用什麼來填滿他們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禮拜日呢?
有一次,在俄羅斯,我在一家工廠聽到有人演奏莫扎特。我在文章中寫到此事,結果我收到兩百封詰難的信件。我並不責怪那些更喜歡在低級音樂咖啡館聽流行小調的人,他們根本不了解其他音樂。我只恨那些開這類音樂咖啡館的人,我不喜歡他們讓人沉淪。
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覺得自己是中途站的農人。在郊區火車上,我感到的垂死的感受和在此地的感受大不相同!在這裡,不管怎么說,我都是死得其所!……
我沒有一點遺憾。我奮鬥過,但我失敗了。這對從事我們這個行業的人來說也很平常。不過,我總算是呼吸過海風了。
領略過一次海風的滋味的人,永遠都忘不了這種滋養。不是嗎?我的同志們?這並不意味著要過冒險的生活。這種說法有點誇張。我一點兒也不喜歡鬥牛士,我喜歡的不是危險。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就是生命。
我覺得天就要亮了。我從沙子裡伸出一隻胳膊。我手邊有一塊布片,我摸了摸,它是乾的。再等一等。露水要到清晨才有。當天大亮了,而我們的衣服卻一點也沒有潮濕。於是我的思緒有點亂,我聽見自己說:“這裡有一顆乾枯的心……一顆乾枯的心……一顆乾枯得擠不出一滴眼淚的心……”
“上路吧,普雷沃!我們的喉嚨還沒有噎住,我們應該繼續走下去。”

字詞解釋

硌(gè):凸起的硬東西跟身體接觸,使身體感到難受。
噎(yē):塞住,堵住;哭泣的樣子或哭泣的聲音。或指食物堵住喉嚨。
輻射:(fúshè):指熱,光,聲,電磁波等物質向四周傳播的一種狀態。
篩糠:(shāikāng)文中比喻因驚嚇或受凍而身體發抖。
遮蔽:(zhēbì)遮擋;攔擋。
幻影:(huànyǐng)幻想中的景象。
疲倦:(píjuàn)形容十分勞累,睏倦。
協奏(xiézòu):指一個獨奏者和幾個演奏者合作演奏,協助演奏。
軀殼:(qūqiào)指有形的身體。
臍帶(qídài):連線嬰兒與胎盤的管道。
犁鏵:(líhuá)翻土用的農具。
真諦:(zhēndì)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捲土重來:(juǎntǔchónglái)比喻失敗後重新恢復勢力。
芸芸眾生:(yúnyúnzhòngshēng)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一般也用於指眾多平常的人。
死得其所:(sǐdéqísuǒ)形容死的有意義,有價值。

教案

22在沙漠中心
趙序行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語言積累,並感悟和運用。
2.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並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動。
3.反覆誦讀課文,品味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敢於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通過教學,聯繫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學會生存”,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概括

《在沙漠中心》記敘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絕望”到“平靜、樂觀”的心理過程,通過對沙漠奇景的描繪和“我”內心的獨白,表現了“我”戰勝困難、走出沙漠的堅定信念,以及對生命的熱愛與渴望。

過程

練習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動。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教學重點
1.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學會生存。
2.練習快速閱讀課文,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動。
教學難點
增加語言積累,練習語言表達能力。
書面語言和口頭表達能力對多數低年級學生而言,是語文學習的瓶頸,應加強訓練。

方法

誦讀法。本文主要記錄了作者在被困於沙漠之中一夜之間的所思所想。重點是把握作者的心理變化歷程,學習作者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堅強的意志品質。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文中的修辭手法並進一步理解一些關鍵句的深層含義。

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1課時

要點

1.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語言積累,並感悟和運用。
2.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並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動。

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很多對沙漠描寫的優美詩詞句,其中有被國學大師王國維贊其為“千古壯觀”之名句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寫了黃沙莽莽,無邊無際,而又一輪恍然紅日出入於長河之中,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使整個畫面顯得雄奇瑰麗,給人以無限的嚮往之情。然而在當今,沙漠已經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甚至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聖埃克絮佩里在他的《人類的大地》中就揭示了這樣的現實,我們今天來學習這一作品的節選——《在沙漠中心》。(板書課題)
設計(二):
多媒體展示文字內容
據統計,60年代特大沙塵暴在我國發生過8次,70年代發生過13次,80年代發生過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發生過20多次,並且波及的範圍愈來愈廣,造成的損失愈來愈重。
在沙漠中心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
2.速讀課文,理清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品味重點語句的含義,了解作者的優秀品質。
3.認識探險的真正意義,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教學重點、難點:
1.梳理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認識作者的優秀品格。
2.品味關鍵句子的含義,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第一課時
一、導入:探險,是充滿危險的活動,當那些勇敢的探險者們身陷困境、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他們的內心有著怎樣的感受?他們是否也有常人一樣的恐懼?是什麼使他們對探險那樣著迷?讓我們走進探險家的心靈世界,去感受他們的情懷。
二、介紹作家作品,了解寫作的背景:同學們在課前進行了課文的預習,並蒐集了相關的資料,請同學們將自己了解的有關作者的情況與大家共同分享。聖埃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優秀的飛行員,法國航空事業的開拓者之一。航空事業發展初期,飛行是十分危險的。飛機性能差,機場設施簡陋,天氣情報的不完全,從未有人飛行過的路線,數不清的意外,使每一次飛行都像從地獄門口經過。作者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與同事們為法國開闢了多條郵政航線,為航空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受到政府的嘉獎。同時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雖然那時航空領域還像是一片未開墾的蠻荒之地,但卻給了他全新的生活體驗,使他充滿了生活的激情。他把自己的飛行體驗,對生活的熱愛,對人類、對世界的思考寫入作品,為人類展現了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人們評價他有飛行員的勇氣,詩人的氣質,兒童的純真,思想家的深度。他的代表作之一《小王子》是人們熟知的,讀過的人一定會被作品中真摯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所吸引。作者鍾愛著他的事業,他的生命是飛行的生命,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他毅然參戰,要求到前線執行飛行任務,在與敵人的空戰中英勇犧牲。
三、檢查預習情況: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乙醚(mí)蟲豸(zhì)硌(gè)犁鏵(lí)(huá)
臍帶(qí)真諦(dì)噎(yē)篩糠(shāi)(kāng)
2.課文多義詞語解釋
“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寫出文中詞“光滑”的意思。
詞典中的意思:平滑;不粗糙。
文章中的意思:以一個比喻句寫出沙漠的“平滑”,突出作者內心絕望
2.根據下列的解釋,寫出相關的詞語。
(1)指死亡的期限。(大限)
(2)蟲子。泛指蟲類小動物。這裡比喻碌碌無為的人。(蟲豸)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一般也用來指眾多的平常人。(芸芸眾生)
(4)比喻因驚嚇或受凍而身體發抖。(篩糠)
3.本文節選自,作者是(奧地利)作家(聖埃克絮佩里),其代表作有(人類的大地)、(三位大師)、(人類群星閃耀時)等。
4.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
5.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很多對沙漠描寫的優美詩句,王維在《使至塞上》一詩中寫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四、整體感知課文:1、聽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文意。
2、請同學們談談讀了這篇文章有什麼感受?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情況
1.mízhìgèlíhuáqídìyēshāikāng
2.(1)大限(2)蟲豸(3)芸芸眾生(4)篩糠
3.《人類的大地》法聖埃克絮佩里《夜航》《空軍飛行員》《小王子》
4.痛苦—絕望—平靜—樂觀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合作探究
1、是的,在那個飛機性能差、機場設備簡陋、氣象情報不全、救援工作還比較落後的年代裡,一個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裡,那種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下面請同學們找一找,作者墜機後遇到了哪些困難?
2、作者在生理上產生了幻影、疲倦錯亂、呼吸困難等不適的症狀,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產生了不適呢?(是的)請同學們找一找表達作者心理描寫的句子,分析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緒?
3、那作者為什麼能從絕望、痛苦中轉而變的平靜、樂觀的呢?同學們能從文中找到答案嗎?
4、同學們,作者的這種冒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嗎?那他是為了什麼呢?
三、拓展延伸1、閱讀此文,聯繫自己,你學到了什麼?
2、什麼樣的生活是你嚮往的生活?人生怎樣才算成功?
四、全班交流學習心得,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關鍵句的含義。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環不暢,寒氣逼人,但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寒風就像平原上的騎兵向我直衝過來,我只好團團轉以躲避它的來犯。”
3、“我們期待黎明就像農人期待春天,我們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們在群星中尋找自己的真理。”
4、“我沒有一點兒遺憾。我奮鬥過,但我失敗了,這對從事我們這個行業的人來說也很平常。不過,我總算是呼吸過海風了。”
五、課文揭示了探險的意義,聯繫課後練習三所給材料,說說作者是怎樣理解探險的意義的?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環不暢,寒氣逼人,但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沙漠夜晚的低溫和嚴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難耐,死亡的危險更讓作者感到絕望,這是作者所面臨的危險的真實寫照。
2、“寒風就像平原上的騎兵向我直衝過來,我只好團團轉以躲避它的來犯。”
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沙漠的惡劣環境和作者的感受,語氣並不沉重,反而有些風趣,表現了作者鎮定樂觀的精神。
3、“我們期待黎明就像農人期待春天,我們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們在群星中尋找自己的真理。”
寶貴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著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說期待黎明就像農人期待充滿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維繫著飛行員的生命,所以作者說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這兩句話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尋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鬥中實現生命的價值。這句話體現了作者對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沒有一點兒遺憾。我奮鬥過,但我失敗了,這對從事我們這個行業的人來說也很平常。不過,我總算是呼吸過海風了。”
作者認為自己從事的職業是有意義的,他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沒有虛度生命,所以即使失敗,甚至犧牲生命,他也無怨無悔。
5、“我們沒看見把我們拴在井上的繩索,它像臍帶一樣,把我們和大地肚子連在一起。”
人與大地的關係,就像嬰兒被臍帶拴在大地的肚子上,體現了語氣的輕鬆和幽默。
七、課文揭示了探險的意義,聯繫課後練習三所給材料,說說作者是怎樣理解探險的意義的?
冒險,不是為了尋求刺激,不是為了顯示個人超凡的勇氣,而是出於對社會的奉獻,出於造福人類的責任感。

讀後感

今天,我學了《在沙漠中心》一課,在我學習這一課後,我知道了生命的珍貴,老師還給我們說了兩句話是:生活是幸福的,我喜歡生命,我不抱怨生命和人的幸福不在於自由,而在於一個責任的承擔。他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沙漠中由“痛苦、絕望”到“平靜、樂觀”的心理過程,通過對沙漠情景的描繪和作者內心的獨白,表現了作者戰勝困難、走出沙漠的堅定信念,以及對生命的熱愛與渴望。
這篇課文節選自《人類的大地》。
文章寫到“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這是因為不管後果怎么樣,都不重要,還有一句:“我”一點也不喜歡鬥牛士,“我”喜歡的不是危險,“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就是生命。寫出生命的可貴。
學習了這課後,讓我知道了水對是生活是多么重要,生命對人是多么重要,人的生活是如此的依賴於水,人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暫。
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生命中的水源,更加重視我們的生命。
1、讀著這篇文章,驚嘆於生命的頑強,驚嘆於精神之偉大。是什麼支持著“我”挺過難關,是什麼鼓勵著“我”“應該繼續走下去”?那就是“信念”!人性之思想和高貴也在此突現了出來。“精神只住在一個祖國,那就是萬物的意義。”說得真絕!文章中第1段的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和心理獨白;第10段的內心獨白;第15、17、18、19、20段以及最後一段都令我們這些“人”感到自豪。
2、最令我刻骨銘心的是作者在感覺已經瀕臨死亡之神的面前所思考的問題,比如第13、14、16、17段。讓同樣生活在忙碌麻木中的我驚醒。生命的意義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但這不等於說,凡是過著這種生活的人都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如我們這些為了工作而丟失了自我的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宇宙的美麗和大地的牽掛,生命的渺小和人類的偉大。
3、想到了創造的問題。(和“探險”有些相同)其實,從此文中或多或少看到了這種精神。在這裡,創造就是用生命去交換比生命更長久的東西。就如作者聖埃克絮佩里(沒上網查過這篇文章,但感覺這裡的作者就是我剛讀過的那個聖埃克蘇佩里)在文中說“不管怎么說,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同去,我還會捲土重來。我需要生活。在城市裡,已經沒有人的生活了。”(第12段)“我們在群星中尋找到了自己的真理”(第14段)“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在這裡,不管怎么說,我都是死得其所!”(第17段)“我奮鬥過。。。。我總算是呼吸過海風了。”(第18段)以及第19段。創造會有成敗,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創造的熱忱。作者在自由自在的飛行中創造了生命,找到了自己心的家園,所以,即使生命消失也是“死得其所”。
4、寫法上注意刻畫人物的心理,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注意行動描寫。

原文解釋

節選自《人類的大地》第六章第六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有刪節。
〔我顫抖的手幾乎抓不住電燈〕此時是夜間,“我”手持電燈在沙漠中尋找出路。
〔普雷沃〕“我”的同事和戰友,失事飛機上的機械師。
〔大限〕指死亡的期限。
〔那個十字架……那些燈〕這些是“我”在沙漠中出現過的幻覺。
〔乙醚(mí)〕無色液體,易揮發,有特殊氣味,極易燃燒。醫藥上用作麻醉劑。
〔犁鏵(líhuá)〕翻土用的農具。
〔中途站〕飛機長途飛行,補給油料的站。
〔蟲豸(zhì)〕蟲子。泛指蟲類小動物。這裡比喻碌碌無為的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