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古韻

園林古韻

揚州個園 揚州何園 寺廟園林

概述

作 者: 李敏,吳偉 編

園林古韻園林古韻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2084180
出版時間:2006-07-01
版 次:1
頁 數:261
裝 幀:精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園林古韻》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全面介紹了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的歷史,營造特點和藝術成就,圖文並茂洋洋大觀。它不僅對外國朋友了解中國有所幫助,同時也是對國人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園林藝術的認識有所裨益,可謂功莫大焉,是以為序。

目錄


華夏詩境
歷史脈絡
營造要素
建築形式
藝術特色
國際影響
名園勝景
皇家園林
北京圓明園
北京頣和園
承德避署山莊
北京北海
北京天壇
北京故宮御花園
臨潼華清池
私家園林
蘇州拙政園
蘇州網師園
蘇州環秀山莊
蘇州藝圊
蘇州獅子林
蘇州退思園
揚州個園
揚州何園
南京瞻園
南京煦園
上海豫園
上海古漪園
上海醉白池
廣東餘蔭山房
廣東可園
寺廟園林
北京潭柘寺
揚州大明寺
山東泰山岱廟孔林
成都武侯祠
成都杜甫草堂
風景名勝
杭州西湖
揚州瘦西湖
桂林灕江
安徽黃山
麗江黑龍潭

精彩書摘

華夏詩境
中國古稱“華夏”,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其發展歷史源遠流長,藝術成就譽滿全球。1954年在維也納召開的國際造園師聯合會(IFLA)年會上,英國造園學家傑利科曾致詞說:“世界造園史中三大動力是古希臘、西亞和中國”;並指出:“中國的造園藝術對日本和18世紀的歐洲都起到過重要影響”。
中國園林從有文字記載的殷周時的“囿”算起,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考證,“園林”一詞廣泛見於西晉以後的詩文中,如西晉張翰《雜詩》云:“暮春和氣應,白日照園林;青條若總翠,黃華如散金……”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日:“同為懶慢園林客,共對蕭條雨雪天”(《雪夜小飲贈夢得》),“春歸似遣鶯留語,好住園林三兩聲”(《春盡日》)。東漢佛教傳入後中國始有寺廟,隨之興起寺廟園林;唐代王維輞川別業、白居易廬山草堂出現後,又有了風景名勝的營造。到清朝末年,中國園林已包含了御苑、宅園、寺園、陵園等多種遊憩生活空間的內容。
歷史脈絡
商周時期的園林起源
中國的造園活動約從商殷時代(公元前1600-前1100年)開始,最初的形式是“囿”。所謂“囿”,就是供帝王貴族進行狩借、遊樂的一種園林形式。它通常是在選定地域劃出範圍,或構築界垣,讓草木鳥獸在其中自然滋生繁育,並築台掘池,供帝王貴族狩獵遊樂。據《詩經》和《史記》載,周文王曾在當時國都鎬京(今陝西省長安縣以西)營造了靈台、靈沼和靈囿供自己遊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