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禮文化市場調查委員會

國禮文化市場調查委員會

國禮文化市場調查委員會(NATIONAL CEREMONY AND CULTURAL MARKET INVESTIGATION COMMITTEE)依託外交部禮賓司,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和故宮博物院行政職能而建立的非營利性公共服務機構,官方網站:國禮文化市場調查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信部備案批准運營;工作委員會下設:國禮文化市場調查中心、國禮特供藝術家評審委員會。

機構介紹

國禮證書 國禮證書

國禮特供藝術家評審委員會 ,全面負責國家國禮特供藝術家,國禮書法家、國禮畫家、國禮工藝大師、國禮文藝家等國禮資格的調查及評審工作。研究國禮文化市場發展規劃和政策,協助政府部門建立國禮文化市場行業標準、服務國禮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對國禮文化領域的經營活動,以及國禮文化娛樂和國禮文化藝術品市場進行調查研究,發表國禮年度市場調查研究報告;建設國禮文化市場服務支撐平台和國禮文化市場資料庫,在統計國禮文化藝術市場調查基礎上,對主管政府部門開展國禮市場產業規劃、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國禮會展交易和市場監管提供決策支持和諮詢顧問服務,同國內外國禮文化相關科研院所、機構團體、行業協會開展廣泛合作交流;開展國禮文化市場相關行業培訓調查評估服務;開展國禮文化市場藝術品授權服務;在調查統計和輿情信息基礎上,定期向政府部門提供市場輿情報告;協助主管政府部門完成各類國禮文化市場項目。

項目

國禮證書金匾 國禮證書金匾

書畫藝術品, 雕漆、陶瓷、景泰藍、牙雕、刺繡等工藝品;絲織、湘繡、描漆、陶瓷、郵冊、詩箋譜、檀香扇、名家書畫、民間剪紙、綢緞、茅台酒、龍井茶等。

起源

國禮文化調查-古代國禮起源

國禮最早起源於古代部落狩獵、飲食與祭祀。食物、飲食一開始即與儀式、禮儀有著密切聯繫。大量人類學家的研究表明,“食物禮儀是在宗教中有顯著地位的。第一個果子的獻祭、收成的禮節、節後的宴會是農民之間很重要的行動。獵夫或漁夫慶賀大收穫,或開始活動季節的時候,也都是用宴會與禮儀將食物擺布著,要求動物恕宥或更加以崇拜。一切這樣的行為,都表現出地方社會對喜慶和食物的珍重,於是宗教借著這等行為來成就人民對於日常食品的虔敬態度”。我國的儒家經典《禮記·禮運》也早已指出:“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原始人由於相信萬物有靈,用各種各樣的儀式來溝通人與神的聯繫,使整個社會生活都儀式化了。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人們懷著恐懼、畏懼的心情匍匐在神的腳下,獻上“食品”(祭品),有時這個食品(祭品)甚至是人本身,以便使神靈幫助人類。因為“人嗜飲食,故巫以犧牲奉神”。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祭祀的態度和目的漸漸有了不同。從早期的自然宗教到倫理宗教,從被動獻祭,到與祖先神共享,再到人們用食品慶祝節日,溝通人群、犒勞自己,食物已不再僅僅用於果腹、敬神,而有了更多的文化意義和倫理價值;

1.國禮在古代體現“禮治”。《論語》和《孟子》中有很多關於“仁”或“仁政”的議論。孔子把廣義的政治制度分成了德、禮、刑、政四個層次。這樣說固然也有道理,但順著這個思路下去,往往是把這話作為孔子講“人治”、“德治”或“禮治”的註腳。國禮在古代也是戰敗部落、戰敗國家、戰敗民族向勝利者的的貢品。在古代包括饋贈奴隸、疆土、權杖;

2.在大中華,國禮演變跟古代五禮相關聯。孔子的貢獻,是把隱藏在古禮中的核心思想“仁”發掘了出來,對於執政者而言,仁就是“愛人”、惠民等統治原則。仁和禮是不分的,時代變化了,禮要因應變化而作出調整,其調整的依據就是“仁”。在孔子看來,執政者自身也必須按照禮來約束自己。這對於任何階層的執政者,上至天子,下至諸侯、卿大夫、士,皆無例外。按《左傳》的句例,按照禮來做事,就以“禮也”二字加以肯定;不按禮來做事,就是“非禮也”。如果翻譯成今天的法,“禮也”就是合法的,“非禮也”就是違法的。比如,《左傳》桓公十五年載:“十五年春,天王使家父來求車,非禮也。諸侯不貢車服,天子不私求財。”這可以理解為,天子派家臣來魯國求車的行為,是違法的。像這樣的史實或案例,在《左傳》中比比皆是。如果把《左傳》中直接出現了“禮也”或“非禮也”的案例摘抄出來,就會發現,這些案例不但數量眾多,而且適用關係涉及自天子以至諸侯、卿大夫等各種執政者階層;從規範的行為種類來看,則大到各種政治、外交、軍事、貢賦等領域(所謂吉、凶、賓、軍、嘉等“五禮”),小到服飾、車器、儀容、建築、樂舞等等,可謂琳琅大觀。

3.演變文廟祭祀,在傳統禮樂文明的豐富內涵中,祭祀文化是其中的犖犖大端。祭禮的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面:天地、先祖、君師。世人習稱的“孔廟”,實際名稱應為“文廟”,其主要作用是用來祭祀 孔子及歷代聖哲、先賢先儒。文廟祭祀所採用的禮儀稱為“釋奠禮”,是傳統社會的“國之要典”,成為中國歷史上非常獨特的文化現象,蘊涵著重要的文化信息。

國禮文化調查-當代國禮發展

國禮既國之禮也,以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以國家和國家政府名義互贈的禮品,均可稱為國禮,作為體現國家形象與政治語言的國禮,國禮的贈與或交換,常常會結合儀式來完成。儀式是集人、物、語言、行為等多種要素於一體的意義“綜合表述”,其表現力也最為集中和強烈。儀式不僅是直接影響政治生活的形式資源,它還通過象徵性的政治符號滲透進人民社會生活內部,影響人民的文化修養和價值觀念,塑造形成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彰顯出國家對人民生活的主動介入和規訓,其門類眾多:有中國的書畫藝術名家藝術作品,有的是傳統的土特產品和珍奇異寶,也有令人詫異的特色禮品,亞洲國家常送古董或良種馬;非洲國家愛送鑲著寶石的象牙;南美國家則喜歡以鑲有瑪瑙的鎧甲送人。義大利領導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外贈送的國禮是藝術大師米開朗琪羅作品的銀制複製品;英國首相贈送的則是為來賓專門製造的帶有英國象徵的器皿,而且絕無重樣。鍍金蘭花是新加坡政府為領導人出訪準備的特選禮品;約旦國王愛送本國出產的橄欖油;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喜歡送手工刺繡地毯。 與此同時,贈送國禮的相關儀式也簡化了,比如以前是要領導人親自贈送的,現在可以由兩國的禮賓司司長代勞交換禮物,也不用禮單了。

國禮文化調查-國禮贈送禮儀

人與人交往,講究禮尚往來,國與國之間亦是如此。外交場合,除非萬不得已需要大動干戈,通常情況下都是以“禮”相待。那么,見證了外交史上重要時刻的那些“國禮”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與文化,國禮怎么送大有講究;中國的各種手工藝品巧奪天工,成為最初國禮的首選。雕漆、陶瓷、景泰藍、牙雕、刺繡等工藝品是禮單中的常客;絲織、湘繡、描漆和陶瓷的中蘇領袖像也時常被列入,其中毛澤東紀念章特別多。到1952年,禮單中開始出現貼有毛劉朱周、全國名勝風景、國慶觀禮、建設成就、外國來訪代表團在華活動等照片的相冊,以及郵冊、詩箋譜、檀香扇、名家書畫、民間剪紙、綢緞等。禮賓司以前還經常送茅台酒、龍井茶招待外賓。

送禮也要因地制宜。給非洲國家送手工藝品,不如送一些實用的東西更好。據外交部禮賓司的老同志回憶,中國以前也送給第三世界國家一些電器,比如熊貓牌電視機。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向外國送過中國自產的電腦等數碼產品,例如送給古巴、委內瑞拉、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一些輕工業的產品,比如襯衫、手錶等也很受歡迎。出訪時,這些往往作為贈送對方翻譯和接待人員的禮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禮物中開始有一些畫冊。送畫冊,也是向歐洲國家學來的。主要內容是介紹當代中國在科技文化經濟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印刷得非常精美。

另外,送國禮也要做調查研究,根據不同的國家領導人及外交場合,各國贈送禮物也會考慮“投其所好”。例如,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1982年9月訪華時,事先了解到鄧小平有抽菸的習慣,便贈送給鄧小平一個精緻的銀煙盒。老布希擔任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時,很喜歡在周末跟夫人一道騎腳踏車逛北京的胡同。 1989他作為美國總統訪華時,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就贈送給他一輛上海特製的飛鴿牌腳踏車,當年的電視節目還播出了老布希像孩子似的高興地跨上腳踏車試騎的鏡頭,歸根結底一句話:外交無小事,送禮有學問。

1.講政治的國禮

為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中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一座“和平尊”。

“和平尊”以中國古代青銅器中的“尊”為原型。“尊”取“敬重”之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十分隆重的禮器。我們今天以“尊”為禮,表達中國對聯合國的重視和支持,也是13億多中國人民對聯合國的美好祝福。

“和平尊”以“中國紅”為主色調,熱情莊重。頂部的龍飾象徵守望和平。兩側的象首、鳳鳥寓意天下太平,人民安康。尊體飾以中國傳統吉祥紋飾,輔以絲綢之路等元素,傳承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的理念。尊身展翅高飛的七隻和平鴿,代表聯合國為世界和平而奮鬥的70年。

“和平尊”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工藝製成。這一工藝源於古代西域文化,在中國得到發展完善。它不僅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當代文明,也體現著不同文明和文化交流互鑒、兼容並蓄、共同進步。

“和平尊”傳遞了中國和中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願望和信念,這也是聯合國憲章的精神。在聯合國邁向新的10年之際,我們願同世界各國一道,繼續為實現聯合國的夢想而共同努力。

習近平夫婦贈APEC領導人景泰藍賞瓶等3件國禮

2014年APEC會議中,習大大和夫人彭麗媛送給各經濟體領導人及配偶所用專門禮品一直被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2014年11月12日,北京某某集團透露,三件國禮分別是《四海昇平》景泰藍賞瓶、《繁花》手包套裝、《和美》純銀絲巾果盤,前者為領導人禮品,後兩者為領導人配偶禮品。

席哈克曾送香皂給小布希

2014年3月2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攜 “第一先生”紹尓在總理府私人宴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並贈送一件特別的禮物——1735年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

相比中國用來回禮的花瓶和中國民歌CD,地圖作為禮物事實上並不多見,尤其是1735年的地圖。這讓中國網友陷入了沉思——默克爾不簡單啊,這幅地圖送得用心很深啊,這德國大媽是幾個意思呢?

1735年的地圖上都有啥?

默克爾贈送的地圖,是由18世紀德國著名地理學家霍曼及其家族成員哈斯“接力”製作並保留的地圖,原圖基於1735年法國人杜赫德首次出版的中國地圖冊。這幅地圖所描繪的中國局部地形和政區劃分,應該是以1700-1735年康熙到雍正時期的中國主要地區為基礎的。考據完畢,壹讀君接下來說說1735這個年份前後的中國歷史概況。當時的清王朝正處於穩健爬升的時期,三藩已平、台灣回歸、噶爾丹勢力被削、駐藏大臣設立,整個王朝的影響力也日益國際化,貴為神秘的“天朝上國”。這一時期的歐洲大陸,紛紛將目光瞄準東方,他們的眼中的中國,是“遍地黃金”的國度。

默克爾送這樣一幅地圖的寓意是什麼呢?有人說,當時的中國版圖包括了外蒙等地區,這分明是在暗示中國要小心鄰居俄國。此言差矣。

這張18世紀德國人繪製的地圖中,並沒有包括西部和北部那些數百年後被迫割讓的地區,地圖只是展現了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中東部,這也是外國人通常認為的中國統治中心。於是又有網友猜測了,中國發展面臨著300多年前一樣的機遇和挑戰,德國似乎是在暗祝國力富強。

但是一張地圖總是有複雜的背景,可能有各種解讀。你也可以想這是人家在提醒,雖然中國自以為天朝上國,但是歐洲才是文明的中心;或者暗示雖然中國很富強,但是不處理好危機,前途還是會有很多挑戰。總之,什麼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解讀,壹讀君估計,默克爾大媽應該就是想達到這樣的 效果

2009年1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首次訪華,向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贈送了一份禮物——一副圍棋。一時間,媒體紛紛聚焦這份出人意料的國禮。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分析說,贈送圍棋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尊重。而央視評論員水均益則評論說:“這是意味深長的一個禮物,會不會歐巴馬暗示中美之間是一種更加平等的關係,比以前更加平和,但也是一種博弈?”

美國總統收的禮。2001年小布希就任,考慮到這位總統自小受牛仔文化薰陶,各國元首送給他的禮物普遍具有美國西部片的風格,其中包括各式各樣的刀劍、牛仔帽和馬靴。到了2002年,由於小布希對外政策咄咄逼人,各國元首大概皆以為此風不可助長,紛紛“棄武重文”,開始送他藝術品、書籍、珠寶,甚至還有一些勸人向善的宗教禮物,比如《聖經》、《古蘭經》、俄羅斯聖像等等等。

在2003年,小布希結束對英國的訪問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贈給他一把銀尺子作為禮物。“尺子”在英語中同時也有“統治者”之意,其寄意可見一斑。這把特殊的尺子長13英寸半,純銀打制,價值約244英鎊,上面刻有美國歷史上43位總統的名字。

伊拉克戰役爆發前夕,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特地送小布希一個以英國戰時領袖命名的“邱吉爾”禮盒套裝,其中包括鋼筆、墨水、雪茄和一本印有邱吉爾名言的綠色燙金人造革小冊子,目的是用強硬的邱吉爾形象,給鐵桿盟友打氣鼓勁;時任羅馬尼亞總統伊利埃斯庫送給小布希一幅蠟筆漫畫,其中描繪的是小布希手持獵槍,捉住了一隻兔子,而兔子的臉酷似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寄意非常清晰,但願小布希如願打倒薩達姆政權。

而作為伊拉克戰役的果斷反對者,時任法國總統席哈克2003年送給小布希夫婦的禮物,是法國的時尚用品,大概含有“化干戈為玉帛”之意。送給勞拉的是一條藍色的愛馬仕絲巾,而送給小布希的是一個皮製高級男性洗漱用品包,一瓶CD男用香水以及配套的香皂。

2.國禮的贈送如何安排

國禮總管外交部禮賓司,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時,要不要送禮,送什麼禮物,在什麼時間和場合送禮,都由外交部禮賓司負責,甚至送禮物的時候領導人要穿什麼樣的衣服,禮賓司也得給出合理的建議。

每年年初,外交部都會開會確定未來一年內領導人的出訪計畫,訪問哪些國家,先去哪個國家,都要根據整個國際形勢和國家的外交政策來調整,同時還得考慮“還賬”,很多國家的領導人來我國訪問後,我國的領導人也是要回訪的。所以這樣的會議,外交部禮賓司必須參加。

確定了領導人的出訪計畫後,外交部就派先遣組去“踩點兒”,要是確定贈送國禮,禮賓司就得開始準備禮物了。對禮賓司的工作人員來說,為了挑選一份合適的禮物,跑遍全國是很平常的事。

3.國禮的級別

按照《關於對外贈送禮物金額標準的規定》,中國國家領導人出訪外國,贈禮不得超過5000元人民幣,副總理、國務委員及其他相同級別的人員出國訪問,贈禮不超過3000元。

贈送國禮的時候,禮品並不只送給領導人,對方國家的翻譯人員和接待人員也得人人有份。魯培新說,給對方國家的元首級領導人送的禮品,定價大概為1000~2000元人民幣;給對方國家部長、司長級官員送的禮品,一般是帶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以景泰藍、雕漆工藝品居多;而給對方國家的一般工作人員,主要送些簡單實用的物品,例如頭巾、襯衣、領帶、香菸等。

4.國禮的選擇標準

國禮的選擇一般能代表國家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或者能紀念兩國領導人的友好訪問。在中國,阿膠、瓷器,絲綢、茶葉被稱為“四大國禮”,同時書畫、刺繡描漆領袖像也時常被當做國禮;在經濟發達的中東,國禮一般比較豪華,經常是手錶等高級禮品;而在政治相對民主的歐美國家,國禮往往是些普通的小禮物。

送國禮也得考慮對方國家的民族風俗。1991年,時任國家主席的楊尚昆出訪泰國時,贈送了700多卷的《大藏經》,這對佛教國家來說,有至高無上的意義。送國禮也需要考慮對方國家領導人的個人愛好。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個柔道高手,他也非常喜歡中國功夫,2006年他來訪中國期間去過少林寺,成為第一個到訪少林寺的外國元首,得到的國禮是--一套少林武功秘籍。

當然贈送國禮時也有一定的禁忌,除了尊重對方國家的歷史文化與領導人的個人喜好之外,還得遵“國寶不能送”的禁忌。儘管在上個世紀,我國政府有贈送大熊貓的外交先例,但是隨著外交的正常化和禮賓司的成熟,從80年代開始就不再贈送國寶大熊貓,改為“租借”大熊貓。1992年,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出訪日本。在出訪前,江澤民提出“不要老一套”的送禮原則,禮賓司隨即請了黃胄等十幾位國內知名畫家作畫,儘管這些畫家的畫也接近國寶的級別,但是相對於直接贈送珍藏的古代字畫,顯然避開了“不送國寶”的忌諱。

5.國禮的最終歸屬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領導人收到的國禮有幾萬件之多,這么多的國禮,最後該歸誰所有?魯培新說,貴重的、有紀念意義的禮品都要立即上繳國家,登記入庫,然後由外交部統一處理。由於各種場合收到的禮品太多,外交部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清理一次倉庫。一般情況下,有重大意義的禮品由專門收藏外交禮品的國家友誼博物館珍藏;對於指名贈送的禮物,收禮人有“優先選擇的特權”;如果是實用的產品,則按照市場價打折回購,而普通的食品、襯衫、領帶可以直接接受。

根據《國務院關於在對外公務活動中贈送和接受禮品的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在外事活動中收到的禮物折合人民幣不滿200元的,留歸受禮人使用;200元以上的,則要按照規定登記、上繳。選禮品不是領導人一個人說了算,個人想要需自掏腰包- 國禮究竟是怎么送的,各國領導人之間互贈禮品是必不可少的外交禮儀。作為體現國家形象與政治語言的國禮,更多傳遞出來的意味絕非私人交情,而是兩國關係。國禮要經過精挑細選,頗費一番心思。送得妙,恰到好處,成為國際美談。送得糟,弄巧成拙,淪為笑柄。

在朝鮮的妙香山,建有一座展館,專門用來向世人展示朝鮮人民偉大領袖收到的來自世界各國禮品。進入之後,所有的人都需要穿上鞋套,以防把建築物的地面踩髒,隨身物品還需暫存。展廳內的藏品數量極為龐大,大約有22萬件,其中中國送的東西最多。

而在美國,國務院禮賓司每年統計政府所收禮品並估價公開。按照規定,總統留為己有的禮品不能超過200美元,200美元以上的就要上交白宮檔案館保管。

英國政府規定官員收受禮品價值不能超過140英鎊(約2000元人民幣),超過部分官員可以花錢購買。此前有報導,卡梅倫上任短短5個月收到的不少禮物都按規定上繳了。英國政府當時公布了卡梅倫接收的禮品清單,有法國總統贈送的網球拍、美國紐約市長送的iPad、義大利總理送的領帶等。其中美國蘋果公司生產的平板電腦iPad不錯,卡梅倫共收到2部,他花了429英鎊(約4500元人民幣)買走其中一部。

新加坡對公務員的要求向來嚴格,規定公務員接受禮品金額不得超過50新元(約250元人民幣),超過部分必須上繳或個人出資買下。

加拿大的法律則更為苛刻,規定政府官員無權收受任何禮品,所有收受的禮品都需要個人花錢買下,違反這一規定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藝術家名單

1. A

阿老、安華平、安鼎文、安裕榮、阿布、阿布都·克里木·納思爾丁、阿爾、阿旺晉美、阿旺曲扎、艾民有、艾尼·吾甫爾、艾青、艾石之、艾軒、艾炎、艾中信、 安百里、安裕榮、安濱、安敦禮、安佳、安傑、 安靖、安林、安性存、安學貴、安耀華、安遠遠、安正中、

2. B

白雲鄉、白煦、巴珠、鮑賢倫、白秋晨、白景峰、包俊宜、畢政、白統緒、白曉軍、白雪石、白炎、白逸如、白羽平、白展望、鮑鳳林、鮑夫華、鮑加、鮑培忠、鮑詩度、鮑文忠、鮑金榮、貝戌民、貝瑛仁、賁慶余、笨熊喝、畢建勛、畢晉吉、畢開文、畢克官、畢鳴仁、畢平非、畢尚斌、畢士明、畢新育、畢頤生、畢永祥、

3. C

蔡若虹、常沙娜、程允賢、程大利、程振國、陳叔亮、陳永正、陳洪武、曹建明、陳振濂、陳中浙、陳加林、 陳扶軍、陳秀卿、陳奮武、陳欽碩、陳羲明、曹建、蔡安季、叢文俊、蔡敬忠、程遠、曹光友、崔元澤、陳群、

4. D

董壽平、戴志祺、丁寧、丁傑、鄧子芳、鄧維東、杜軍、杜華、杜滋齡、董小明、戴衛、段成桂、丁謙、丁申陽、竇維春、戴小京、代躍、董建明、

5. E

鄂圭俊、恩廣智、

6. F

傅抱石、馮遠、范迪安、方土、馮大中、傅家寶、方去疾、范碩、樊勝利、馮曉春、

7. G

古元、關山月、郭怡孮、郭線廬、郭金棟、郭潤文、顧亞龍、高慶春、郭永利、郭雅君、葛昌永、管峻、高庭山、郭全輝、顧洪濤、

8. H

何香凝、華君武、黃永玉、哈孜·艾買提、何家英、黃格勝、黃鐵山、韓美林、黃綺、何應輝、何奇耶徒、胡抗美、胡秋萍、胡崇煒、洪厚甜、洪鐵軍、賀恭、賀中祥、黃惇、韓亨林、韓清波、何昌貴、何滿宗、何奇耶徒、韓宗華、黃如光、黃建林、

9. J

江豐、靳尚誼、井漢升、金運昌、賈文忠、紀光明、姜琳、姜旗、姜寶林、姜寶星、姜成安、姜成楠、姜國芳、姜建林、姜建章、姜建章、蔣振立、蔣正鴻、蔣志林、蔣志強、蔣志鑫、蔣志伊、季良生、角振平、季懷玉、蔣洪中、蔣祖朗、賈雨、賈學國、

10. K

孔紫、孔維克、曠小津、康殷、柯雲瀚、況瑞峰、康明義、

11. L

劉開渠、李樺、力群、李少言、李可染、劉迅、羅工柳、賴少其、李中貴、劉文西、劉勃舒、李煥民、林墉、劉大為、李中貴、李榮海、羅中立、劉健、李榮海、李翔、龍瑞、盧禹舜、盧輔聖、劉雲、劉傑、劉巨德、劉國輝、劉震力、李昂、李翔、李向陽、李延聲、李當岐、李忠翔、李榮海、李愛國、李耀林、林林、陸石、劉炳森、柳倩、劉藝、李鐸、林岫、劉正成、呂如雄、龍開勝、盧中南、李元茂、羅楊、郎崗峰、駱芃芃、梁永琳、雷珍民、黎晶、李一、李力、李嘯、李強 、李靜、李士傑、李才旺、李木教、李世俊、李有來、李剛田、李運熙、李純博、呂章申、倫傑賢、劉恆、劉一聞、劉月卯、劉文華、劉永澤、劉慶渝、劉俊京、劉洪彪、劉新德、劉德宏、李京盛、李尚才、李榮海、李勝洪、李洪義、李洪海、李宴清、連家生、李鵬鳴、羅永久、李人雄、羅旺山、劉永軍、魯鴻、劉與平、柳恆金、李陽、林浩錦、李偉華、劉保進、林岩、劉亞諫、劉菊、李思霖、劉聯旗、劉育紅、劉建明、

12. M

馬書林、馬國強、馬鋒輝、馬新林、毛國典、馬國良、孟世強、孟繁禧、馬萬里、馬洪才、

13. N

倪貽德、尼瑪澤仁、聶成文、倪進祥、尼亞孜·克里木、倪久齡、倪小莉、倪貽德、倪震、倪建鳴、倪春林、倪士華、聶昌碩、聶崇正、聶乾因、聶南溪、聶鷗、聶文華、聶義斌、聶雲挺、聶曉軍、寧成春、寧大明、寧積賢、寧新安、寧耀曾、寧冬來、

14. O

歐陽中石、歐陽慧玲、歐陽名利、歐陽啟名、歐陽瓊琛、

15. P

潘天壽、潘公凱、彭治力、潘文海、彭利銘、潘傳賢、潘錫柔、潘喜良、潘小明、潘小慶、潘曉東、潘肖彥、潘絜茲、裴家同、裴建國、裴劍華、裴開元、皮恩成、皮俊鵬、皮俊嵬、

16. Q

齊白石、啟功、秦征、祁海峰、權希軍、戚谷華、漆鋼、邱宗康、邱振中、齊寶善、齊程翔、齊傳玉、齊鳳閣、齊捷、齊夢慧、錢茂康、齊長青、齊貞儉、

17. R

容鐵、仁義、仁丰韻、容曲安、冉茂魁、饒國安、饒書貴、饒湘平、仁真郎加、任寶忠、任伯宏、任川、任傳文、任大鈞、任福新、任淦庭、任煥斌、任惠中、任繼學、任家蓁、任建國、任建輝、任麗君、任率英、任夢璋、任遷喬、任偉、任祥庚、 任曉軍、

18. S

施大畏、孫永、沙孟海、孫為民、孫玉敏、孫志鈞、孫景波、蘇新平、宋建明、宋雨桂、舒同、沈鵬、邵宇、邵秉仁、申萬勝、蘇士澍、石躍峰、施子清、孫峰、孫璘、孫曉雲、沈一丹、沈岩松、宋華平、宋慧瑩、石榮祿、單耀宗、

19. T

陶勤、田衛平、田黎明、托婭 、唐勇力、佟韋、唐雲來、田伯平、田野、

20. W

吳海龍 ,吳作人、王朝聞、王琦、文懷沙、吳冠中、王春立、吳長江、王明旨、王明明、韋爾申、吳為山、王蘭、王永、王濤、王中年、王書平、王鐵全、王闊海、王璜生、王西京、王利峰、王宏劍、王來文、王沂東、王學輝、王明明、王易霓、王界山、王勝利、王家春、王利峰、王宏劍、王學輝、王易霓、王界山、吳山明、翁振新、王學仲、武中奇、尉天池、吳東民、吳善璋、王岳川、王學嶺、王寶貴、王春新、王榮生、王勇平、王家新、韋克義、王丹、王鏞、王元軍、王文杰、王冬齡、王亞洲、王慶元、王志安、王應際、魏哲、吳行、吳雪、吳玉珩、吳東民、吳善璋、吳震啟、王冠軍、王勁華、王文增、王改連、吳建榮、溫亞平(仲田)、吳健萍、王翼迎、王飛、

21. X

徐悲鴻、徐邦達、肖峰、許欽松、許平、徐慶平、 徐勇民、徐嘉煬、薛永年、旭宇、謝雲、徐正濂、徐利明、薛養賢、許鴻基、許雄志、肖麗、肖鵬、夏國祥、

22. Y

葉淺予、野夫、楊力舟、楊曉陽、於雲濤、尹石、閆平、楊飛雲、楊家永、殷雙喜、殷會利、言恭達、於小山、於欽彥、雲平、於恩東、於唯德、袁守啟、顏振卿、葉培貴、運其瑞、楊廣馨、楊西湖、楊明臣、楊炳延、於曙光、於水、於太昌、於文德、於文江、於文雅、於希寧、於小平、於新生、姚恩金、游玉龍、於天忠、於岩鑫、

23. Z

朱丹、張仃、周思聰、詹建俊、曾成鋼、張旭光、 朱凡、朱乃正、朱訓德、朱達誠、朱明德、朱理存、朱道平、張立辰、章飈、趙朴初、周而復、朱關田、張虎、張飆、周慧珺、鍾明善、張海、張業法、張改琴、趙長青、張辛、張傑、張繼、張藝群、張本義、張傳凱、張仲亭、張志合、張陸一、張坤山、張建會、張學群、張桂光、張銅彥、 周文彰、周用金、周志高、周祥林、鄭曉華、鄭歌平、宗家順、趙學敏、趙雁君、祝遂之、祝新穗、曾來德、褚大偉、翟萬益、朱守道、朱興賢、張戈、張宇、鄭項森、周志立、周升、張穎、張永德、張俊煥、張一飛、張福銘、周曉芳、朱剛、張貴、周春毅、

國禮文化市場調查委員會國禮證書金匾 國禮文化市場調查委員會國禮證書金匾
國禮文化市場調查委員會國禮證書 國禮文化市場調查委員會國禮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