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願做比翼鳥

”唐自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作《長恨歌》中的名句。 連理枝是指兩棵樹的枝幹合生在一起。

比翼鳥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鳥名。又名鶼鶼、蠻蠻。此鳥僅一目一翼,雌雄須並翼飛行,故常比喻恩愛夫妻,亦比喻情深誼厚、形影不離的朋友。《山海經.海南經》:“比翼鳥在(結匈國)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又《西山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郭璞註:“似鳧,青赤色。”三國魏曹植《送應氏詩》:“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唐自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魯迅《準風月談.談蝙蝠》:“有情的願作比翼鳥兒。”
連理枝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作《長恨歌》中的名句。
連理枝是指兩棵樹的枝幹合生在一起。北京故宮御花園裡欽安殿、浮碧亭的旁邊都有這樣合生的樹。
連理枝在自然界中是罕見的。相鄰的兩棵樹的枝幹為什麼可以長得相依在一起呢?
在樹皮和木質部之間,有一層細胞叫做形成層,這一層細胞有很強烈的向外和向內的分裂作用,細胞分裂,增生了許多新的細胞,就會使樹幹長粗。如果兩棵樹在有風的天氣里,樹幹互相磨擦,把樹皮磨光了,到無風的時候,兩條樹枝挨近,形成層就密接在一起,互相增生的新細胞,就會長在一起,越是靠得緊,就越容易長在一起。
古人從自然界裡看到了連理枝的形成,就創造了人工嫁接的方法。人工嫁接也無非是將一種植物的芽或枝割取下來(叫做接穗),同時將另一種植物的樹皮割一切口,露出形成層(叫做砧木)。這樣,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密接,用麻綑紮起來,過些日子就長在一起了。
從古書上的記載來推斷,我國很早就用嫁接的方法來栽培果樹。例如唐代郭橐駝所著的《種樹書》中對於嫁接作了很多有意義的記述,書中說:“桃接李枝則紅而甘;梅樹接桃則脆;桃樹接杏則大;李樹接桃則為桃李。”
我們的祖先根據自然界中連理枝的形成發明了嫁接術,今天我們運用嫁接來創造新品種,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