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A類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根據FIAPF官網公布:至2015年,全球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目前中國為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以上三大電影節加上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和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分類

方式一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每年批准認可55個有質量的國際電影節。通常根據電影節的性質,將其分為A、B、C、D四類,即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非競賽型電影節,紀錄片和短片電影

國際A類電影節國際A類電影節

A類

國際A類電影節目前有十五個,有評獎,可以沒有特定的主題。以下名單來自於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

國際A類電影節(15個)
國家 電影節名稱 創辦時間 舉辦時間 獎項設定(最高獎)
德國 柏林國際電影節 1951 2月5日至2月15日 金熊獎
法國 坎城國際電影節 1939 5月13日至5月24日 金棕櫚獎
義大利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1932 9月2日至9月12日 金獅獎
捷克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1946 7月3日至7月11日 水晶球獎
西班牙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53 18 September 26 September 金貝殼獎
俄羅斯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1959 6月19日至6月26日 聖喬治獎
加拿大 蒙特婁國際電影節 1977 8月27日至9月7日 美洲大獎
埃及 開羅國際電影節 1976 11 November 20 November 金字塔獎
瑞士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1946 8月5日至8月15日 金帆獎
阿根廷 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1989 19 November 29 November 金樹商陸獎
日本 東京國際電影節 1985 10月22日至10月31日 金麒麟獎
中國 上海國際電影節 1993 13 June 21 June 金爵獎
波蘭 華沙國際電影節 1985 10月9日至10月18日 華沙大獎
印度 印度國際電影節 1952 20 November 28 November 金孔雀獎
愛沙尼亞 塔林國際電影節 1997 13 November 29 November

B類

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 此類電影節突出特定的主題。

C類

非競賽型電影節,此類電影節不設評獎,主要展映入選的各國影片。

D型

此類主要是紀錄片和短片電影。

方式二

世界上共有700個左右的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批准認可、並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性電影節大約有50個左右。這些電影節就其性質大概可以分為3類。

綜合性國際電影節

綜合性國際電影節有120多個,特點是規模大,各種類型的影片(包括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均可參加比賽或映出。舉行的時間長,一般兩個星期。主要的有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蒙特婁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卡塔赫納國際電影節、紐約國際電影節、迦太基國際電影節。

專業性國際電影節

專業性國際電影節有150多個,特點是規模小,舉行的時間也短,最多一周,最少3~4天,一般只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專業題材的影片,包括政治、軍事、科技、文教、衛生、工農業等30多種專業。歷史最久的專業性電影節是1945年義大利創辦的國際體育片電影節。自創辦以來,先後在義大利的科蒂納丹佩佐、聖萬桑、都靈等城鎮舉行,每年一次,為期一周。70年代以來,中國多次參加並獲得了一些獎。其他重要的專業性國際電影節還有:國際科學電影協會輪流舉辦的國際科學普及電影節、法國創辦的昂西國際卡通片電影節、西班牙的希洪國際兒童片電影節、法國巴黎的國際軍事電影節、保加利亞的瓦爾納國際紅十字會和衛生電影節、芬蘭的坦佩雷國際短片電影節、聯邦德國的弗里德堡宗教電影節、捷克斯洛伐克的伐斯特拉發國際生態學電影節、丹麥的歐登塞童話片電影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幻想片電影節、美國的紐約國際手工藝品電影節、瑞士的日內瓦國際自然影片電影節等。

地區性國際電影節

地區性國際電影節,現有30多個,特點是規模大、小不等,放映時間一般是一周,有的兩周,只放映某一個地區、幾個地區某些國家生產的影片。1954年由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共同創辦的亞洲電影節(亞太影展)是最早的地區性國際電影節之一。其他主要的地區性國際電影節還有:蘇聯創辦的專門放映亞、非、拉國家影片的塔什乾國際電影節、布吉納法索(原名上沃爾特)舉辦的瓦加杜古泛非電影節、在古巴舉辦的拉丁美洲新電影國際電影節、法國的南特三大洲電影節以及東協國家電影節、巴爾幹國際電影節、法語區國際電影節、北歐電影節、地中海電影節、大英國協電影和電視節、撒哈拉地區國家電影節等。

以上3種不同性質的國際電影節在國際文化交流、政治活動、經濟貿易、科技合作等許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80年代每年有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國際電影節。通過各國影片的放映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各國的友好關係和相互了解,為發展各國電影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

華人相關

歷年評審

評審團主席
三大影展主競賽單元 華人評審團主席
2000年: 鞏俐 (柏林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02年: 鞏俐 (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06年: 王家衛 (坎城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07年: 張藝謀 (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09年: 李安 (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13年: 王家衛 (柏林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其他A類影展主競賽單元 華人評審團主席
1997年:張藝謀(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03年:鞏俐(東京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05年:張藝謀(東京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06年:許鞍華(洛迦諾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13年:陳凱歌(東京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上海影展因華人眾多而不計入】
評審團成員
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華人評審團成員 謝晉(1989)陳凱歌(1993)張曼玉(1999)許鞍華(2003) 徐楓(2004)阿城(2005)杜琪峯(2008)陳可辛(2012) 姜文(2013)陳冲(2014)侯孝賢(2015)
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華人評審團成員 鞏俐(1997)陳凱歌(1998)楊德昌(2001)楊紫瓊(2002) 姜文(2003)徐克(2004)吳宇森(2005)章子怡(2006) 張曼玉(2007)舒淇(2009)施南生(2011)杜琪峯(2011) 李安(2013)賈樟柯(2014)
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華人評審團成員 黃宗江(1983)陳凱歌(1989)張艾嘉(1992)張藝謀(1993) 徐楓(1994)斯琴高娃(1995)蔡明亮(1995)陳冲(1996) 許鞍華(1996)寧瀛(1997)張曼玉(1997)張國榮(1998) 李卓桃(1998)楊紫瓊(1999)謝飛(2001)白靈(2005) 施南生(2007)舒淇(2008)王穎(2009)余男(2010) 梁朝偉(2014)

歷年獲獎

電影節 最高獎 表演獎 終生成就獎
威尼斯電影節
1989年: 侯孝賢 《悲情城市》 1992年: 張藝謀 《秋菊打官司》 1994年: 蔡明亮 《愛情萬歲》 1999年: 張藝謀 《一個都不能少》 2005年: 李安 《斷臂山》 2006年: 賈樟柯 《三峽好人》 2007年: 李安 《色,戒》 1992年: 鞏俐 《秋菊打官司》 1994年: 夏雨 《陽光燦爛的日子》 2011年: 葉德嫻 《桃姐》 吳宇森
坎城電影節 1993年: 陳凱歌 《霸王別姬》 1994年: 葛優 《活著》 2000年: 梁朝偉 《花樣年華》 2004年: 張曼玉 《清潔》
柏林電影節 1988年: 張藝謀 《紅高粱》 1993年: 李安 《喜宴》 1993年: 謝飛 《香魂女》 1996年: 李安 《理智與情感》 2007年: 王全安 《圖雅的婚事》 2014年: 刁亦男 《白日焰火》 1992年: 張曼玉 《阮玲玉》 1995年: 蕭芳芳 《女人四十》 2014年: 廖凡 《白日焰火》
洛迦諾電影節 1992年:羅卓瑤《秋月》 1998年:呂樂《趙先生》 2000年:王朔《我是你爸爸》 2009年:郭小櫓《中國姑娘》 2010年:李紅旗《寒假》 1958年:關山《阿Q正傳》 2012年:耐安《我還有話要說》 侯孝賢 賈樟柯
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 2007年:王穎《千年敬祈》 2009年:陸川《南京!南京!》 1994年:寧靜《炮打雙燈》 2002年:劉佩琦《和你在一起》
莫斯科電影節 (暫無)
1961年:於藍《革命家庭》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1988年:謝晉《芙蓉鎮》 1950年:石聯星《趙一曼》 1995年:歸亞蕾《女兒紅》
蒙特婁電影節 1983年:段吉順《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2000年:鞏俐《漂亮媽媽》 2004年:范偉《看車人的七月》 2006年:倪萍《雪花那個飄》 2014年:姚安濂《打工老闆》
東京電影節 1987年:吳天明《老井》 1993年:田壯壯《藍風箏》 1994年:嚴浩《天國逆子》 1999年:張作驥《黑暗之光》 2003年:霍建起《暖》 1987年:張藝謀《老井》 1991年:趙麗蓉《過年》 1993年:呂麗萍《藍風箏》 1994年:牛振華《背靠背,臉對臉》 1996年:朱旭《變臉》 1997年:劉若英《美麗在唱歌》 1997年:曾靜《美麗在唱歌》 2005年:金雅琴《我們倆》 2010年:王千源《鋼的琴》 2010年:范冰冰《觀音山》 2013年:王景春《警察日記》 侯孝賢 陳凱歌
上海電影節 1993年:王童《無言的山丘》 2002年:霍建起《生活秀》 1995年:郭柯宇《紅櫻桃》 1997年:潘予《安居》 1999年:艾麗婭《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2001年:彭玉《月圓今宵》 2002年:陶紅《生活秀》 2004年:顧美華《美麗上海》 2005年:趙薇《情人結》 2008年:馬國偉《千鈞一髮》 2011年:呂星辰《郎在對門唱山歌》 2013年:張家輝《激戰》 2015年:鄧超《烈日灼心》 2015年:段奕宏《烈日灼心》 2015年:郭濤《烈日灼心》 (不收錄)
開羅電影節 1992年:胡雪楊《留守女士》 2000年:馮小剛《一聲嘆息》 1992年:修晶雙《留守女士》 1998年:梅婷《紅色戀人》 2000年:張國立《一聲嘆息》 2000年:徐帆《一聲嘆息》 2003年:宋國鋒《父親》 2006年:張靜初《芳香之旅》 張藝謀
印度電影節 1996年:李少紅《紅粉》 2009年:戴立忍《不能沒有你》 2002年:張學友《男人四十》 王家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