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偏振雷射

雷射的圓偏振特性在大氣傳輸中變化很 小, 且 圓 偏 振 光 具 有 旋 轉 對 稱 性, 系 統 的 性 能 不 受 兩 通 信 終端相對運動的影響, 降低了技術的實現難度,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特別適用於移動通信終端。

工作原理

如圖是圓偏振調製時序圖。如圖(b)所示,CPolSK用兩個圓偏振態來表征數據二進制“0”和“1”,在整個調製過程中脈衝強度沒有發生改變,只是脈衝的偏振態發生了改變,右旋表示“0”,左旋表示“1”。如圖(c)所示,CPolDM利用兩種圓偏振態作為復用信道進行調製編碼,可載入兩路信息,與OOK調製相似,以圓偏振態的“通-斷”來表征“0”和“1”。CPolDM同時利用兩通道傳輸信息,提高了信道利用率,使系統容量增加了1倍,可滿足現代光通信提高通信容量的要求。

圓偏振調製時序圖 圓偏振調製時序圖

雷射通過偏振分光稜鏡(PBS)分為兩束正交線偏振光,即s光和p光,然後分別對這兩束光進行信號調製,將調製器後的信號通過偏振合束器(PBC)複合到同一光路中,再經過一個1/4波片(QWP),調整QWP的快(慢)軸與兩路線偏振光的傳播方向的夾角為某一值,使經過QWP後的兩束光分別變成左、右旋圓偏振光;最後經過天線發射出去。

對於圓偏振光不能直接進行檢測,一般先轉換為線偏振光再進行接收檢測。在接收端,同樣採用QWP,將左、右旋圓偏振光分別轉換成對應的兩束線偏振光。線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只與QWP的光軸方向有關,如果確定了波片的光軸方向,就可知線偏振光的偏振方向,通過檢偏器和光電探測器,就可實現信息的接收、檢測和轉換。圓偏振調製技術無需得知發射端的確切運動,系統的性能不受兩通信終端相對運動的影響,只需保證接收端QWP的光軸方向和檢偏器方向之間的相對位置,這大大降低了技術的實現難度。因此,圓偏振調製技術特別適用於移動終端之間的雷射通信,尤其對於存在相對複雜運動的衛星之間的雷射通信,該技術優勢非常明顯。

設計套用

自由空間光通信(FSO)具有傳輸速率高、通信容量大、可用頻頻寬及保密性好等優點,成為未來大容量保密通信的發展方向之一,因而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FSO光信號在大氣信道中受到大氣湍流及隨機運動等因素的影響,降低了通信系統的性能,限制了FSO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套用。為了提高FSO系統的可靠性,研究人員提出了許多改進方案,如相干發射接收、自適應光學技術、糾錯冗餘編碼等。但這些方案都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系統過於複雜難以實際套用,因為冗餘而導致成本倍增等。因此,低成本、高可靠性及簡單易實現的通信方案成為光通信領域的研究熱點。
目前FSO系統大多採用最常用的數字強度調製開關鍵控(OOK)調製,該調製方式簡單易行,但調製功率效率低,易受大氣湍流和背景光的影響,信噪比較低,因而無法確保通信的可靠性和工作的全天候。為此人們又提出偏振鍵控(PolSK)調製,該調製方式利用光的偏振矢量特性,對偏振態進行編碼調製,可同時適用於二進制和多進制數據傳輸,並能有效地提高系統的靈敏度和誤碼性能。
基於線偏振的PolSK調製需要發射端和接收端偏振坐標系對正,由於運動的隨機不確定性,對搭載於運動平台上的通信終端系統而言,系統的通信性能是很難保證的。在此基礎上,趙新輝等提出了圓偏振位移鍵控(CPolSK)調製方法,利用兩種圓偏
振態進行組合編碼調製,提高通信系統性能。由於圓偏振態在大氣傳輸中變化很小,同時圓偏振態具有旋轉對稱特性,特別是在相對運動的平台上,圓偏振調製系統可正常工作,因此該調製方式可靠性高,非常適合用於移動平台上的通信終端。CPolSK系統利用兩個圓偏振態組合編碼,單通道傳遞信息。

基於圓偏振態在大氣傳輸中的優勢,同時為提高通信量,本文在偏振復用的基礎上,提出了圓偏振復用(CPolDM)調製,不僅保證了通信的可靠性,又成倍地提高了系統容量。此外,相關研究人員雖然提出了CPolSK概念和圓偏振調製的結構模型,但並沒有設計出具體的圓偏振通信系統,且通信模型需要外調製器,結構複雜、實現困難。

系統設計

根據CPolSK調製原理,提出了CPolSK調製的實現方案。發射端採用信號源分時控制選通兩路雷射器,一路控制選通P雷射器,表征“0”信號,一路選通控制S雷射器,表征“1”信號,兩路信號光經過PBC複合到同一光路中,再經由天線發射到大氣信道中。其中p、s偏振光經過QWP後,分別變為右、左旋圓偏振光。在接收端經過QWP相位延遲後,再通過QWP相位延遲後,再通過PBS稜鏡把光信號分解了改變。因為兩次經過QWP後,引入了π相位差,相當於偏振態發生翻轉,初始的p光在接收端轉換s光,s光轉換為p光。

在發射端必須要保證線偏振光的傳播方向和QWP快慢軸的夾角θ為45°,才能確保線偏振光經過QWP時轉變為圓偏振光,若θ≠45°則出射光為橢圓偏振光,所以在光機裝調時必須要注意這一點。圓偏振光經過QWP時,不管波片快(慢)軸與光軸夾角為多少,圓偏振光都轉變成線偏振光,所以在接收端可以不必確保波片的快(慢)軸與光軸的夾角為固定值。

CPolDM調製的實現方案與CPolSK調製相似,不同之處在於,信號控制器同時調控兩路線偏振雷射。在接收端,分通道接收檢測經過轉換後的兩路線偏振光,即可得到初始信息。相比於CPolSK,CPolDM使系統通信容量增加了1倍。

為了驗證圓偏振編碼原理,需同時滿足CPolSK和CPolDM兩種調製方式的要求,設計了圓偏振調製雷射通信系統。因為是實驗驗證階段,採用克卜勒型光學天線,單向發射單向接收、直接檢測接收的方式。可同時驗證兩種調製方式。為了在同一實驗系統中驗證兩種調製方式,在發射端採用雙雷射器,保證這兩個雷射器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一路表示p偏振態,一路表示s偏振態,來替代雷射器通過PBS稜鏡分出的兩束正交線偏振光。這樣既方便對每路雷射器單獨調製,又保證了系統的發射功率。在發射端採用雙膠合透鏡對半導體雷射束進行光束準直,並通過在光路焦平面上設定光闌對光束進行整形。在接收端,同樣設定光闌遮擋進入系統的雜散光,並通過安裝窄帶濾波片(NBF)來降低背景噪聲,提高系統靈敏度。該系統光學元件少、結構簡單,通過信號源直接調控雷射輸出信號,採用光學元件就可直接實現偏振態的編碼調製,省去了複雜昂貴的外調製器(如聲光或電光調製器),既簡化結構又易於實現,有利於通信終端的輕小化,同時又可提高通信容量和系統的可靠性,非常適合作為星載的光通信終端。

性能分析

根據圓偏振雷射通信的編碼原理,設計了雷射通信的光機結構,並對系統進行了裝調。對圓偏振調製系統進行了簡單的實驗驗證,為了分析CPolSK及CPolDM調製方式的性能,與OOK調製方式進行對比。在本系統中去掉PBS稜鏡和QWP,對單路雷射調製,即可實現OOK調製。CPolDM和OOK方式的信號電流值都為正值,並載入了一定隨機擾動,而CPolSK調製方式的信號電流值在±60μA之間變化。由於CPolDM與OOK系統採用單路接收,所以信號波形相似,而CPolSK調製系統採用差分方式接收,所以信號幅值是上述二者的二倍。CPolDM和OOK系統的信號電平高低區分很明顯,通過設定合理的判定比較值,可將傳送的信息從接收到的信號波形圖中提取出來;CPolSK調製系統信號電流在正負值之間起伏,可以將0作為閾值比較電平,正負電平分別表徵信號“1”和“0”,這樣就可把載入的數字信息恢復出來。
通過簡單的實驗驗證,實現了數據的發射接收,證明了圓偏振編碼的可行性。有待於進行多條件、複雜環境中的光通信實驗驗證,在實際套用中繼續分析和檢驗性能,尤其是在複雜天氣環境中(如雨、霧霾)對圓偏振態以及通信性能的影響,並把圓偏振編碼技術推向實際套用。針對現有無線光通信系統調製可靠性較低的問題,利用圓偏振編碼調製技術改善系統性能。從理論上推導線偏振態和圓偏振態之間的轉換過程,為圓偏振調製的編碼解碼和檢測接收提供了理論基礎;提出了兩種圓偏振調製實現方案,設計了相應的圓偏振雷射通信系統,在同一套系統中同時驗證兩種調製方式。通過簡單的實驗驗證,說明了圓偏振調製的可行性,特別是CPolSK採用差分接收,信號幅值是CPolDM的2倍,CPolDM可兩路信道同時傳送信息,通信容量是CPolSK的2倍。大氣對圓偏振態影響很小,圓偏振態同時具有旋轉對稱性,特別適合用於移動平台上的通信終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設計的圓偏振調製通信系統功能完備,可同時驗證兩種調製方式;同時該系統結構簡單,實現方便。實驗系統中採用克卜勒型光學天線,軸向尺寸較大,若採用天線最佳化技術,很容易實現系統輕小化,特別適合用作星載通信終端。圓偏振調製技術可降低系統成本、提高系統可靠性,有著非常重要的套用價值,在未來的雷射通信領域中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