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PG99式雙管35毫米高炮系統

國產PG99式雙管35毫米高炮系統,超越了原型GDF一002,達到了GDF-003型的戰技水平。該系統的研製成功使我軍高炮裝備達到了已開發國家的水平,有利於推進我軍高炮口徑的減少和統一,對已開發國家先進武器系統的設計理念有了深入全面的認識,為我國高炮裝備的跨越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8年底至1984年7月,通過多次考察和靶場測試比較,我國在瑞士厄利空公司GDF一002型雙管35毫米高炮
國產PG99式雙管35毫米高炮國產PG99式雙管35毫米高炮
和瑞典博福斯公司L70-40毫米高炮之中,選擇前者作為我國新型高炮的原型。1987年7月我國和瑞士達成引進協定,以轉讓生產許可證的方式引進GDF-002型雙管35毫米高炮,隨即開展對該炮的仿製和改進工作,PG99式雙管35毫米高炮系統隨之誕生。
雙管35毫米高炮採用超高壓彈自緊身管左右並列結構,裝備KDC式雙導氣式自動機、配有炮閂自動潤滑系統(每擊發一次就自動向炮閂注油一次)和可壓縮液體炮閂緩衝器,提高了火炮的射速和可靠性。左右兩炮配有獨立的彈簧液壓式浮動反後坐裝置,安裝在搖架和炮尾箱之間,減輕了後坐力和火炮的衝擊振動,大大提高了射擊精度。外能源無彈鏈供彈(7發彈夾)的採用不僅提高了射速,並且比彈鏈供彈明顯提高了可靠性。
為了克服無彈鏈供彈容彈量小的缺點,該炮使用大容量自動供彈箱,左右兩炮分別設定獨立的56發容量左右供彈箱,並且還配有兩個(左右各一)63發容量的副彈箱。該炮在炮口安裝有初速測定裝置,可以每4發彈一次的頻率實時測定彈丸的平均初速,然後通過火控計算機的計算適時修訂由於彈丸初速變化引起的射擊偏差。
雙管35毫米高炮採用高機動性雙軸四輪炮架,射擊時炮架由3個千斤頂支撐,並可液壓驅動自動調平,因而行軍戰鬥轉換時間短,火炮放列調平時間小於90秒。
火炮配用分散式電站,電站與火炮之間通過電纜連線。電站採用國產桑塔納JV汽油發動機,國產雙樞雙流發電機。該炮在火炮隨動系統上採用國產電晶體元件代替GDF-002型採用的電子管元件,降低了結構重量、提高了瞄準速度和系統可靠性。
該炮配有榴彈、曳光榴彈、曳光半穿甲榴彈、脫殼穿甲彈和訓練彈。由於瑞士方面並未向我國轉讓火炸藥、煙火藥的配方和加工工藝,所以我國自行研製了35毫米高炮彈藥的火炸藥和煙火藥。新研製的炸藥提高了殺傷效果和安全性,新型傳爆管和曳光劑也滿足了彈藥的要求。
PG99式雙管35毫米高炮系統裝備完備的雷達和光電火控系統,包括帶敵我識別的搜尋雷達、跟蹤雷達、前視紅外跟蹤系統、數字式火控計算機和光學瞄準具等。其搜尋雷達為全相參動目標顯示脈衝都卜勒體制X波段雷達,跟蹤雷達為x和Ka雙波段雷達,兩者均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和可靠性。前視紅外跟蹤系統包括電視攝像機、紅外熱像儀和雷射測距機。整個火控系統和高炮一起有6種作戰方式,在全自動作戰方式下炮手只需按截獲和射擊兩個按鈕即可。
該火炮系統具有彈丸初速大、彈道性能好、射速高、射擊精度高、系統反應時間短、可靠性可維護性好、自動化程度高等顯著優點。其榴彈初速達1175米,秒(脫殼穿甲彈為1385米,秒),榴彈彈丸4000米距離飛行時間僅6.02秒(脫殼穿甲彈3.72秒),明顯優於我國37毫米系列高炮的866米/秒和9.25秒,單管理論射速達到550發/分;1000米處單管單發立靶精度在高低和方向上均不大於0.5密位;1000米處雙管連發立靶精度在高低和方向上均不大於1密位;火控系統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150小時l火炮射擊故障率千分之一,系統反應時間不大於8秒,l單炮只需3名炮手(左右裝彈手和射手各1名),每個火力單元只需14人。
該炮有效射高約3000米,有效斜距離4000米,平均膛壓380兆帕,高度射界-5度~+92度,方向射界360°,高低瞄準速度6度/秒,方向瞄準速度120度/秒,行軍狀態尺寸(長×寬×高)7870毫米×2260毫米×2610毫米,榴彈全彈重1580克,榴彈彈丸重550克,脫殼穿甲彈全彈重1460克,脫殼穿甲彈彈芯重296克,曳光半穿甲榴彈1000米處可擊穿4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脫殼穿甲彈1000米處可擊穿9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