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所有權國家獨占研究

土地所有權國家獨占研究

《土地所有權國家獨占研究》,是劉俊編著,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作 者: 劉俊

土地所有權國家獨占研究土地所有權國家獨占研究
叢 書 名: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術文庫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88058 出版時間:2008-09-01版 次:1頁 數:460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經濟法

內容簡介

《土地所有權國家獨占研究》對土地所有權的“獨占”進行解讀。土地所有權,是民法體系中的一個最核心理論問題。這不僅反映在許多民法制度是以土地所有權為基礎建立的,而且還反映在其他一些民法理論,也直接或間接地與土地所有權相關。作者十餘年以來長期關注並傾心於對土地問題的研究。在專著《中國土地法理論研究》之後觀點逐漸鮮明,於《中國土地法理論研究》中明確提出:土地所有權國家獨占是資源時代的必然趨勢,我國集體土地所有權國有化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土地所有權已越來越遠離私法而成為社會法的權力類型。中國土地法制制度必然以使用權為核心建立。土地資源利益應當還原社會。這種土地所有權國家獨占的觀點,經濟學界亦有部分專家贊同,此不同於我國現行土地制度的論斷,勢必引起一場重要的論爭。

作者簡介

劉俊,男,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社會法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委員,重慶市農業政策諮詢委員等職務。長期從事社會法與房地產法的教學科研工作,公開發表科研成果近一百萬字。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其中《中國法學》、《現代法學》、《中國土地科學》、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土地所有權權利結構重構》、《流質約款的再生》、《土地承包經營權性質探討》、《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制度研究》、《劃撥土地使用權法律問題研究》、《論土地法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論土地徵用權的公共性目的》、《論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實踐途徑》等文章三十餘篇。出版專著《中國土地法理論研究》,合著十餘部。主持和主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十餘項,主持起草省級地方法規三部,負責國際合作項目兩項。

目錄

導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與目標
三、基本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本書的邏輯結構
上篇
第一章 土地的屬性
一、土地的財產屬性
(一)土地的可支配性
(二)土地的稀缺性
(三)土地的經濟效用性
二、土地資源屬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二)土地的社會公益性
(三)土地的歷史傳承性
(四)土地的主權性
三、土地財產屬性與資源屬性的關係
(一)原始漁獵社會:純粹資源屬性的土地
(二)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土地財產屬性與資源屬性的共生
(三)工業革命之後:土地財產屬性的絕對優住
(四)20世紀以來:土地作為資源性財產的回歸
四、區分資源性財產與非資源性財產的法律意義
第二章 土地資源屬性對土地所有權制度的影響
一、土地資源對於人與人類的生存保障
(一)土地資源的保障功能——生存權的保障
(二)土地保障對土地所有權的影響
(三)我國的土地保障
二、土地資源利用的公平價值目標
(一)人類土地利用公平責任的思想歷程
(二)土地利用公平責任的具體內容
三、土地資源屬性對土地私人所有權標準的修訂
(一)傳統土地私有標準的迷思
(二)土地所有權的社會化——土地資源屬性對土地私人所有權的矯正
(三)土地日趨國家所有——土地私人所有權矯正的結果
(四)對我國土地所有權社會化的認識
四、土地資源屬性對土地所有權觀念的影響
五、土地所有權與統治權
六、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上的國家公共信託責任
第三章 中國土地所有權制度的歷史考察
一、夏商周時期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二、秦漢時期的土地制度——名田制
三、隋唐時期的土地制度——均田制
四、宋元明清時期的土地制度——租佃制
五、我國古代土地所有權制度的啟示
第四章 外國土地所有權制度的歷史考察
一、土地所有權制度演變
(一)古代土地所有權制度
(二)近現代的土地所有權制度
二、土地所有權的立法演變
(一)古代土地所有權制度的立法考察
(二)中世紀土地所有權制度立法:土地所有權與利用權的分離
(三)近代土地所有權制度的立法考察:土地所有權絕對觀念的復興
(四)20世紀以來的土地所有權制度立法考察:土地所有權社會化大行其道
三、歷史考察的歸結
(一)從“所有中心”向“利用中心”的轉變
(二)從“所有權絕對”向“所有權受限制”的轉變
(三)土地所有權社會責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日益顯現
(四)土地所有權日益從多個私人或團體土地所有權向國家獨占土地所有權方向發展
第五章 土地國家所有權的理論依據
一、土地財產學說概說
二、西方近代土地財富取得思想
(一)西方近代關於土地財富取得的主要思想
(二)近代西方思想史上有關土地國家所有的主要主張
(三)對土地私人所有和土地國家所有論的簡要評價
三、馬克思土地所有權思想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與土地財富取得的主張
(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土地所有權的認識
(三)馬克思土地國有化的思想
(四)對馬克思土地所有權思想的非議及駁斥
四、勞動與土地國家所有權的辯證關係
(一)社會勞動總和創造了土地的價值
(二)土地私人所有在人類特定歷史階段具有正當性
第六章 土地資源時代的土地所有權
一、土地資源時代的來臨
二、私人土地所有權與現代社會的衝突
……
下篇
第七章 國有化:我國集體土地所有權改革的必由之路
第八章 有中國特色的土地法律制度架構
第九章 土地所有權權利結構
第十章 我國土地利用權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國家土地所有權的行使

前言

受命為《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術文庫》(以下簡稱《法學學術文庫》)寫序是件幸運的苦差事。言其幸運是組織的信任,言其苦差實頗費心力。
愚意以為,《法學學術文庫》的出版是學校科研的盛舉。述其作用論其特點,必須回放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予以說明。偉人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偉人還說過,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
眾所周知,今天的西南政法大學(1995年前名為西南政法學院,人們常簡稱其為西政)已經五十有五啦,假如是個自然人,當此年齡段該是知天命多時了。五十五個年頭,它有過創業的艱辛,有過成功的喜悅,有過失敗的悲哀,有過耀眼的光環。它少年慘遭磨難,青年恰逢盛世。從縱向看,大致可切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奠基期。時間跨度當從1953年建校算起至1966年上半年。學校從批准到選址,從選址到成立,從成立到教學,基本是順應政治之需。司法改革運動又“使一大批並無政治問題的法學專家、教授被拒之於新的司法機關和大學講壇之外”彼時不以做學問為時髦而以講政治為榮耀。雖有少許著述出台但基本上是談不上法學研究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